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秀林”回訪記:用“匠心”守護“初心”

“千年秀林”回访记:用“匠心”守护“初心”

航拍千年秀林。汪軍/攝

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掃描對應的二維碼,苗木從孕育到出生、成長的每一個過程信息都可以查詢。

為避免小樹苗被風吹歪而捆綁的固定支架,更是別出心裁,可以隨著樹苗成長自動鬆釦,杜絕出現“繩索勒樹”的情況。

測量工具、定位設備、栽植設備、支護勁帶、水圈工藝等,“匠心”工具不勝枚舉,這些都是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建設者們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研發出來的。

從“千年秀林”栽種的第一棵樹開始,雄安新區堅持高質量發展,將質量優先、科技保障理念貫徹植樹造林全過程,創造“雄安質量”新標杆。

“千年大計”始於“千年秀林”

1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區域,乘車穿行林區察看林木長勢,並在秀林驛站結合展板聽取雄安新區生態建設總體情況和“千年秀林”區域植樹造林情況介紹。他強調,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努力接續展開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

“千年秀林”應該怎樣理解?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旭更表示,“千年秀林”並不是說每一棵樹都能活一千年,主要體現的是雄安新區植樹造林的創新理念:尊重自然、尊重生命,選用珍貴、長壽、鄉土樹種,採用原生冠苗,營造異齡、復層、混交的近自然森林;在秀林內形成豐富的自然生境,形成一個“活的生態系統”,讓樹木能自然演替、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讓老百姓出了家門就能進入森林,這是一個理念的傳承。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經完成新造林13餘萬畝,植樹1100多萬株。2019年計劃造林20萬畝,分春季和秋季兩個栽植季實施。

天津雍陽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副經理李志軍表示,作為專業的綠化公司來說,能夠參與到雄安新區的植樹造林建設,讓他們感到非常榮幸。

“按照新區和雄安集團的要求,新區的造林栽植模式和栽植方法都與以往不同,以前採用‘橫橫豎豎’的種植方式,在雄安新區採用曲線種植和大地藝術的種植模式,這是一種接近自然化的種植,堅持順應自然、尊重規律,採用原冠實生苗和自然隨機散點式栽植,營造異齡、復層、混交的華北平原典型森林生態系統。”李志軍說。

“千年秀林”回访记:用“匠心”守护“初心”

條形灌溉槽。胡宇濃/攝

如何保證樹木的存活率?李志軍表示,雄安集團對苗木以及栽植、養護有嚴格的要求,選擇的樹種是長壽、健康、美觀的鄉土樹種,樹苗要求是原冠實生苗;栽植和養護的人員都是經過培訓後上崗;灌溉模式是條形的,有利於樹苗充分吸收水分;樹穴是機器鑽挖,耐於紮根;栽種時,樹根下面的土球是胸徑的8-10倍,保證樹根大,對樹木的發育有好處;對樹木噴灑有機肥料等。一系列措施,保證雄安新區樹木成活率不低於95%。

航拍千年秀林。汪軍/攝

此外,雄安新區堅持選用在造林工作推進過程中,多次組織各類專題研討會,解決生產遇到的問題,來自國內外林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新區植樹造林工作給予了卓有成效技術支持,為新區城市森林建設構建了科學基礎。

據介紹,雄安集團生態公司組織編制《雄安新區造林工作手冊》《雄安新區造林項目安全文明施工手冊》等標準,從投資主體、規劃設計、造林要點、遠期經營、檔案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等進行全面梳理、總結、提升,為新區植樹造林提供了技術標準和工作依據。

每個細節,都體現著雄安新區建設的高標準和嚴要求。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千年秀林”工程,留給子孫的不但是一片綠,更是傳承一種無怨無悔、激情奉獻的精神。

“小樹苗”有“大作為”

“千年秀林”回访记:用“匠心”守护“初心”

雄縣北沙鄉北沙村村民孫可新在種植現場。張歌/攝

現在看起來不起眼的一株株小樹苗,實際上卻有著“大作為”。它們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更是構建綠色低碳新區的基礎保障。

今年51歲的雄縣北沙鄉北沙村村民孫可新,以前靠種植糧食作物為生,一家人一年賺幾千元。“經過技術培訓後,現在我每天進行種樹的工作,國家也有補貼,一個月就能賺三千元,收入比以前提高了。” 孫可新表示,通過種樹,環境也改善了,空氣也好了,幸福感提升了。

