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造質量高地 邁入“質量時代”

□ 薛海燕 蔣 波

3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關於《2018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擬予激勵支持地方名單》公示,江蘇徐州市位列其中。

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是提升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整體城市形象的有力推手,更是立業之本、轉型之要、強市之基。

徐州,曾經的老工業基地、資源型枯竭城市,正以“質量強市”為引領,聚焦質量強企、質量強業,不斷增強企業質量競爭力、堅持培育質量發展新動能、持續優化質量發展軟環境,走出了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振興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持質量引領

深入推進質量強市戰略

“我申請的證照不到兩小時就拿到了手,徐州的行政服務質量越來越高了。”前段時間,到徐州創業的外地客商王先生激動不已,他準備徐州開一家餐飲公司,在徐州市政務服務中心服務窗口,不到兩小時,開辦企業的各項手續就全部辦齊了。

不僅僅是行政質量,在徐州,質量引領的發展理念早已滲入各行各業、各個領域。

徐州堅持把質量強市作為把握新一輪發展機遇、實現轉型升級、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堅定不移地走以質取勝的道路。近年來,徐州市把質量寫進行了城市發展規劃,專門出臺了《徐州市“十三五”質量發展規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補充,在江蘇尚屬首次。

“誠信立徐州、品質引未來”,如今,這一響亮的口號遍佈徐州的大街小巷,人人耳熟能詳。2014年,徐州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城市質量精神,共收到各界來稿5000餘條,最終,“誠信立徐州、品質引未來”成為徐州城市質量精神口號,“誠信”和“品質”也成為徐州最顯著的質量文化,全市各行各業、尤其是廣大質量工作者都在兢兢業業踐行著城市質量精神。

徐州市連續多年編制發佈年度《質量報告》,給社會各界交出質量答卷。同時,徐州還經常聯合國內知名質量科研單位開展質量競爭力、質量貢獻率研究,定期編制《徐州市重點工業企業質量競爭力綜合測評報告》《徐州市區域質量發展對比度研究報告》等,各類質量白皮書已然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參謀。

除此之外,徐州市委市政府還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擔任一把手的質量發展委員會,把質量發展納入領導幹部專題培訓計劃,通過舉辦“質量發展論壇”“領導幹部質量提升專題研修班”,提升各級領導幹部的質量意識。

在完善質量考核體系、持續開展質量強市專項考核的基礎上,2018年,徐州又將“質量品牌”納入“縣(市)區重點經濟工作目標考核”指標體系,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監測,市民質量滿意度和服務業滿意度分別達到87.77和86.96,群眾質量獲得感和滿意度穩步提高。

增強質量競爭力

引領創新發展新動力

產業結構偏重,轉型是必須打贏的一場硬仗、質量是有力利劍。

2019年初,徐工主持制定的國際標準《機械產品數字化手冊通用要求》正式發佈。從2011年,徐工首次派員以專家身份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以來,徐工累計主持或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已發佈3項,另有3項國際標準在研。

標準是制高點、是話語權。在工程機械領域,國際標準長期被歐美企業把持。徐工作為徐州老牌工業勁旅,在國際標準制定舞臺上的砥礪前行,不僅提升了徐州製造的國際影響力,也有力推動整個機械行業的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

亞洲硅都、光伏之都。徐州新興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讓人讚歎。在光伏領域,徐州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定國際標準的步伐同樣不遑多讓。江蘇中能硅業、江蘇協鑫硅材料制(修)定的SEMI國際產業技術標準已達8項(發佈5項,在研3項),數量居各行業之首。

標準技術戰略只是徐州質量強業、質量促轉型的一個縮影。

位於徐州市銅山區的江蘇雲意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的發展,累計獲發明專利22件,智能調節器芯片高度集成技術打破國外壟斷;車用調節器、整流器等主要技術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先後獲評江蘇省科技小巨人企業,江蘇省百強創新型企業,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零部件行業排頭兵。2018年,雲意電氣成功問鼎徐州市質量最高榮譽:徐州市市長質量獎。談及企業高速發展的秘訣,掌門人付紅玲說是“質量”。

抓質量、促轉型,徐州著力發展高水平“徐州製造”“徐州標準”。全市擁有“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個、全國質量獎1個、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1個、江蘇省質量獎2個、中國馳名商標18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0個、省名牌產品128個。目前,全市已累計誕生14項國際標準(含8項SEMI國際產業技術標準),294項國家標準、222項行業標準、136項地方標準。

2017年10月12日,徐州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根據計劃,徐州將以打造“淮海經濟區質量新高地”為目標,大力開展優質產品生產示範區、知名品牌生產示範區創建活動,推進重點裝備製造技術和產品質量攻關,整體提升產業質量水平,並將在今年內迎來驗收。

推進質量立法

讓“定位”變“地位”

52票全票贊成!2018年9月21日,《徐州市質量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查批准。作為全國首部質量促進地方性法規,《條例》的出臺對以法治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和“試驗田”的意義。

良法促善治。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黨的十九大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做好立法工作提供了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

2018年11月1日,《徐州市質量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徐州深入貫徹十九大關於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在法治軌道上推行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創新,是以高質量立法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

《條例》立足徐州經濟社會發展特色,確立了品牌、標準化、創新三大質量發展戰略,提出通過提升產業質量競爭力,將徐州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促進全市以“徐州製造”“徐州工程”“徐州服務”的高質量打造淮海經濟區“質量高地”,更好滿足產業振興轉型和消費升級需要,促進質量發展全民共建、成果全民共享。塑造了質量提升的法治路徑,全力打造質量法治區域“樣板”。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黃國樑表示,《條例》是落實十九大報告和中央文件的創新舉措,是全國質量立法的重要地方實踐,在全國具有示範作用。

《條例》的實施也更加堅定了徐企的“質量”發展之路。《條例》實施以來,徐州徐工挖掘機械有限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積極推進標準、質量、品牌、信用一體化建設,深入推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進一步規範提升現場管理和工藝水平,形成了挖掘機制造業以價值鏈協同為導向的精益管理方法,獲得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稱號,產品質量水平和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2019年一季度挖掘機銷量較去年提升39%。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長效穩定的法治環境。徐州市副市長徐東海介紹說,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是江蘇省委對徐州的明確定位。以思想“破冰”助推行動“突圍”,以法治建設保障高質量發展、以發展新動能鑄造發展優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正一步步把“中心城市”的壯麗藍圖變成可觸可感的美好現實。從“快不快”到“好不好”,從速度到“質量”,中心城市從“定位”變“地位”,徐州這一發展願景令人期待。

(轉自《經濟日報》)

《中國質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