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风口正盛,为何圣牧却巨亏22亿?

上游乳企的日子不好过已经是业内共识,亏损和业绩下降成为行业“主旋律”。

日前,中国最大的有机奶企中国圣牧就交出了一份2018年亏损22.25亿元的成绩单。财报显示,2018年,中国圣牧实现收入28.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升了6.7%,但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高达22.25亿元,这一亏损数字可谓惨痛,2018年圣牧的净资产不过才28.8亿元。

有机风口正盛,为何圣牧却巨亏22亿?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有机风头正盛,为何圣牧却面临如此窘境?中国圣牧还能怎么办?跟知食君一起来看一看。

圣牧巨亏22亿,奶牛养殖业务身陷困境

事实上,有机奶是近几年培育出来的一个新市场。行业数据显示,近三年线下有机奶粉销售年均增长率高达47%,2016年-2018年线下有机奶粉销售18.2亿元、26.7亿元和39.2亿元,预计到19年规模将达57.7亿元。

从数据上看,有机奶市场规模虽不算很大,但它所具有的天然、稀缺、安全等特性,备受人们热捧,各大乳企也将目光瞄向了有机奶这一细分领域。然而一直以有机概念作为区隔其他竞品的圣牧近几年日子却不好过。

有机风口正盛,为何圣牧却巨亏22亿?

知食君注意到,从2017年开始其有机原料奶的售价就出现大幅下降,2018年甚至出现部分有机奶原料奶以非有机价格出售的情况。根据财报披露,圣牧有机原料奶销量减少近7万吨,单价也由每吨4571元下降至3789元。量价双降的作用下,圣牧有机原料奶总收入较2017年的19.82亿元下滑至13.76亿元,奶牛养殖业务的占比比重也由8成左右跌落至6成附近。

因此,中国圣牧将业绩的亏损原因归结于原料奶市场需求疲软及奶价降幅较大导致生物资产减值。

有机风口正盛,为何圣牧却巨亏22亿?

事实上,圣牧也为有机原奶窘境做出过调整:为了全面稳定终端价格,圣牧执行了高价策略,停止低价促销活动;还通过调整了原奶销售的结构,将70.9%的原奶卖给了下游乳企;此外,为了加速原奶销售,中国圣牧放弃了部分牧场的有机认证……然而这一系列举动导致圣牧高毛利有机原料奶销售减少,也一定程度加大了亏损。

“有机本身就是一种稀缺概念。奶牛太多,有机的含金量就会受到质疑。”乳业分析师宋亮对圣牧的调整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其同时表示,“上游资产的减值,以及部分资产包袱的抛出,也是为了缓解财务压力。毕竟,中国高端奶的需求量还是太少。

有机风口正盛,为何圣牧却巨亏22亿?

蒙牛伸出援手,圣牧能否扭亏为盈?

而在业界都认为圣牧岌岌可危之时,蒙牛伸出援手。

据了解,去年年底,中国圣牧曾发布公告称,将与蒙牛签订投资协议,蒙牛以3.034亿元收购其子公司圣牧高科51.%的股权,这意味着蒙牛将正式接管圣牧下游业务液奶资产和业务整体。

此外,2019年3月10日晚间,中国圣牧又发布公告称,圣牧旗下子公司圣牧高科将收购12家牧场公司少数股东自然人持有的股份,收购金额为3亿元。圣牧刚从蒙牛获得3亿多元,此次又全部用于收购这12个牧场的自然人股东的部分股份,此举着实让人不解。

有机风口正盛,为何圣牧却巨亏22亿?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实际上此次收购资产的相关事宜,背后的推动者应该是蒙牛,蒙牛在改造中国圣牧。把12个牧场的自然人股东权益收过来,目的是要优化中国圣牧的股权结构,为进一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做准备。

对此,业内也有猜测,中国圣牧的调整是否在为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因为参照此前蒙牛收购的现代牧业的路数,蒙牛向现代牧业采购原奶的定价是采用“成本+合理利润”的模式,因为现代牧业是被蒙牛控股,而中国圣牧的上游业务依然“自营”,所以尽快释放亏损也有助于下一步的业绩恢复。


有机风口正盛,为何圣牧却巨亏22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