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了多次創業失敗!家徒四壁,還要繼續堅持創業嗎?

易買農


雖然很讚賞的勇氣,但是我還是想勸你放棄。48歲已經創業很多年了但是還沒有什麼成就,最終還落的家徒四壁,只能說明你並不適合創業。48歲已經過了人生最有精力的時候,另外你還耗光了你所有的創業資本。可能有人會說任正非也是四十多歲創業,褚時健70多歲創業。這都是認為包裝過的毒雞湯,首先不能人人都有這個本事,這種人才百年不遇;另外別人的起點不是你能想象的,這都是講成功故事的人忽略的。人最難的是認清自己,都覺得自己是曠世奇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每個人的起點天分是不同的,古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識時務,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不是創業就是唯一的路。2017鼓吹的全民創業實際上被證明是錯誤的,不知道害了多少人,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當老闆,老闆也絕不是大白菜。想想自己的家人孩子,放棄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雖然很殘酷,但是夢想還是要屈從於現實,好好的找一個好的平臺可能比獨立創業收穫到更多。最後祝你好運


朱腦AI


本來不想回答類似的問題了,因為問題很簡單,所有人只能從短短几十個字來理解,不可能會有觸動你內心的回答,往下翻了一下,看到你的創業經歷,我覺得我有必要來聊幾句:

先說我吧,我的創業起始於十幾歲,初中上學的時候我就有創業經歷,高中畢業進了國營廠待了五年,92年正好改革開放後大量臺資企業進去國內,我在臺資企業待了兩年,27歲開始到今天一直都是自己創業,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我做的行業太多了,不安分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專注,不專注才會不深入,不深入就沒有抗打擊能力,所以才會起起落落,但是起起落落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永不言敗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永不言敗是自己的內心,我在09年招商引資到揚州,13年給一個臺資做擔保,結果讓我很受傷,賠光了所有家產還欠了好幾千萬。回來後再把蘇州的房子和汽車都處理了當時還是很傷心的,上百萬的車才賣了三十多萬。然後從新開始尋找全新的領域,我是完全沒有一分錢創業的,不能說現在有多成功,不過日子一天比一天在好轉,我今年是50歲。好了我覺得你做了不少行業,應該有一定的經驗,所以接下來給你提一些建議:

1:創業和有沒有錢沒關係,創業和項目有沒有前途有關係。

2:有前途的項目自然會有人拿錢給你創業,但是自己必須要有清晰的發展思路。

3:投資人不是傻瓜,不可能有人憑白給你錢,讓你去創業的,所以對等交換的概念一定要有。

4:心態很重要把自己放低,然後靜心做市場調研,把商業模式梳理清晰。

5:不要好高騖遠,想直接找大的投資人,先從身邊人開始,你跟你的朋友,親戚,同事,鄰居談你的新項目,看他們的想法。

6:新創業必須在細分領域裡深耕,深耕,所以用戶認可最重要。不能得到身邊人認可的項目絕對不是好項目。

7:融資時ppt固然重要,你的路演更重要,如何能做深入人心的宣講,你的商業模式的每個細節都要有市場數據,而不是憑空想象。

8:選擇一個好的項目,做好市場調研,做好基礎數據,做好ppt,做好路演準備。

9:初始啟動可以以眾籌形式啟動,做好規劃,設計好退出機制,讓身邊的朋友再一次支持你。

10:如果有需要可以把商業計劃書發給我看看

以上是我對你問題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


易禮文化


我今年也是48歲,16年開始創業,註冊公司,我覺得48歲創業失敗或者成功都很正常,現在的社會48歲也不是已經老去的年齡,身體精力也完全能跟得上,完全可以重新再來。

我覺得中年以後做企業,要選擇自己最瞭解最擅長的行業。由於本人一直做實體,對互聯網創業屬於門外漢,自己也感覺沒有年輕人那麼對互聯網敏感,因此還是做自己最熟悉的行業,熟悉的行業有較多的人脈資源,行業的操作流程也比較熟悉,再有一個好的產品,因此會很快的融入。當然做起來比說起來要困難的多,本人從事的石油行業,由於本行業水太深,就算有固有的人脈資源,我也是足足用了2年的時間才走上正規,其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但是隻要我們認準了目標,不管多難,堅持下來就會有收穫。

現在的實體不好做眾所周知,但國家的興亡還是以實體經濟為主,做實體企業我覺得永遠都不過時,只要我們努力創新,為客戶解決問題,我們的實體企業就會很好的生存下去。


奇蹟終究會出現


現在有個誤區,把創業失敗與經濟不景氣聯繫到一起,我14年創業,其實一直很難,但我15,16年都覺得不錯,為什麼,因為我做微信開發運營,經常被大企業請出去講課,17年我覺得市場不太好了,和朋友閒聊房市,我說不看好房價上漲,朋友說,你是創業公司,感覺掙錢難,我朋友在杭州在大企業做管理層,錢一年大幾十萬,不買房幹嘛?我說這個案例其實想表明,我們不能從自己的處境判斷外部環境,第二,我之前曾經說過,大公司會更難過,可是很多朋友說創業公司底子太薄,大公司能熬,我說的大公司很難過指的是目前大部分企業的組織結構是落後的,大公司成本高企,組織結構落後.原有包袱太大,很難迅速轉身,相反小企業反而有超越的機會,目前已經有實例新型的合作體正在崛起,

副成本創業合作體會取代原有企業,這種綜合共同體,特點是效率高,無成本,互相合作。目前大家有一個誤區總把經濟不景氣當做創業失敗的理由,其實是新的銷售模式和組織架構顛覆原有的痛苦過程,你不調整,一直會很難做!做為一家創業公司應該先想一下你模式是否對,創業無論多大年紀都有機會,我支持你!

