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龍門有一座三面環水

僅一石橋出入的圍樓

它就是鶴湖圍

鶴湖圍佔地面積大

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自成一個天地

看起來頗為壯觀!

鶴湖圍歷史

鶴湖圍位於龍門縣用永漢鎮,據《松源王氏簡譜》記載:“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縣松源滿田村遷龍門縣永漢蓮塘,初到寄居先來下蓮塘的蘭清叔(公十四世瑞章公之孫)處。公執醫為業,先在下蓮塘建新屋村,繼建鶴湖(樹槐堂),於清同治二年(即一八六三年)竣工。”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三面環水,防禦能力超強

鶴湖圍坐西北向東南,在選址和風水觀念上,沿用了客家傳統圍龍屋形制, 再加之因鶴湖圍地理區位在於粵北與珠三角之間,在建築防禦性上受到粵北地區四角樓的影響, 加強了防禦性的營造。圍屋前有大面積池塘連接兩側壕溝,三面環水,圍後依山,前築女兒牆,後築高圍牆。建築長寬均為80米,佔地面積6400平方米,共有108間通廊房,東北邊僅設一斗門架石橋供出入。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斗門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右側壕溝和民居住宅

整體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外圍、四碉樓、一望樓(後圍中間的中心樓)、一斗門。堂橫屋單層,外圍高二層,碉樓高三層,望樓原高五層,現殘存牆體。堂屋兩側分隔出明間、次間、梢間和盡間。中軸線宗祠為三堂屋,禾坪南側有一口古井,斗門前有古石橋通圍內,四周築以高矮不一的圍牆。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三堂屋、池塘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堂橫屋與望樓民居之間的天街

圍樓前低後高,因此外圍左右兩橫屋頂硬山頂呈碟式瓦面層層(五層)錯落,斗門和碉樓硬山頂,船形屋脊兩頭高,封火山牆作鍋耳狀,傲然聳立,氣勢雄偉。碉樓和外牆開設槍眼,槍眼用方孔石鑲嵌。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屋頂龍船脊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圍前左、右置角樓

該建築具有防震、防火、防禦多種功能,從每一個細節中都彰顯著客家人的智慧。

鶴湖圍的祠堂

圍屋中間是祠堂。祠堂中堂正廳上懸掛木匾“樹槐堂”楷體字,見到這三個字,就意味著是王氏。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據《宋史·王旦傳》曾專門記載了這個有趣的故事:王旦的父親王祐為勉勵子孫立志求進,以槐樹象徵淵博的學問和崇高的地位,便在庭院中手植三株槐樹,說:“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後來他的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時拜相,人們就稱其家族為“三槐王氏”。王旦生三子,長子王雍為國子博士,次子王衝為左贊善大夫,三子王素仁宗時任工部尚書。各地“三槐堂”、“槐蔭堂”成為王氏風範的象徵。

壯觀!龍門這座客家圍樓三面環水,僅一石橋出入!

鶴湖圍三面環水,防禦能力超強

是惠州罕見的城堡式客家圍樓

是省級古村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和科學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