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頂尖985高校博士即將畢業,該如何選擇未來發展道路?

袁野123456789


坦率地說,理工科博士畢業,不建議去企業工作。



誠然,這些年國內高新技術企業,越來越重視研發,畢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做大做強,長遠地來看,還是要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路子。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吸引博士來企業工作,不少企業得給出了不菲的待遇。年薪二十萬差不多是起步價,年薪三四十萬的也不少見。

但從博士,尤其是名校博士個人的發展來看,去高校仍然是首選,儘管高校一開始的薪資待遇比企業差很多。比如,有的講師每月只能拿到四五千塊錢。待遇差別如此懸殊,為什麼仍然首選去高校呢?

或許有人會說,高校更輕鬆,一週上兩三次課就行了,其他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其實不然,高校的青年導師,面臨發文章,申請基金的壓力,工作強度一點不比企業小。但高校的研究跟企業的研發不一樣,高校的研發是自己選題,確認研究方向;企業的研發,目標是產品,需要什麼就研發什麼。換句話說,在高校做研究,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企業做研究,也是做老闆或者說客戶感興趣的東西。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哪怕一天工作20個小時,我也無怨無悔,自得其樂;但做老闆感興趣的東西,八小時以外都是在加班。



其次,高校研究的成果,知識產權雖然會一部分歸學校,但產權大部分還是屬於自己的。發的文章,寫的專利都會掛自己的名字。企業則不然,首先不怎麼需要發文章,寫了專利,成果也是公司的,除了公司給的幾千塊錢獎金,專利和你就沒什麼關係。這樣一來,在高校裡工作,成果可以不斷累積,自然會越來越好;企業裡工作,對於個人學術聲望的積累,意義並不大。

最後,就是從穩定來考慮。雖然高校也開始取消編制,但只要不出什麼大亂子,高校通常不會隨便解聘老師,而且越是上了年紀的導師越受學校重視。企業則不然,經營不善,或者行業不景氣都會影響研發人員的待遇,要是公司倒閉了,還得另謀高就。但正規高校則很少聽說有倒閉的。

所以,唸書到博士不容易,綜合考慮,能去高校還是去高校工作好些,其次則是去各種研究所,去企業不過是下下之選了。


上庠


首先,對即將畢業的國內頂尖級別的985高校博士生表示祝賀,你們通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即將步入社會,造福人類,可喜可賀!相信你們志存高遠,心懷祖國和人民,不忘親人和老師的囑託,在未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續寫新輝煌!

你們不僅僅是家庭的希望,而且,也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相信你們一定會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同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同時代的需要結合起來,在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示你的才華、發掘你的潛能、實現你人生價值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你們是天之驕子、國之棟樑,相信你們不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能虛心學習,不斷成長進步,迅速進入角色,都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自己頭銜的業績!

是金子不管在哪裡都會閃光的。期待著你們——我心中的金子!


1450254188


博士生即將畢業選擇什麼工作的問題。首先是用人單位基本是對口招生職員,高標準的單位肯定要招高學歷的畢業生,所招生的單位還要考慮你自身所提出的條件,而本人還要考慮自己的條件適合不適合自已意向單位的條件,如果雙方都達到了自身的需求與目的,那麼你就找到了自已所去的理想單位。至於如何選擇自已的道路。我個人的看法是:現實的社會當你畢業之後,學歷所在那肯定是要找個有雄厚經濟耒源的單位,且各方面都能達到自已的需求,適合自已工作的單位耒發展自已的奮鬥目標,很多高學歷的畢業生,以自身的學歷而自居,他們畢業後決不能選擇經濟實力比較低的職業來發展自已的目標。只有他們畢業後不以學歷而自居,不以經濟耒原多少而劃定界線,有著為國貢獻的精神,無愧於國家對自已的培養,把學到的知識回饋於國家的理念,正確評價自身的價值觀,放開學歷的界現,利用自已所學到的知識為國家的發展而發光發熱,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樣他們無論有多高學歷,都能在社會中發揮自身的價值,能為國家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才是這些高材生畢業後真正的奮鬥目標,是正確的人生之路。


老支沒煩腦


如果對所研究的領域感興趣,就進高校或研究所繼續從事研究,有條件的話,去國外在你的領域水平領先的高校做一段博士後。如果沒興趣,找個生活輕鬆的城市,找個企業就職。


深講電磁兼容


有志者做研究,進高校或科研院所,坐冷板凳,發揮所長,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


郭里人家


先說,什麼專業。

博士起點高,先以專業入場,降維打擊。

站穩腳跟後,再圖職位,一步一步過關斬將,到金字塔頂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