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兩宗破萬地塊面世,重慶樓市怎麼了?

重慶土拍市場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已風平浪靜許久,但今年3月下旬,土拍市場重新“鬧熱”起來,那重慶房地產市場是否已度過乍暖還寒期,迎來“春暖花開”?

3月28日,重慶拍賣兩路組團兩宗住宅用地,均位於中央公園板塊,現場競爭激烈,其中137畝被金科聯合美的以10596元/㎡的樓面價斬獲,另一宗102畝地塊被北辰地產以10662元/㎡樓面價競得。兩宗地樓面價均破萬,而當前住宅價格也僅處於這一水平,根據中指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3月重慶主城區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為11702元/㎡。“麵粉”與“麵包”僅僅只相差了1000元/㎡,這讓大家對未來“麵包”的價格有了各種想象。

高地價高溢價率到底有多高?

3月共成交17宗地,土地出讓金達138.18億元。這是自2018年7月以來成交量最高的月份,過去半年多以來月均成交建設用地面積僅22萬㎡左右,3月成交建設用地面積超1700畝,共115.25萬㎡。

圖:近三年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價及溢價率情況

一天兩宗破萬地塊面世,重慶樓市怎麼了?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17宗地,位於主城不同區域,儘管板塊價值不一,但成交樓面價已達7169元/㎡,漲幅顯著,相較於2018年,漲幅高達38.48%。即便與1-2月份相比,樓面價也上漲近1500元/㎡,相當於一套100平的住宅,拿地成本便上漲15萬。

從溢價率來看,17宗地溢價率從1.33%到67.35%不等,水土兩宗地溢價率均超60%,整體溢價率已達32.65%。這一溢價率與2016年土拍熱度相近,但考慮到當前起拍價與2016年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此溢價率已然處於高位。

是否處於歷史最高?

3月成交17宗地塊有兩宗破萬地塊,其成交樓面價居全市樓面價排名第10和11位。其中北辰地產拿下地塊居第十位,目前破萬地塊已達16宗,居首位的為2018年5月南京弘陽11727元/㎡樓面價拿下的沙坪壩中心板塊一宗地。

圖:2017.01-2019.03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價及溢價率

一天兩宗破萬地塊面世,重慶樓市怎麼了?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從月度成交情況來看,今年3月的成交價依舊不是歷史最高,仍低於2018年9月,5宗地塊成交樓面均價為7315元/㎡。其中兩宗地位於大楊石組團,區位優勢顯著,故而拉高了月均整體成交價。鑑於3月成交了17宗地,其中不乏水土組團、西永組團地塊,因此土地價值升值顯著。

全面開花,多板塊刷新樓面單價

3月共有七個板塊有住宅用地成交,分別為李家沱板塊、鳳天板塊、大學城板塊、蔡家板塊、西永板塊、中央公園板塊和兩路-空港板塊。從位置來看,地塊主要在外圍,集中在渝北區、北碚區,這也反映了當前供地的整體形勢,北區仍然為土地供應的主力區域。

圖:2019年3月成交住宅用地樓面價

一天兩宗破萬地塊面世,重慶樓市怎麼了?

數據來源:中指·地主,citymap.fang.com

根據中指監測數據顯示,3月共有四個板塊成功刷新板塊最高值:李家沱板塊(中梁6055元/㎡)、鳳天板塊(中鐵6757元/㎡)、大學城板塊(華遠7137元/㎡)和中央公園板塊(北辰10662元/㎡)。

蔡家板塊、水土板塊和兩路-空港板塊儘管成交樓面價均不低,但未能成功刷新板塊的最高紀錄。其中水土板塊和蔡家板塊的最高樓面價紀錄仍停留在2017年7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未能刷新單價的原因也與位置有關,此輪拍賣地塊位置相對較遠,如萬科8614元/㎡樓面價入手地塊離中央公園板塊較近,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

地塊較為優質,多為低密宅地

3月地價上漲的原因一部分源於地塊自身優勢顯著,一塊地若有一兩個價值點便能引來開發商追逐。中央公園板塊兩宗地區位優勢顯著,地塊容積率僅1.5,比2017年3月雅居樂9352元/㎡樓面價拿下的地塊容積率還低,該地塊容積率為1.8,且中央公園板塊2018年全年僅推出一宗住宅用地。水土兩宗地容積率更低,小地塊容積率僅1.2,未來推出必為改善型產品。另外,蔡家和大學城等新興板塊,價值正加速提升,如蔡家板塊隨著蔡家大橋通車在即,交通便捷性將快速提升。

另外中鐵拿下的鳳天板塊地塊儘管容積率相對較高,為2.5,但仍明顯低於周邊項目,且板塊內上次推地要追溯到2016年,板塊內競爭程度相對較弱。

糧倉告急,需讓“地主家有餘糧”

其實從年初的土拍開始,房企的拿地積極性便已逐漸回升。2月1日拍賣蔡家組團三宗地,迎來保億、金科、東原、萬科、陽光城、中海、碧桂園等20家企業競拍,與2018年下半年半數以上地塊掛牌成交形成鮮明對比,房企拿地意願明顯增強。

多年來,重慶土地一直以“天量供應”著稱,供應與成交也一直保持著相對平衡的狀態,這也是房價之前能長期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但近兩年,這一平衡正逐漸被打破。

