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大多數鳥類繁殖季,是一夫一妻制共同築巢保護領地繁殖後代。幼鳥的基因來自同一父母,個體之間差別不大,多數幼鳥發育正常,個別的不良隱性基因組合,就會出現殘疾幼鳥。

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有些鳥類是一夫多妻制,心靈嘴巧的雄織巢鳥能築5個鳥巢,它的後代比一夫一妻的鳥多了4倍。鴕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多隻雌鳥在它們的巢內產卵)這樣它的後代是以父系為主,母系為輔的基因多樣性。

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有些雌鳥也並非多女侍一夫,雞形目的環頸雉,白鷳,石雞等,雁形目的綠頭鴨,鴛鴦,斑嘴鴨等,它們會有幾名雄性伴侶,一窩幼鳥來自一隻雌鳥,和多隻雄鳥,這樣它的後代形成以母系為主,父系為輔的基因多樣性。

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水雉表面上看是一妻多夫,雌鳥在不同的雄鳥巢內產蛋,實際上巢內的蛋是幾隻雌鳥產的。後代的基因還是以父系為主,幼鳥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澳洲鷦鶯共同築巢育幼,表面上是一夫一妻,實際上雌鳥產蛋後,雄鳥就開始尋花問柳,雌鳥也不甘寂寞,接受其他示愛的雄鳥,結果窩裡大半的幼鳥,與巢主雄鳥沒有血緣關係。其他鳥巢的幼鳥也是如此。雄鳥出於本能會撫育後代(雄鳥無法辨認哪隻是自己的孩子),幼鳥同母異父兄妹。

幼鳥基因多樣性的起因可能是以下情形:

一、幼鳥是早成雛,只需單親照顧就能自行覓食生存。雄鳥或雌鳥無需參與哺育,有精力繁殖更多的後代。

二、是非專一配偶,產蛋較多的鳥類,不必要完全重複基因組合。幼鳥的的基因多樣性有利於種群繁盛。

三、是少數表面一夫一妻的鳥類。雌雄鳥各自有異性伴侶,不同的基因組合,後代基因多樣性,會產生優秀的個體,有利於種群優化。

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不管哪種繁殖方式,不問是否出軌,把自己的基因最大化延續才是目的。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是基因優化組合的方式,幼鳥基因的多樣性,減少不良基因組合的幾率,有利於鳥類種群的優化繁盛。

來自 | 鳥網論壇

圖文 | 亨利先生

歡 迎 加 入 我 們

幼鳥的基因多樣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鳥網論壇,歡迎轉發分享

用影像的力量喚起公眾對野生鳥類和環境的關注!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和鳥網論壇,關注愛鳥護鳥人的專業共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