除了參與植樹造林的收入外,據當地一位用土地參與合作造林的農民介紹,每畝地每年還有1500元的土地收益金。農民可從造林護林中切實獲得收益。

在植樹造林過程中,雄安新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專群結合,以專業隊伍為主”,採取大型工程建設模式,選取大型施工企業和專業造林公司強強聯合、共同造林。積極吸收當地村民參與植樹造林,逐步將部分村民轉變為新區林業產業工人。同時,新區鄉鎮基層幹部深入一線協調事項、解決問題。施工單位與當地鄉鎮、群眾密切聯繫,開展貧困家庭慰問、企地共建、警企共建等活動,將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員優先納入用工名單,提升了當地群眾在造林中的獲得感,營造了良好造林環境。

據悉,雄安新區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所有項目參建企業資金“全部在鏈上”透明運行。目前,已有近5萬名當地建設者參與新區植樹造林,增加當地群眾工資收入近1.5億元。

“千年秀林”建好後,將配合森林斑塊、郊野公園、綠色廊道建設,組成片、廊、環相連的新區森林生態系統,為新區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生態產品,成為城市組團之間的重要生態緩衝區和生態福利空間共享區,成為構建綠色低碳新區的重要保障。

用“匠心”守護“初心”

“人樹合一,用心種樹,享受綠色,快樂工作。”這是雄安新區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項目一標段項目養護負責人——天域生態公司朱會營的名言。

2018年5月,天域公司指派朱會營來到雄安新區,主要負責承建造林項目的苗木後期養護工作。“說心裡話,來到雄安我很激動,多了一份使命感,也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了點睛之筆。”

“千年秀林”回访记:用“匠心”守护“初心”

朱會營和工作人員在植樹造林現場。

朱會營是河南許昌人,由於工作原因經常在外地,“十幾年了,妻子一直很支持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朱會營告訴記者,苗木工作本身很枯燥,來到雄安與家人分隔兩地,除了自己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動力。

本著對苗木工作的執著,來到雄安將近一年,條件雖然艱苦些,但卻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份事業,再苦再難都會用心把事情做好。“我做農林工作將近20年了,對每一顆樹都有著特殊的情感,外人眼裡的一片樹葉,在我眼裡是十分珍貴的資源。每天奔走在田間地頭,面對不會說話的植物,不斷創新是我給自己的基本要求。”

朱會營表示,面對“雄安標準”,除了把以前掌握的知識技能融入到“千年秀林”的養護工作中來,對他來講最重要的還是創新,不讓經驗成為絆腳石。朱會營製作了自己的植物病蟲害圖譜彙編,根據不同時段的不同危害進行定期更新,提前預防了植物病蟲害,成果顯著。

“千年秀林”回访记:用“匠心”守护“初心”

樹種標本。李雪晴/攝

在朱會營的辦公桌上,還擺放著將近60瓶樹種標本。“我一直把工作當做樂趣,希望能把自身掌握的技能應用於雄安的建設,這些內容連續做下去的話,對雄安來講可能是最接地氣的資料,這就是我的作戰圖。”朱會營向記者介紹,他將分佈在大清河片林不容易區分的植物做成標本,方便快速識別。

“另外我們在養護過程中也在不斷探索,進行成果轉化。”朱會營告訴記者,他的“自由擴張式抹芽刷”“振頻式自動打藥槍”“可伸縮式樹幹保護套”等小發明,都在雄安新區進行了應用,個別已進行了專利申報。目前,溶液pH值監測裝置報警器已經下發了專利證書。“雄安新區備受關注,國內外專家經常來千年秀林參觀,來到這裡工作,能做的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朱會營說。

談到對雄安新區未來的暢想,朱會營認為,未來的雄安新區是一座生態之城,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穿始終。“從我們自身的行業角度上來講,植物可以吸附霧霾和空氣中的汙染物,從而打造乾淨明亮的生態環境,如果能把雄安建成一座現實版的桃花源式的美麗田園城市,國內外的高端人才也必將蜂擁而至,這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在雄安新區,從來不乏像朱會營這樣的“匠心人”。他們堅守執著,守護“初心”,使得一棵棵小樹迎風挺立。按照《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要求,到2035年,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40%,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此刻,雄安新區的“匠心人”正在把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雄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