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八大样板戏分别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龙江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

《红灯记》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此剧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

本剧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196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观看,称赞《红》剧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此后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观看,并屡屡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

《沙家浜》

《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战斗结束后,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带领数十名伤员,不畏艰险,重建重建沙家浜。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

1958年,上海京剧院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打磨,终成为上海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也是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现代戏代表作。由童祥苓饰演的“孤胆英雄”杨子荣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

《海港》

《海港》描写了某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组长高志扬和工人们将一批出国稻种装上驳船转运外轮,又将堆在露天的出国小麦运进仓库。青年工人韩小强轻视装卸工作。暗藏阶级敌人、调度员钱守维乘机将玻璃纤维装进包内以破坏我国声誉。方海珍发现事故连夜翻仓,马洪亮又对韩小强进行阶级教育,从而揪出阶级敌人,完成了援外任务。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该剧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参照的是《志愿军英雄传》中《奇袭》一文,后经孙秋潮执笔加工。此剧的初创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早在1955年就进行了首演。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现代革命舞剧《白毛女》

《白毛女》

1964年上海东方韵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 。1965年首演。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为海内外人家喻户晓的歌曲、永恒的经典,其中《北风吹》、《扎红头绳》、《喜儿哭爹》一段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交响乐《沙家浜》

交响乐《沙家浜》

交响乐《沙家浜》是中央交响乐团根据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而成。在当时,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丰富了舞台,更在于它响应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口号。

八大样板戏,你能说全吗?

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

《龙江颂》

《龙江颂》是继八个"样板戏"之后又一部很有影响的现代京剧,它也产生于"文革"之前,其主旨在于赞美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这种"龙江"风格曾被人们广为传颂。该剧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样板戏"的影响,其艺术上的成就是突出,但过分夸大阶级斗争的内容,以及对人物概念化的描写,也使该剧的艺术感染力受到消弱。影片基本保持了舞台剧的特色。

说好的【八大样板戏】为什么会出现九个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认为京剧《沙家浜》和交响乐《沙家浜》算一个;有些认为京剧《沙家浜》和交响乐《沙家浜》应该独立来算,而把《龙江颂》拿掉。

其实无论谁增,谁剪。革命样板戏都给我们传递着一种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