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名嘴來張家界,看大鯢、說大鯢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4月,張家界迎來了幾個遠道而來的神秘“客人”,他們來張家界是做什麼呢?小編給大家一點提示: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答案揭曉:中央電視臺《每日農經》主持人、著名歌手馮雲飛和他的團隊來張家界拍大鯢啦!

近期他們陸續前往包括桑植縣、市區、武陵源區的大鯢資源保護基地、養殖基地、加工基地、市場門店、大鯢科普館、餐館酒店等進行拍攝。小編有幸採訪到了馮老師:

問:您是第一次來張家界嗎?對張家界有什麼感受?

答:

十幾年前來過張家界,這次來覺得張家界變化特別大。那個時候來也都是工作,沒有去過景區,這次雖然也是來工作,但終於有了去景區一睹風采的機會。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問:此行的目的是?

答:

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反映當地的大鯢產業,包括養殖,保護,研發,消費等等,它是一個產業鏈的綜合體。

問:為什麼會選擇來張家界拍攝大鯢?這次來拍攝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答:

我們早就知道張家界這邊大鯢養的很好。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其實我十幾年前來張家界也是拍大鯢,但是那時候大鯢產業剛開始發展,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這次來,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看到這個產業發展得已經規範了,不僅僅是養殖者和企業在參與,關鍵還有咱們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正是因為有政府的正確引導,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我們還看到,當地政府為養殖戶提供補貼、獎勵,大鯢養殖成為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我們還發現,張家界的大鯢養殖走的是“純天然路線”,利用絕佳的山水資源。到2021年,將實現600萬尾養殖規模,產值達到100億,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會給當地老百姓帶來長久、實在的效益。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我們還看到,大鯢已經不是像當年炒種時期,價格高不可攀,現在,子二代經過人工飼養,可以銷售買賣食用,它已經走入了尋常市場甚至在超市都可以買到,而且還有了深加工產品,真正成為了普通人消費得起的旅遊產品,這一點張家界做得很成功的地方。

問:對於大鯢產業,您有什麼新期盼嗎?

答:

希望大鯢能夠真的走向大眾的餐桌,走向國際,通過消費,促進和帶動當地的養殖業,推動經濟發展,更多養殖者通過養殖大鯢實現脫貧。我們中央7臺《每日農經》正是抱著把張家界大鯢養殖的先進經驗推廣到全國的這一目的而來。

此次拍攝,欄目組特地採訪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尚生龍: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2019年,張家界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五大農業特色產業的實施意見》和《張家界市優勢農產品發展“3+2+N”三年行動計劃》,再次把大鯢作為重點產業和優勢品種,決定最近三年在大鯢產業基地建設、品牌創建、大鯢研究、產品加工和產業扶貧等方面給予每年不少於400萬元的重點支持。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通過三年行動計劃,到2021年年底,張家界大鯢野生種質資源量將達到5萬尾,人工養殖規模達到600萬尾,建設5個百萬大鯢養殖規模特色鄉鎮(集聚區),實現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將大鯢產業培育成結構合理、體系完備、品牌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生態、健康、富民產業,建成全國大鯢種質資源中心,大鯢產品研發和教育培訓中心、大鯢市場交易中心和大鯢文化旅遊中心。

據悉,本期張家界大鯢篇將於5月中旬在CCTV—7《每日農經》欄目播出。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本平臺為張家界日報社所有。任何單位、個人使用、轉載或者傳播張家界日報社旗下媒體版權內容的,必須事先獲得書面授權。除法定合理使用範疇外,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傳播其享有版權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於文字)。

央视名嘴来张家界,看大鲵、说大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