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天吃掉17000頭豬 “豬肉大王”預測肉價走勢

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 北京作為常住人口超2100萬的特大城市,每天要消費掉多少豬肉?北京“菜籃子”新發地市場的豬肉單品銷售大王齊尚港對相關數據瞭然於胸:“北京市每天的保底日需求量是15000頭豬,正常情況下每天需要17000頭左右,節假日可以到20000頭。”對今年的肉價行情,齊尚港覺著相對比較嚴峻,他的個人觀點是豬肉批發價今年會超過歷史最高價,但新發地將根據市場價格進行調控,發佈指導價格,每日上下浮動不超2%,充分保證北京市場供應。

去年超跌 多原因導致肉價行情看漲

農業農村部3月份已提醒,受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下降的影響,今年生豬價格可能會出現上漲,下半年漲勢會更明顯。相關專家在會上指出,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養殖企業害怕疫情反覆發生,不敢增加養豬數量,一些散養的養殖戶則逐步退出,我國生豬基礎產能不斷下滑,這預示著今年下半年生豬出欄減少,豬肉市場供給問題有可能出現偏緊現象。實際上,目前的價格變化,已經體現在了終端市場,對價格的變化,新發地市場的豬肉單品銷售大王齊尚港體會最深。

北京一天吃掉17000頭豬 “豬肉大王”預測肉價走勢

新發地“豬肉銷售大王”齊尚港。受訪者供圖

在接受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專訪時,齊尚港說:“北京的豬肉供應2016年時到達了歷史高點,批發價能達到每斤12元,結果去年大跌,2018年全年幾乎跌了一半”。談到今年的豬肉價格,他說:“我‘個人感覺’,絕對會突破歷史最高價的,就新發地來說,目前批發價是每斤豬肉11元,很快就會達到每斤13元,超市的零售價格會更高,肋排更是會超過每斤30元,到2019年年底,豬肉批發價格預計會達到每斤15元,在超市,最便宜的前後肩部位差不多每斤20元,貴一些的肋排預計將衝高到每斤50元。總之,今年的豬肉價格會一路高歌的”。

齊尚港預測價格的“個人感覺”不是憑空猜測,畢竟每天經他手賣掉的生豬就要達到1500頭上下,幾乎佔據了北京市場日需求量的十分之一。齊尚港覺得,豬肉價格回升,主要受兩方面影響。首先是去年一段時間價格過低,“北方地區的生豬價格一度降到了與青菜一樣的價格,每斤只有3.5元左右,特別是東北地區的生豬價格長時間低廉,維持在每斤5元左右,這對生豬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很多規模小的養殖場都關了”。另外一個原因是非洲豬瘟影響,非洲豬瘟雖然對人沒有影響,但對生豬養殖戶則是重大打擊,“養豬戶不敢大批量養豬,但凡一個小豬崽有問題,一個養殖場都受影響,繼而整個地區都是疫區要被封鎖”。

“現在豬肉產量降低,整體後續成本卻會上升,價格根據供應量來改變,現在量少了,沒有什麼待銷的,主要以外調東北、河北的香白條為主,所以價格也就偏高”,齊尚港告訴記者。

17000頭“放心豬”走上市民餐桌

18歲來北京闖蕩,當過建築工人和雜工,20歲開始接觸肉類銷售與加工,齊尚港如今已在新發地農產品市場做了20多個年頭的豬肉批發生意,直到變成了如今對北京市豬肉行情瞭如指掌的“豬肉大王”。

齊尚港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市每天的保底日需求量是15000頭豬,正常情況下每天需要17000頭左右,節假日的消費可以到20000頭,源頭產地則主要來自河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17000頭豬是什麼概念?等於一個大型養豬場一年圈養的總產量,只夠供應北京一天的消耗。

這麼大的供應量,如何能保證產品質量?作為經銷商,齊尚港對北京市場質量管控的嚴格深有體會。“豬肉這個行業和別的行業不一樣,國家和市場的管控非常嚴格,不是誰都能做這個,一豬一證,進場車輛都必須出示產地準出證和產品檢測證,到市場還要二次檢疫,檢驗合格才能入市交易,不是隻要便宜的就能到市場銷售”。同時,新發地本身也構建了“實時檢測,可追溯源,源頭把控”的三重食品安全控制體系,齊尚港更是為了自身的“飯碗”,嚴密監控、篩選,確保豬源安全,每天過手上千頭豬,一頭也不敢出岔子。

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齊尚港認為,每天北京人吃掉的17000頭豬,絕對都是“放心豬”,“其實我特別支持嚴格把控豬肉市場,這樣是對老百姓負責,而產品質量跟上來了,好豬肉才能賣出好價錢”。

現在高檔超市裡經常有各個品牌的“土豬肉”銷售,價格是一般豬肉的好幾倍。齊尚港經營的是供應大眾消費的白條豬,對於那些“高端豬肉”,雖然不是一個行當,他同樣給出了正面評價:“土豬肉和普通的飼料豬還是有區別的,飼料豬一般在6個月左右就必須出欄,吃飼料而且是圈養的;土豬一般是農村放養的土豬,這種豬抵抗力強,口糧較粗,往往會散養,是名副其實的‘走地豬’,所有土豬在生長12個月後才宰殺,比普通的豬時間多了一倍,所以在口感上,更嫩滑、香甜、有嚼頭。”

北京一天吃掉17000頭豬 “豬肉大王”預測肉價走勢

農業農村部上月舉行非洲豬瘟專題新聞發佈會,邀請專家權威解讀非洲豬瘟防控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網站 李鏌

肉價受多方面影響 很難長期飆升

非洲豬瘟會是影響豬肉供應的長期掣肘因素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去年8月份非洲豬瘟疫情首次傳入中國後,已累計有30個省份先後發生122起非洲豬瘟疫情,而中國全力打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攻堅戰,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發生勢頭逐步趨緩。農業農村部最新通告顯示,去年12月份以來,新發疫情數明顯低於解除疫情數,今年前3個月,疫情月度發生數已下降到個位,目前已有21個省份疫區全部解除封鎖,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同時,農業農村部上月還發布了《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的意見》,推出足額落實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研究出臺臨時性生產救助補貼、多渠道支持養殖戶設備升級等七項舉措保障豬肉市場穩定。

去年的影響短時間內難以消除,再加上豬肉價格在去年處於比較低的水平,具備恢復性上漲條件。從今年來看,北京的肉價或許會突破階段性歷史高點,但不具備價格長期高企的基礎。多年來肉價漲漲跌跌,對市場的“無形之手”,“豬肉大王”齊尚港早已經見怪不怪。不過,對儘快消除豬瘟疫情影響與恢復養殖戶的積極性,他也有自己的建議。現在養殖戶不能直接對接屠宰場,中間還需要對接生豬收購商販,可中間環節也會加大豬瘟傳染的幾率,“現在有了新的好政策,政府大力發展合作社銷售模式,可以控制生豬養殖成本,減少中間環節,但在落實中,如果儘快在京郊建設一些大型肉類加工中心和加工平臺,及時對接,那就更方便了”。

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