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父亲约过去灵峰赏梅,如今梅花已开,却再不能陪父亲去了


曾经和父亲约过去灵峰赏梅,如今梅花已开,却再不能陪父亲去了


池塘边两株老梅树,梅枝横斜,低枝轻点池塘,顾盼生姿,高枝展向天空,盛开的梅花如霞云掩映。几声鸟鸣,在寂静山间回荡。朦胧中,似见白梅的冷香渐盛,织就一幅透白纱幔,渐渐拢过这间名叫“达庐”的山间小舍。

“喜欢梅花?”

“你叫雪梅,自然是爱梅啦”

一片梅花晃晃悠悠的飘落,伸手去接,没接到,又一片,晃晃悠悠的落到了掌心。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父亲的声音从记忆深处飘过:“谁说梅花不好看?梅花最美了……”

梅花树摇曳满树花枝,白色的花,粉色的花在午后的阳光下跳跃,晃得人眼晕。主人家的青梅酒着实好喝,清冷的梅香萦绕在唇齿之间,那是幻觉么?仿佛置身漫山遍野的梅林……

“爸,我要改名字!”

“为什么呀?”

“艳萍说我长得没有大姐二姐好看,是因为名字没起好。兰啊,芳啊,一听就很美,这梅呀,虽说也是花,可梅花是什么样的?没见过,画上倒是有,碎碎的花,也不怎么好看呀?我要改个名字。”

“梅花最美了,不信,你看古人都很喜欢梅花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还有这本《宋词三百首》,有很多咏梅的,喏,我最喜欢这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你也可以挑一首你最喜欢的背熟,以后再有人说你名字不好,你就背给她听……”

“北方没有梅花,咱们老家有,以后带你回老家看看……”


曾经和父亲约过去灵峰赏梅,如今梅花已开,却再不能陪父亲去了


初见梅花却不是在老家,是在南京的梅花山。梅花山素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居中国四大梅园之首,初见之下,便觉父亲所言非虚。那漫山遍野的梅花啊,花团锦簇一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仅一眼,就醉了,只觉清冷梅香,盈满衣袖,丝丝缕缕,挥之不去。

初见老家的梅花却是有些失望的。那是九峰公园报春园的盆景梅花,有“黄岩梅桩惊天下”之说,我却在一望之下便想到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 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盆景梅花,美则美矣,可惜不是我喜欢的。我喜欢漫山遍野的梅花,喜欢一树一树的花开, 忍了忍,再忍了忍,问道:“这里没有整树的梅花么?”工作人员愣了愣,“倒是有两株的……”

对老家梅花的失落延续着梦想和现实的种种落差,父亲提出想去赏梅时,我很是不屑:“爸,那哪叫梅花呀?……”

父亲定居杭州后,倒是约过去灵峰探梅的,临了,孩子们改了主意,只好放弃了。父亲说“没有关系,以后再去吧,你先陪孩子。”前年,陪母亲去了趟西溪,西溪的梅花和别处不同,很有些竹篱野趣的味道,沿河而种,河边是一座盖满茅草的小亭子,有点像古书里记载的黄岩的十里梅林。母亲说:“如果你爸还在,他最喜欢这样的地方了……”


曾经和父亲约过去灵峰赏梅,如今梅花已开,却再不能陪父亲去了


几枝梅花从竹篱后探出身来,远处一艘小船沿溪水蜿蜒而来,两岸梅竹相迎。如果知道最终也没有机会陪父亲一起赏梅,当初我该答应他的……

二月岭上漫山遍野的梅花其实也并非只开在他乡。明万历《黄岩县志》在记述“山川”时,在“永宁山”这条中记载:“山下有亭,夹岸梅花,绵亘十余里不绝。”清代《黄岩县志》中也有记载:“宋时方山下有亭,自南郊至十里铺,夹现梅花,相续不绝,所谓十里早春也。” 三生三世,十里梅林。这梅林盛景历经宋、元、明、清,终是消散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山前十里雪,夜入梦魂香”,“十里梅花生眼底,九峰山色满胸中”……或许它也从未消失,依然明灭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画作中,引人遐想,却也令人惆怅!

“达庐”的梅花开得正盛,临水幽姿,晴窗斜影,勾勒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

曾经和父亲约过去灵峰赏梅,如今梅花已开,却再不能陪父亲去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你也喜欢这首诗?”

“确切的说,是我父亲喜欢!”

一阵风过,梅花片片飘落,一片又一片,晃晃悠悠,落在了面前的青梅酒里。

已经分不清是不是幻觉?父亲嘴角挂着笑,安安静静看着我,就像 漫山遍野的梅花绽放……

对花对酒,落梅成愁,十里长亭水悠悠……

父亲走了整整十年了……


曾经和父亲约过去灵峰赏梅,如今梅花已开,却再不能陪父亲去了


王雪梅,女,浙江台州人,现供职于台州市黄岩区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