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乘坐北碚507路公交車,經過朝陽橋、白廟子……一路顛簸約20分鐘便到了水土。出水土站,穿過水土老街,略略走上幾步路,便看見了文師傅和他的皮鞋店。

店面不大,約20平米,店面裡除了那一櫃子的鋥亮的皮鞋,到處都是做皮鞋的工具:縫紉機、大小不一的鞋模子、膠水、定型的電烤燈……雜七雜八的東西堆滿了整個鋪子,文師傅就靜靜地坐在門前抽菸。

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文雲師傅,今年50歲,在水土街上經營一家手工皮鞋的店,到今天已有20多年。初初接觸到文師傅的時候,場面一度很尷尬,文師傅不是一個話多開朗的人,與別的採訪對象不同,即便後來稍微熟了一些之後文師傅也不會主動打開話頭,講起來滔滔不絕,也就是我們問一句答一句。

文師傅說他接觸到做皮鞋是個偶然:年少的文師傅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所以他輾轉在各個工廠,但是工廠流水線般刻板的生活讓他覺得難受,後來機緣巧合認識了一個做皮鞋的師傅,文師傅就跟著他學做皮鞋。文師傅坦言一開始是為了生計,那個時候做皮鞋比較能掙錢而且比在工廠裡自由也有趣。

一雙皮鞋的製作完成需要經過無數複雜的工藝:下料、打梆子、排梆、高溫定型、冷卻、拆釘上底、打磨上油……每一步都容不得出錯,錯一點,做出來皮鞋的質量就千差萬別了。

“做皮鞋最重要的就是仔細,一點點的把皮縫成花樣子,再一顆顆的上釘子,都需要很仔細,特別是皮質的東西不能有褶子,做的過程就要仔細小心……”說起做皮鞋,寡言的文師傅可算是打開了話匣子。

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做皮鞋說起來其實不難的,就是排梆和高溫定型兩個稍微磨人點。排梆就是用一顆一顆小釘子把花樣子按照顧客鞋的大小固定到相應的模子上,是個考人眼力和定力的活兒,因為釘子與釘子之間的距離、釘子與樣子邊緣的距離得差不多,這樣的皮鞋才會美觀。上釘子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然很容易就被釘子傷到。至於說高溫定型,也不難。就是把排好梆的皮鞋放在1000多度的燈下面烤,要注意不時地動一下鞋的位置,還要注意是不是烤著烤著有地方鼓起來,鼓起來的話就要用尺子或者小錘子弄平整……”

20多年的做皮鞋生涯,經文師傅的手做出來的皮鞋不計其數,而文師傅的手也總是好了傷、傷了好。

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高溫定型之後的鞋子需要靜置冷卻一兩天,文師傅這段時間手裡並沒有別的活兒,便和左鄰右舍在店裡鬥地主,賭注不大,一個下午輸贏也不過幾十塊,算是文師傅生活裡的一點小樂趣。

來文師傅這裡做皮鞋的大多是水土鎮上的居民,老老少少都有,有的是給自己定做的,有的是訂來送別人的,每個人都細細地挑選自己想要的花樣子,有的甚至會自己帶一個樣式過來,文師傅都會認真地確認尺寸,做的時候也格外仔細不留什麼瑕疵,不想讓別人的心意落了空。

“以前,有爸爸媽媽給剛剛工作的兒女來定做皮鞋,要求很多,要用很好的料子穿起舒服、樣子要時髦但是要低調,但是又不要太低調顯得老氣……選花樣的時間都要趕上做鞋的時間了,搞得很煩,但是嘛都是為人父母的,我也理解,多花點時間給他們做仔細點……”

提到自己的兒子,文師傅笑得憨厚。文師傅的兒子才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文師傅一口氣給他做了好幾雙鞋,每一雙都反覆的打磨上油,亮堂堂的,“都說人靠衣裝,他要是穿得好一些,他的同事們也不會小瞧了他”。文師傅的兒子並沒有接他的衣缽,但是文師傅並不失望,他知道做皮鞋在以後是沒有出路的。

水土鎮上的人越來越少,文師傅的生意也大不如前,沒有生意的時候文師傅要麼跟老友打打牌,要麼早早關了店回去陪孫子玩耍。

幾十年如一日的皮鞋工匠師傅,成為重慶北碚老街景

一年又一年,文師傅在他的小鋪子裡做出一雙又一雙皮鞋,皮鞋隨著主人或走過山山水水,或跨過人生坎坷,或在小鋪子的鞋櫃上跟文師傅一起靜靜地佇立在水土街上,成了北碚獨特的街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