李小剛教授、劉小偉教授做客央視節目,闡明“三個關於吃的真相”

通訊員:嚴曉博

記 者:劉少龍

春季郊遊,年輕男子公園中採了幾個鮮嫩的蘑菇做了一鍋蘑菇湯,為何進了重症監護室?為明目,女子生吞了幾個小小的魚膽,為何導致了嚴重的肝腎損傷?中年男子只不過多吃了幾個柿子,為何引發了致命梗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美味誘惑著,但很多危險都潛伏在舌尖上的美味周邊。4月9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小剛教授、消化內科主任劉小偉教授做客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職場健康課》節目,結合真實病例為全國觀眾詳細闡明瞭“三個關於吃的真相”。

李小剛教授、劉小偉教授做客央視節目,闡明“三個關於吃的真相”

2019年3月4日中午,26歲的小劉因劇烈的腹痛、腹瀉、嘔吐,同時伴有明顯的頭暈被送入廣東當地一家醫院,值班醫生在檢查中注意到,小劉的瞳孔直徑已達10毫米。據其自述,前一天晚上他進食了在公園自行採摘的蘑菇。

在每年發佈的《全國食物中毒情況通報》中顯示,2006-2013年,有毒動植物和毒蘑菇已經成為導致食物中毒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據李小剛主任介紹,毒蘑菇中毒通常分為急性肝腎損害型、紅斑肢痛型、橫紋肌溶解型、神經中毒型四大類,一般在食用10-30分鐘後發病,出現噁心、嘔吐、劇烈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可有黃疸、貧血、出血等,少數發生譫妄、呼吸困難,甚至昏迷、死亡。

李小剛主任建議,意識到食用了毒蘑菇後,可以儘快用手指、筷子、壓舌板等塞進嘴裡催吐;對已發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強催吐,否則會因誤吸造成氣道梗阻,影響呼吸,甚至可能會通過氣道繼續吸收;最好的方法應該就近去醫院接受洗胃等專業救治,並保留毒蘑菇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2019年1月29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接診了一名腹痛難忍、四肢無力,並伴有意識模糊的症狀的中年女性患者。經詢問家屬得知,女子多年來一直被眼睛腫痛、模糊的問題所困擾,在病症的折磨下,她輕信偏方、鋌而走險食用了兩顆生魚膽,造成嚴重腹瀉、嘔吐後緊急入院治療。經過洗胃、透析等治療,病人情況逐步好轉。

李小剛教授、劉小偉教授做客央視節目,闡明“三個關於吃的真相”

李小剛教授、劉小偉教授做客央視節目,闡明“三個關於吃的真相”

李小剛主任與劉小偉主任表示,常見的如青魚、鯉魚、鯽魚等魚膽均有毒性,無論食用多少均可引起中毒。初期表現為腹痛、噁心、頻繁吐瀉等胃腸道症狀,最常引起的是肝臟和腎臟損傷,部分病人頭痛、頭暈、嗜睡、四肢遠端及唇、舌麻木,可能出現複視,更嚴重的會影響大腦神經,出現譫妄、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目前並無研究顯示魚膽對眼部疾病的治療有利,因此不管是出於身體的健康,還是為了食物本身的美味,都別輕易食用魚膽。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柿子象徵著事事如意,然而過量食用柿子卻有可能造成“柿石添堵”。劉小偉主任介紹道,小的胃柿石會愈積愈大,如果胃柿石無法自然被排出,會造成一系列上腹部不適的症狀,主要包括胃痛、腹脹、噁心、嘔吐等,嚴重者會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現上腹部劇烈疼痛、嘔吐,甚至嘔血等症狀。臨床中有不少過量食用柿子導致柿石的病例,有些患者的胃柿石竟比拳頭還要大。

劉小偉主任提醒大家,最好不要空腹或一次大量食用柿子,食用時要注意細嚼慢嚥,或與鹼性飲料和食品(如蘇打水等)同吃,以防止胃石的形成。

據悉,《職場健康課》是中央電視臺二套財經頻道針對職場人士量身定製的一檔演播室互動訪談節目,以職場的亞健康狀態和職業病為主要關注點,為廣大觀眾帶來切實有效的健康解決方案。該節目致力於以科學專業的態度做好健康科普,從案例出發探討發病原因、高危因素、治療方法、如何預防等,提高年輕人對職場健康的重視程度,倡導健康工作、快樂生活。湘雅醫院手顯微外科主任唐舉玉教授、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泌尿外科主任齊琳教授等專家都曾先後做客《職場健康課》節目,憑藉醫學專業知識、結合臨床實例為全國觀眾解答了諸多健康領域的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