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從何而來?溼熱毒的15種表現,吃真能祛溼驅寒?

首先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

對於溼氣理解還有一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風、寒、暑、溼、燥、火六邪之一,中醫有“千寒易除,一溼難去”的說法。人如果夏秋淋雨涉水或在潮溼的環境中,溼氣就會通過呼吸道、皮膚毛孔等入侵體內,在各個臟腑組織之中“安營紮寨”,並“長期居住”。

溼氣從何而來?溼熱毒的15種表現,吃真能祛溼驅寒?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痰溼有關。但是溼氣還會導致一個我們比較熟知的一種病症叫溼-熱-毒!!!

一個人長期被溼氣困擾,溼氣會久蘊化熱,這就是中醫上所說的“熱”。身體受熱之後會出現非常多的類似上火的症狀,如:大便不成形、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頭暈,頭髮油膩,苦幹口苦,頭髮皮膚油膩......

所謂的毒就是人體內多餘的垃圾,因飲食不節、居處潮溼等,造成體內溼熱蘊積,最後熱盛成“毒”

溼氣從何而來?溼熱毒的15種表現,吃真能祛溼驅寒?

溼熱毒的症狀是什麼?

溼:

1.舌頭邊緣有鋸齒,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

2.食慾不好,容易反胃、噁心,消化不良。

3.常常覺得呼吸費力,胸悶!

4.常感心煩意亂。睡眠質量不好,稍有動靜就會醒過來,或突然莫名地醒過來。

5.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昏昏欲睡、沒有精神,頭暈。

6.眼睛容易疲勞、痠痛,或視力減退。

溼氣從何而來?溼熱毒的15種表現,吃真能祛溼驅寒?

熱:

1.頭髮才1~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屑。

2.面色發黃、發暗,油膩,泛油光。

3.口乾、口苦,口臭,有異味,泛酸。

4.牙齒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也偏紅。

5.愛出汗,而且汗味重、體味大。

6.常覺得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愛發熱出汗。

毒:

1.大便燥結或是黏滯不爽不成形;小便短黃。

2.皮膚起痘,長斑,溼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

3.肥胖,有小肚子,游泳圈。

溼氣從何而來?溼熱毒的15種表現,吃真能祛溼驅寒?

如果你符合上面15種中的很多種,那麼,就說明你正在受溼熱毒的嚴重侵害,清除溼熱毒就刻不容緩。

除溼有兩種方向,一種是興修水利,讓溼邪順流而下;一種是讓氣機流動起來。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這種方法其實就是中醫說的淡滲利溼,服用茯苓、澤瀉、薏米、赤小豆、蓮子等都屬於這種方法,這些藥物或食物都有比較好的效果,但這種方法也有致命的缺點,即能除掉已經生成的溼,不能防止溼邪的再次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溼氣從何而來?溼熱毒的15種表現,吃真能祛溼驅寒?

這就用到了第二種方法,疏通氣機。前面說了溼邪的本質特徵就是緩,什麼能剋制緩呢?當然是急。在五臟中,肝木是急的,脾土是緩的,所以五行生剋中的木能克土就是這個意思。一個慢性子的人整天懶得動,這時要讓一個急性子的人帶動他一下。這樣第二種方法的具體實施就是健脾疏肝,健脾是為了增強懶人的實力,讓他有力氣運動;疏肝是讓機體的節奏變快一些,整個氣機流動起來,這樣一來溼邪就祛除了。健脾可以選用《六君子湯》,疏肝可選用香附、蘇梗、鬱金、白芍等藥物。

現代人都有個特點就是懶,整體坐著不動,所以體質偏溼的人是非常多的。現代的這種溼和古代不一樣,古人勞作的多,溼邪多由外部侵入,屬於外溼,用第一種方法效果非常好。現代人溼的根源是懶,所以第二種方法更為合適。

溼氣從何而來?溼熱毒的15種表現,吃真能祛溼驅寒?

在文章最後在向大家闡述一下我的五行同調觀點:五行相生相剋,一髒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徵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