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人放棄了刀叉,選擇使用筷子?

溫馨11998


一開始,我們的祖先所使用的餐具其實是刀叉而不是筷子,現在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餐具刀是在我國浙江的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年。

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基本還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對於肉食類的食物,刀具自然是最好的選擇,當時人民管用於餐桌上的刀具叫做“匕”,這種“匕”,類似於一個小鏟子,既可以當餐勺用,也可以當刀具使。
(出土的青銅匕)

而餐叉在我國也有5000年左右的歷史,在西北地區的一些新石器遺址中,曾出土過不少骨制的餐叉,到了青銅器時期,使用餐叉進食的傳統依舊延續。

而西方廣泛使用叉子進食是在10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時期,至今不過一千多年。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韓非子·喻老》中有這樣的記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可見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筷子。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選擇使用筷子而不是用刀叉呢?

在以打獵為生的遠古時期,人們多以食肉類食物為主,刀具、叉子用起來會比較方便。

到了奴隸社會時期,只有奴隸主、貴族才能吃到肉,普通百姓,尤其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是很難吃到肉的,所以在奴隸社會時期,只有少數人會用到刀叉。

進入農耕時代,人們以穀物作為主食,用刀叉更是不便,這時候就有了筷子的使用。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重視飲食的老祖先們開始豐富菜餚,烹飪技術不斷完善發展,幾乎什麼菜都能用筷子食用,刀叉則越來越少用,後來就慢慢被淘汰了。

舉個例子,吃“古董羹”(也就是現在的火鍋),用刀叉則很難食用,想象一下用餐具刀、用叉子在火鍋裡撈食物的情形……

而我國的菜系種類非常豐富,像有“八大菜系”“四大菜系”等,這些用筷子使用很方便,但用刀子、叉子去吃菜、吃魚甚至是吃飯,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議。


此外,西方人喜歡用刀叉吃牛排,可在以農業為主的封建朝代,毫不誇張的說,耕牛有時候比人還重要,隨便殺耕牛、吃牛肉,在古代可是犯法的行為,所以用刀叉吃牛排的行為幾乎沒有。

而筷子除了是食用的工具,還有著許多美好的寓意,如果你用筷子送人,那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送新人,“筷子筷子,早生貴子”;送戀人,象徵“成雙成對,永不分離”;送老師,寓意“耿直而不彎曲、奉獻而不求回報”;送朋友,寓意“平等友愛,和睦相處”;送孩子,祝他“筷長筷長(快長快長)”。


金兔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主要和中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係。

古代的中國人和西方一樣,平時吃飯用手,吃肉時候必須使用刀切肉,叉子叉肉以防止燙手。

當時中國人飲食簡單,偶爾吃肉就當作享受。

同時,勺子逐步誕生,用於喝肉湯。

至於筷子在那個時候叫做箸,只是用於把菜分開,也是從熱湯熱水中撈出來,不放入嘴裡。

當時肉類稀少,所以基本都是整塊的肉進行燒烤,或者整塊熬煮,然後由吃飯的人自己切割。今天很多地方的藏餐,還是這樣。

隨著中國農耕的發展,飲食逐步發生變化,烹飪能力也進步很快。

主食變為米麵以後,用手抓著吃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是中國很多地方產粘度較高的米,抓著吃很困難。

另外,隨著肉類的逐步普及,也沒有那麼珍惜了,不需要整塊製作。

中國人將肉類切為小塊,然後再上桌。

後來烹飪水平越來越高,煮和烤的東西越來越少,反而各種炒菜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緻。

這樣一來,刀叉就淘汰了,只剩下筷子和勺子。

後來逐步勺子又淘汰了,筷子就足夠了。

不過,韓國人還保留這個習慣,同時用筷子和勺子一起吃飯。


薩沙


中國古代開始使用筷子大約是在2000年前,從考古發掘看,我國古人最早使用的是勺子,例如在大約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西安半坡村遺蹟中曾出土了數個餐勺。勺子出現後又過了大約2000年,中國先民開始使用叉子,而且是跟刀子、勺子配套使用。也就是說,經過當前考古發現證明中國是最早使用刀叉作為餐具的。在青海宗日遺蹟中,曾發現了一件距今5000年的馬家窯文化骨質餐叉;在距今4000年的甘肅省齊家文化遺蹟中曾發現一件扁平型骨質餐叉,與現在的餐叉已經非常相似。



