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城區濰縣中路搭起立體防塵罩,施工變“清新”

圍擋管道24小時噴淋,70臺灑水車循環作業,117臺除塵霧炮機保障溼法作業、在線環境監測系統進行揚塵實時監測……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配備多種除塵設備,有效抑制了揚塵,讓市民在風力較大的春季少受揚塵的紛擾。4月8日,濰坊晚報記者來到該項目施工現場,對各種除塵設備和智能化防塵系統進行了細緻瞭解。

濰坊城區濰縣中路搭起立體防塵罩,施工變“清新”

在寒亭區通亭街地道施工現場,管理員在記錄在線環境系統顯示的監測數據。

圍擋安裝噴淋除塵系統,24小時作業

4月8日上午,濰坊晚報記者沿著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從北向南走訪發現,挖掘機、水穩車等大型機械正在緊張作業,在地道施工作業現場,工人們正穿梭在鋼筋叢林中作業。令人驚訝的是,雖然當天風力不小,但作業現場和周圍卻幾乎沒有揚塵。記者注意到,整條路兩側的圍擋頂部都裝有管線,密密麻麻的噴頭向外噴灑著水霧,洋洋灑灑地從天而降,引得不少過往行人駐足觀看。

“這是工地上安裝的圍擋噴淋除塵系統,能將施工產生的揚塵降到最低。”濰坊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劉鵬對濰坊晚報記者說,每隔4米就設有1個噴頭,築起了抑制揚塵的屏障。

濰坊晚報記者瞭解到,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全線安裝了圍擋噴淋除塵系統,24小時不間斷噴淋,有效防止了施工現場的揚塵進入周圍環境,這在道路施工中屬首次。

防塵網灑水車齊上陣,有效抑制揚塵

上午9時許,濰坊晚報記者在寒亭區濰縣中路與泰祥街交叉口附近看到,一輛降塵灑水車正在進行灑水除塵作業,與常見的灑水車不同,這輛車除底部灑水外,頂部還裝有霧炮。據濟南黃河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莊顯雷介紹,這是一輛霧炮降塵灑水車,不僅能夠抑制路面揚塵,還能淨化空氣中的揚塵。在施工現場,幾輛普通灑水車也在剛開挖過的地方進行噴灑,防止塵土隨風飛揚。

濰坊晚報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一臺在尾部裝有黃色水刷的三輪車正在對圍擋進行刷洗。

據瞭解,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施工全線共配備70臺大型灑水車,同時還配備了12臺圍擋刷洗車,有效抑制揚塵,保持圍擋整潔。劉鵬表示,項目全線還配備了117臺除塵霧炮機進行作業,有效抑制土方挖掘中產生的揚塵。

“其實,防塵網是最有效的抑塵方法。”莊顯雷說,施工現場全部覆蓋防塵網,在路面施工作業中,施工長度不超過50米,每施工完一段必須在1個小時內覆蓋防塵網。

實時監測揚塵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還安裝了在線環境監測系統,對施工中的揚塵排放狀況進行24小時實時跟蹤監控,如果超過預定排放值就會報警。

當天,濰坊晚報記者在寒亭區通亭街地道施工現場看到,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溫度、溼度、噪音、風速、PM2.5、PM10等數據,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監控和記錄。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線監測設備上安裝有網絡發射器,當“嗅”到PM2.5、PM10數據分別超過75μg/m?和70μg/m?時,系統就會報警,現場作業必須停止。據介紹,該項目共安裝了13臺在線環境監測系統,並與市住建局聯網,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查看和監督。

“面對越來越嚴格的大氣汙染防治要求,施工企業逐漸擯棄過去粗放式施工的觀念,轉而加大投入、主動創新,提高建築施工揚塵治理水平。”市住建局的工作人員說,部分建設項目積極想辦法,以科技創新助力汙染防治,從而有效推動建築施工順利開展。我市將在其他建設項目中進行推廣,逐步實現工地揚塵治理規範化、信息化、科學化和智能化。

記者 陳靜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