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3月10日, 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MAX 737-8航班在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内罗毕的途中坠毁,机上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0日晚,北青报记者从我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获悉,8名中国乘客在事故中遇难,多数是80后与90后,分别为5名男性、3名女性,有游客、中资公司派驻人员及联合国环境署职员3种身份。

国家民航局11日正式发文,要求3月11日18点之前停止所有波音MAX 737-8飞机商业飞行。何时恢复等候通知。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愿逝者安息,希望调查结果早日公之于众。

提到空难事故,依然会内心一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一个50多年前一位中国科学家空难的故事。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传来巨大的轰响,随后火球和黑烟直冲云霄,后来人们知道,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一架小型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现场惨不忍睹,飞机残骸散落各处,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但是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处,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太不寻常了: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大家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 ——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1968年,郭永怀59岁,在苍茫无人知的青海基地,主持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的发射试验。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把这个新得到的数据带回去。

即将要降落北京机场时,飞机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猛地坠落。从400米高空坠落的时间,大概不到10秒,完全没有任何让人反应的时间。据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

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随后这位生还者便失去了意识。

真的难以想象,仅仅10秒之内,郭永怀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也不知小战士当时是否害怕。但是他们就做了这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1970年4月,由郭永怀参与设计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他以身许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郭永怀的牺牲,第一时间知道的是三个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一位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当时还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紧急电报叫到北京,据说,她知道这件事后什么都没说,硬是强扛着一滴眼泪都没留。那时,李佩已随工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到安徽合肥工作,她接到所里的紧急电报,连夜乘火车到北京,一进家门就感觉出异样,老郭的领导同事站满了屋子,茶几上放着一片熏黑的镜片和怀表,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没掉一滴眼泪。采访时,李佩的外甥女陪同在她身边,回忆当时情形,她说,“姨妈一言未发,就站在阳台,久久望向远方……”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另一位是周恩来总理。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闻讯失声痛哭,良久不语……

还有一个是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钱学森知道郭永怀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恸哭不已。“是的!就是那么十秒钟吧!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应用力学家就离开了人世:生和死,就在那么十秒钟。”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向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

愿世上再无空难

空难事故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