圖:近五年重慶主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積與銷售面積對比

一天兩宗破萬地塊面世,重慶樓市怎麼了?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根據中指數據顯示,2014-2015年重慶主城區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築面積均大於銷售面積,但2016年之後,銷售面積逐漸大於住宅用地成交面積,這一差異在2018年達到最大。2018年重慶主城區商品住宅銷售量再創新高,達2838萬㎡,但住宅用地成交縮水顯著,僅成交1558萬㎡,差異值達1280萬㎡。邁入2019年,一季度差異已有196萬㎡。

有趣的是,從2014年至今,住宅用地成交11240萬㎡,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為11362萬㎡,二者幾乎成1:1的平衡狀態,這也表明前期多出來的供應已基本完成去化。截至2019年3月底,重慶主城區商品住宅可售面積為1101萬㎡,按近6個月月均銷售面積來算,出清週期僅5.88個月。2018年平均出清週期不足4個月,儘管當前出清週期仍高於2018年,但考慮到之前的土地供應差已逐漸消化殆盡,地主家餘糧明顯吃緊。

土地儲備對於開發商至關重要,不拿地意味著坐吃山空。2018年7月重慶土拍近3年來首次零供應,之後供應量持續處於低位,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推出住宅用地規劃建築面積不足500萬㎡。3月土地集中供應重現,也引來重慶主力開發商集聚。

品牌房企加速佈局,強強聯手頻現

2018年全年融創在重慶土地一級市場上一直未出手,主要通過二級市場收儲。但3月融創便斬獲5宗住宅用地,5宗地規劃建築面積達63.85萬㎡。5宗地中有三宗均為聯合拿地,水土兩宗地均與合景聯合斬獲,大學城地塊則與東原合作,另外1月3日融創也曾與東原合作拿下雙碑組團兩宗宅地,房企聯合拿地已成常態。

3月李家沱地塊為中梁首次進駐重慶主城區,以6055元/㎡的樓面價高調亮相。藍光地產也是自2017年2月拿下大楊石組團地塊後,首次迴歸,連奪兩路-空港兩宗地塊。2017年11月華遠地產首次入渝,此次拿地也是華遠第二次佈局重慶。除去這些土拍現場許久未見的面孔,金科、萬科等熟面孔也加速拿地,積極收儲。

高度依賴土地財政,土地供應難驟減

重慶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房地產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其中大量的土地供應所帶來的鉅額土地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佔據絕對席位。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為6.5萬億,而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9.8萬億,土地出讓收入相當於地方本級財政的66%。

圖:2018年部分省份土地收入情況

一天兩宗破萬地塊面世,重慶樓市怎麼了?

66%只是全國平均水平,不乏土地財政依賴度更高的省份。2018年浙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已近6600億元,但土地出讓收入高達7749億元,即土地出讓收入已經超過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另外湖北和重慶土地財政依賴度也處於高位,重慶2018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2135億元,與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相差不多,比例為94.2%。

重慶預計2019年政府性基金縮水33%,考慮到地價不太可能實現33%的縮水,那麼只能減少土地供應量,但預期與實際往往並不一致。加之當前重慶經濟臨壓,2019年1-2月重慶的支柱產業汽車產業仍持續下降,降幅達19.6%,儘管重慶加快產業轉型,但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短期仍需持續借力房地產市場和土地市場,因而短期內土地供應大幅縮水可能性較小。

“麵粉”已漲,“麵包”呢?

當地價上漲的時候,大家必然關心房價是不是上漲。根據房價公式,房價=土地成本+開發費用+建安成本+稅費+利潤,看似土地成本的波動必然會帶來房價的波動,但土地的上漲並不必然帶來房價的上漲。

高地價最大的兩大受益者,一是前期入駐有餘糧的開發商,二是已購房的投資客。對於第二者,必然樂於見到地價的上漲。而對於前者,高地價的出現將帶動區域市場的熱度,提升市場預期,也為板塊內項目奠定了價格基礎。這也是已入駐開發商願意以更高的價格再次拿地的原因,特別是土地較為緊缺的區域。

地價的穩定上漲才能帶來房價的上漲。縱觀重慶主城區近幾年的樓市,若考慮到拿地與項目的銷售有一定的時間間隔,2016-2018年土地樓面價分別上漲994、1483、442元/㎡,2017-2019年3月房價分別上漲2118、2263、333元/㎡。儘管房價的上漲離不開城市價值的提升、建安成本的上漲等諸多原因,但持續的土地上漲仍將帶來房價的波動。不過單宗地塊樓面價再高,也難以掀起市場的波瀾,畢竟地塊面積有限,對整個市場來說微乎其微,只有地價的穩定上漲才能帶來房價的波動。

麵包漲不漲最終還看買單人。在上一輪重慶樓市補漲之後,近一年來房價一直較為穩定,主城建面單價在11000元/㎡左右,儘管成交量有所波動,但價格似已進入新常態。隨著低密地塊推出的增加,未來改善型項目還將持續增加。根據2019年土地推介計劃,平均容積率明顯降低。2019年剛需成交量還將持續壓縮,房價仍有上漲的空間。但隨著購買力的持續消耗,購房者對於價格敏感度將逐漸提升。所以就算地價重回2017年時期,但房價漲幅不可能重回201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