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蜀道”變身“致富路” 藏區脫貧攻堅有我一份力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2017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時任交通運輸部職業資格中心道路運輸職業資格處副處長(現任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的張巍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交通運輸局掛職,成為交通運輸部駐四川藏區定點扶貧聯絡組的一員。阿壩州有秀美的自然風光、迷人的藏羌風情,同時這裡也是交通建設的工地、脫貧攻堅的戰場。今天,我們來一起聽聽張巍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初到阿壩,先過“兩道關”

初到阿壩,幾乎每一個在這裡掛職,特別是從事交通工作的幹部都會告訴我,在阿壩州工作,先要過兩道“關”。第一道關便是“高原反應關”。阿壩州地處高原藏區,海拔在2500-4100米不等,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特別是西北部的幾個縣,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裡也是交通定點扶貧工作的重點。在高海拔地區,高原反應經常使人昏昏沉沉又難以入睡。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逐漸適應了高海拔高寒的環境。同時學習當地幹部“缺氧氣不缺精神、海拔高鬥志更高”的作風,多次主動到壤塘、色達等高海拔縣調研督導工作。

過了“高原反應關”,還有“出行關”在等著我。阿壩州是“一個省的面積,一個縣的人口”,地廣人稀,同時大部分地區為高山峽谷地形,公路等級低、交通不便、出行時間長。在交通運輸局工作,經常要到縣、鄉、村調研,到工地檢查,需要長時間坐車出行,白天出行、調研、檢查,晚上熬夜甚至是通宵寫材料、改文件也是家常便飯。由於特殊的地質和氣候條件,路上也不時遇到落石、暗冰、山體滑坡等。最長的一次曾經一天出行700餘公里,歷時11個小時,也曾經連續4天行程2000多公里到幾個定點扶貧縣督導工作。為了解藏區脫貧攻堅和交通建設情況,我多次到交通項目工地、高半山農村、高原牧區、貧困農戶家中等地調研,掛職的頭一年就跑遍了阿壩州13個縣,幾個定點扶貧縣更是去了10多次。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讀“萬卷書”,搞定“頭號工程”

我在阿壩州交通運輸局任黨組成員、副局長,主要負責交通定點扶貧工作以及項目質量督導,參與交通項目規劃、前期工作,“四好”農村公路建設和“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等工作。我緊緊圍繞交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交通運輸部對藏區四縣定點扶貧工作已近十年,為統籌規劃脫貧攻堅決勝期項目建設,進一步發揮定點扶貧資金的效益,我們和交通運輸部公路院和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院專家一道,先後和四個縣對接,圍繞脫貧攻堅需求,逐個項目梳理。在瞭解了縣裡的需求和項目基本情況後,深入四個定點扶貧縣的高原牧區、高半山農村,連續幾天行程幾千公里,實地踏勘道路,瞭解需求。在掌握了基礎情況後,和專家一道研究制定了《2018-2020年交通定點扶貧專項行動方案》和三年項目庫,研究制定並推動以州政府文件形式出臺了《交通定點扶貧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從計劃、工程、質量、資金、監督考核等方面明確管理規範和要求,明確將定點扶貧2018-2020年三年項目實行統一打捆招標,著力引進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參與項目建設,保障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安全,為提高項目建設質量與資金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礎。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張巍(右)向當地幹部群眾瞭解情況

除了日常局內工作,我還負責督導交通定點扶貧項目,對交通建設的程序、質量等方面進行管理與監督。我經常到項目建設工地現場進行督導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有關各方必須立刻整改、限期完成,並舉一反三,確保不再發生類似問題。在到某縣農村公路項目現場檢查時,發現正在施工的漿砌塊石護坡砂漿不飽滿,砌石過於隨意,不符合規範要求,要求立即停止施工,並召集施工、監理單位和縣交通局等有關各方召開現場會立即整改。要求施工方拆除不合格的護坡,並對施工、監理單位和縣交通局提出了嚴格工作程序、落實責任的要求。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2018年底,我負責推進川主寺至汶川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川汶高速是州委州政府2019年的“頭號工程”,時間緊、任務重,我之前也沒有重大項目推進的工作經驗,壓力可想而知。在州委州政府領導的指導和局裡同事的支持下,我係統學習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程序和相關政策知識,迅速進入角色。前期工作處於工程可行性報告編制階段,我一方面協調工可編制單位、州級相關部門、沿線各縣政府,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工可編制相關資料數據。根據項目路線與生態紅線、電力通信杆線、鐵路、水電站交叉較多的情況,組織州縣相關部門、相關企業和工可編制單位進行了現場踏勘,提出了繞避生態紅線、與鐵路交叉、電力通信杆線拆遷等方案。通過按月調度、定期督辦、加強協調,全力推進工可編制工作,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難蜀道”變身“致富路”

如今,曾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變成了一條又一條連接外面多彩世界的“特色致富路”,給藏寨羌鄉帶來了發展的活力與動力。小金縣下馬場村建成了葡萄基地產業路,有力促進了葡萄產業發展,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就達到10320元。黑水縣羊茸村通過交通定點扶貧項目建設了四板溝橋和吊橋,實現了橋通路暢,當地彩林節1個多月的時間,就接待了上萬名遊客,實現收入30多萬元。

我的扶贫故事② | “难蜀道”变身“致富路” 藏区脱贫攻坚有我一份力

掛職扶貧的經歷不僅使我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工作能力,也從內心深處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充滿了信心。信心來自脫貧攻堅切切實實的成效。剛到阿壩不久,我到色達縣色柯鎮幸福一村調研,這個村子是當地政府實施牧民定居工程,統一蓋好安置房形成的,取名“幸福”。牧民們可以住進漂亮的藏式裝修住房,住宿取暖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在其中一戶貧苦戶家中,看到了主人家五六歲的小女孩正在看動畫片,她和我的孩子年紀相仿,看的也是一樣的動畫片。正是由於脫貧攻堅戰的持續開展,交通條件不斷改善,人流物流信息流湧入了偏鄉遠寨,海拔4000米高原上的藏區小姑娘和在北京的同齡人能夠接收到同樣的信息。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把掛職當任職,不怕吃苦。阿壩州、州交通運輸局授予了我多項榮譽,這是大家對我工作的認可,更是我脫貧攻堅路上的動力,能夠投身這一偉大事業中來,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願意將個人的奮鬥融入到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場上,把個人的成長融入到新時代奮進的大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