到了戰國時期餐叉開始大規模普及,而且以雙齒為主。到了漢代,餐叉開始從古人的餐具中被淘汰。與此同時,筷子出現在殷商時期,隨後在漢代以後開始普及,直接替代了餐叉。 古人放棄餐叉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古餐叉的用途非常狹窄的。先秦時代的餐叉主要是針對肉食。但問題是古代肉食的供應非常稀少、不是每個人都能每天吃肉,只有貴族階層才能享用得起肉食。可以看出,當今出土的餐叉都是在貴族的墓葬中。
而且餐叉的功能也比較單一,因為只有烤肉類或者冷餐類食物才能使用餐具,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烹飪大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普及了湯羹等燉煮類食物,叉子很難撈出燉煮的食物,而筷子卻非常容易。 例如《禮記》中曾記載,筷子是專門用來夾取湯羹中的菜料的,勺子和叉子是吃主食吃飯,而不是用筷子。隨著中國烹飪技術的發展,筷子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叉子的功能,勺子逐漸作為搭配去應付喝湯的需求了,而叉子逐漸淘汰。在古代的貴族階層中,他們對肉食的烹飪手法更加詳細,因此使用叉子的古代貴族們都習慣了用筷子吃飯,叉子自然就退出了中國古人的餐桌。


最新思維k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從根源上講,西方文明是由遊牧文化演化;而中華文明則是由農耕文化演化而來。

遊牧民族以放牧為生,烹飪方式簡單直接,多用燒烤。而農耕文明因定居務農,而用多蒸熟。所以,以主食而言,西方多以烤麵包為主,而中華多以蒸煮的米飯及麵食為主。

食物烤制需大塊,成熟後需用刀具分食;而中餐則不同,春秋戰國時期“鼎”成為炊具,就成為中西飲食文化的分水嶺。“鼎”具一般用於煮或蒸制食物,大塊食物不利於熟成,就必須將食物切成小塊,而小塊食物不易於刀叉就餐,“箸”就出現了。

筷子的出現及普及肯定是長時間的。一則是炊具的發展,二是烹飪方式的進步。另則是金屬資源的來之不易。竹木筷簡單易得,又減少了金屬的需要,使其快速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物。

“鼎”器的出現,使“煮”“燉”成為烹飪方法的主流,使而“羮”成為中華飲食文化最早的食物記錄。而後“蒸”“炒”的出現,才使中華烹飪成為系統的文化。如“鮓”。即是魚與米混合的發酵類食物,多用以蒸,今日湖南常德等地流行民間的“鮓辣椒”即是文化遺產,小塊的蒸制食物,刀叉不方便,筷子的使用,不能再愉快了,進而到宋代,炒鍋的出現,才標誌著,“炒鍋、甑子、筷子”美食文化系統的全面成熟。


嗨Frank


西餐的烹飪技術和比中餐的烹飪技術,存在代差。西餐的烹飪方式原始簡單粗暴,食物的最後分割工作是由食客用刀叉在餐桌上來完成。中餐烹飪已經走過這個的階段,因為食物最後一次分割在廚房由廚師來完成,其烹飪方法發生了革命性飛躍,使得中餐食物精彩紛呈、變化無窮,精妙無比,獨佔鰲頭。中國古人的餐桌上原來是有餐叉和餐刀的,正因為食物的最後一次分割由廚師來完成,使得中國人(遊牧少數民族除外)很早淘汰用餐刀餐叉這樣野蠻粗魯的進食工具,留下用筷子這樣優雅的進餐工具。


Boyee2


用刀叉得兩隻手啊,那我手機咋玩咋看。用筷子一隻手搞定,另一隻手手捏著手機唰唰的刷著頭條八卦這飯吃著不寂寞好開心,嘿嘿



狐狸鬧鬧


歷史上的淵源故事,這對於理科生的我來說不是很在行,之前因為DG事件,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中國筷子的故事,其中一個就是我以下要寫的。

為什麼古代人不用刀叉,而用筷子呢?是因為在古代,一些有家僕家丁的家庭,廚房的僕人在做好菜的時候,都會幫主人把菜切成一塊一塊,方便主人的食用,到菜上桌時,主人無需自己動刀叉自行切割,只需要用筷子優雅的把食物夾起來放進嘴裡就行了,所以古代人自然就不需要用到刀叉吃飯啊。


Beproin百普瑞


血淋淋的歷史告訴我們,貴族們請客聚會用刀叉非常危險。如果使用刀叉,專諸刺王撩將無需使用魚藏劍。常年在這種血腥環境下成長的貴族們選擇筷子是必然選擇。


苜蓿66


筷子簡單易得易用不硌牙。刀叉複雜是金屬的咬著就流血還把牙蹦掉一小塊。哈哈哈哈哈哈😄😄,說的挺害怕。互相結合使用也挺好。現在大家都使,也使筷子,也使刀叉,啥好使就使啥。製作輕工業產品,製作生活用品是中國人的長項,中國的輕工業產品遍佈世界各地,充斥了大小超市和各個單位的食堂以及家庭的飯桌。


喜果W


這還不都怪四川人,弄個火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