我在太原,歡迎探討溝通!


蒲公英眾創空間


我比你小點,但也是40多歲的人了。

我比你慘點,剛回到社會大半年。

但我比你樂觀點,因為我對自己充滿信心。

40多歲有自己的優勢。此時創業,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切忌盲從。因為我們選擇的機會不會太多了。

我在山上對我的前半生進行了反思,讀了6遍易經,總結了幾句話與你共勉。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謙虛謹慎,與時俱進。

擁有鬥志,但做人做事不能失德。

取得成績不能驕傲,創業一定是如履薄冰。

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

祝你好運!


奮鬥的二呆木


本質講,創業不分年齡(除非體力不支),主要是有沒有資源,資本,正確的戰略方向。

有很多企業家四五十歲甚至七八十歲還在嘗試新的業務方向,這也是創業。所以,年齡不是主要問題。

正確的戰略方向,如果你認為正確,那就去嘗試吧,有時候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經濟環境突變,這是對戰略的最大考驗。

充足的資本,能夠允許你認準了方向後,有不斷試錯的機會。我們都不是聖人,總要做好走彎路的準備,並儘量減少走彎路的可能。

完備的資源。沒有資源,你起步會非常艱難,很難進入發展的軌道,會影響整個公司發展的方方面面。

祝您好運。創業維艱,珍重!


LastDreamer


建議不要再創業,迴歸安穩的生活。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雖然說現在人均壽命長,四十八歲也不算老。但是,必須認清一個事實。你屢次創業不成,身邊的人脈肯定是對你沒信心,你融資比登天還難,說句不好聽的,落魄久了,不是你生病要救命,親人你要借幾千別人都不樂意,何況朋友。你家徒四壁,本錢在哪。現在已經過了創業的黃金時代,有錢投資的都賺不到錢,何況你本錢都不知在哪。或許有人說,只要有好項目,可以找天使投資,但真正實行起來,怕是自認為而已,風投的門都摸不到。人立事,有能力因素,更多的是靠運氣。顯然你運氣不夠好,其實我也是創業人的性格,創業跟賭博沒區別。虧了總想返本贏利,卻忘記應該止損。若有天命,說不定用多年經驗,在別人平臺上發揮得好,一樣成功。在失勢情況下堅持單打獨鬥,一般都似作垂死掙扎。


古今餘談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當科學家;

不是每個人都當音樂學家;

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組織管理能力;

更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資金,機遇,人力資源,知識,各種條件;

更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敏銳的把控力;

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新;

更不是每一個人適合於創業;

事實證明大眾創業是一個錯誤的思想,是不負責任的提法,把很多年輕人和做夢一夜暴富的人推向創業的煉獄。資金 場地 人力資源 項目 管理能力 機遇 經驗 。你有啥,一腔熱情!三天熱度。

找一個適合自己性格的崗位,做一件適合於自己的事情。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情。專注好一個領域。

看日本,企業很少裁員,員工忠實於事業,從一而終。除了所謂的電商, 和被限制的行業,有那個基礎行業我們比日本做的更職業 更敬業 更強大。看看日本地鐵的自動售票機,80 90年代的玩意 精良領先我們不是10年 20年。



青島歐美名車汽車改裝


中國人常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又說人過四十不學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其實都傳達了一種意思,四十之前,是創業的黃金時期,精力,體力,闖勁,事業心,正值巔峰。但是,也不是說四十之後不能創業,創業無早晚,四十後創業,人脈,經驗,都有優勢。國內國外四十後創業者很多,但是,四十後創業,風險較大,壓力更大,全家的頂樑柱,創業輸不起。年輕創業,大不了從頭再來,48歲,如果有錢有人有項目,創業很好。但你多次創業,多次失敗,這說明,在項目選擇上,資源整合上,技術資金關係等方面,有短板,特別是現在沒錢,再去創業,風險太大。跌倒了再爬起來很困難。不如抱團取暖,不宜單打獨鬥,有好的項目,找幾個合夥人一塊幹,風險降低,乾的也輕鬆些。選項目一定要慎重,有把握再幹,如果沒有好項目,可放低身段,找份活幹,還得養家餬口,再苦再累,也得活下去。人生艱難,咬牙撐著吧!


老尚閒聊


一句話回答:

有創業夢想的人都值得尊敬,但創業不能不顧家庭,家人是創業的後方,後方不安就不能全力以赴,若捨棄了後方就成了完全的賭博;同時,要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吃一塹長一智,不能用創業去試各種錯,也不能把每一次失敗都歸結於外因,內因更為重要,審視自我、認清環境、找好團隊、找準項目(項目不能貪大,MⅤP最小化可行產品),唯勝率創業,把控不了風險就要暫時放棄創業,等待時機成熟、自己成熟了再出發。

∞ 把複雜的事情簡單說,歡迎關注,期待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