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違36處煤屋、陽光房,老樓院終於要改造

“拆掉違建後,臺湛路片區老舊樓院改造最後的障礙也清除了。”市北區寧夏路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4月9日,寧夏路街道拆除臺湛路3、5、7號樓院內煤屋、陽光房、外擴門頭房等歷史遺留違章建築約36處,共計約510平方米,今年將對老舊樓院進行改造。

拆違36處煤屋、陽光房,老樓院終於要改造

36處違建全部被拆除

“我們這個樓院已經40多年了,下水道經常堵塞,牆皮脫落,各類設施陳舊。再加上廢棄煤屋和亂搭亂建,髒亂差破爛不堪,冬天雖然有暖氣,但是因為房屋老舊,室溫達不到標準,整天都要穿著羽絨服才能過冬,真希望政府快來整治一下。”家住臺湛路3號樓院的曲阿姨對記者說。

記者據瞭解,臺湛路3、5、7號樓院建於1978年,是原青島工具一廠職工宿舍。由於當時居民住房困難和取暖的需要,一樓居民利用陽臺前公共部位搭建陽光房。部分居民在小區周邊私自搭建磚混平房和小煤屋,用於存放物品,以緩解住房困難。

“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大都搬離,大部分老居民將房屋出租給新市民居住或開小商店,原來的煤屋也早已經被閒置多年,逐漸成為小區的衛生死角,居民對此很有意見。今年以來,以“百日攻堅”行動為契機,街道將該小區作為老舊樓院改造對象,對3、5、7號樓院內煤屋、陽光房、外擴門頭房等歷史遺留違章建築約36處,統一進行拆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拆違後將改造老舊樓院

“這片房子我自己搭起來用了30多年了,一開始是為了讓屋子暖和,後來因為臨街,就開了個小賣部,賣點小貨品賺點零花錢,現在街道要對整個樓院統一改造拆除這片房子,我也沒意見,很同意,現在年紀大了也不願意再折騰了,希望改造之後我們能有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對於此次老舊樓院統一改造拆違,臺湛路5號的潘師傅有很高的覺悟,本來是一處用於經營的臨街外擴房,潘師傅沒有任何猶豫同意拆違,為整個小區的拆違工作樹立了良好的典型。

據悉,為臺湛路3、5、7號樓院能順利完成改造,寧夏路街道專門成立“攻堅突破”指揮部和拆違攻堅團隊,街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組織各科室、兩所一隊、社區和居民志願者攻堅克難“打硬仗”, 在廣泛宣傳,提前告知,依法張貼拆違通告的同時,街道召開社區居民議事會,公示小區規劃圖紙,進一步答疑解惑,消除隔閡,形成共識。

社區兩委和執法人員多次登門約談當事人,得到了居民的支持。“街道前期專門召開2019年老舊樓院改造調度會,邀請工程設計人員參加會議,前期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老舊樓院綜合整治方案。”寧夏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新立介紹說,整治改造內容有外牆面修補粉刷、增設保溫層、拆除違章建築、安裝公共門窗、汙水管道改造、樓院鋪裝荷蘭磚、增綠補綠等項目,惠及臺湛路3、5、7號樓院的142戶居民,極大地改善了整個小區人居環境。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張鵬 通訊員 陳鳳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