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存量平臺被清退?監管的步伐加快

小存量平臺被清退?監管的步伐加快


01

最近有點愁。

每逢換季都沒衣服穿,總感覺衣櫥裡少了N件衣服,真疑惑去年的這個時候我穿的是啥。

當然,這樣的苦惱大直男們是難以理解的,女性同胞們肯定深有體會。

老家已經大雪紛飛,穿著厚厚的棉襖,深圳卻還在夏天與非夏天的邊緣徘徊。現在的我還穿著薄襯衫,吹著空調,喝著冰凍飲料......

冬天快點來,我想穿長靴。

說出這句話感覺會被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夥伴打。

說正經的,今天還是來聊聊關乎身家的P2P。

02

在下半年的備案進程中監管的態度很嚴肅,甚至非常“雷厲風行”。

網貸進入清退潮,存量小會被提前引導出局。

11月8日,杭州平臺予財緣發佈公告稱,由於平臺沒有達到備案要求而收到金融辦清退通知。

對於未到期的項目執行分期結算:

2018年11月4日至2019年2月28日到期標的,本息結算展期週期為12個月,按比例兌付本息

2019年3月1日(含)之後到期未結清的標的,本息結算週期自動展期3個月兌付。

無獨有偶,有媒體報道監管層近期在北京市金融監管會議上給出指示,北京地區待收規模低於5000萬元以下的P2P平臺將不予備案。

不過隨後該文章被刪除,被指是謠言。

雖然媒體在關於“清退小存量平臺”的報道上略有偏頗,但監管的“分類處置,逐步清退問題平臺”卻是真的。

據統計,杭州已有數家平臺接到清退的通知,

監管部門已經著手整頓行業的問題平臺,第一批從存量不足1億的平臺開始。

這裡容易出現誤解,被清退並不是在規模上對不足1億元的平臺一刀切,而是還有一個條件—不合規的問題平臺。

只是先從1億以下的開始而已。

根據第一批清退的效果,將來可能會逐步擴大清退範圍,比如清退存量不足5億或10億的(問題)平臺。

至於平臺合規與不合規,可以自行比對108條備案清單和10項重點合規檢查內容。

不可否認,規模小的確實存在較大的備案壓力。

從企業角度來看,待收低於一定規模很難達到盈虧平衡,盈利都難更別說生存下去。

另一方面,小規模平臺本身競爭力弱,也容易受到行業影響,一旦發生逾期或擠兌,風險立馬爆破。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規模太小並不能在普惠金融市場中充分發揮完善多層次融資需求的作用,甚至很可能在備案後買賣殼進行牌照套利。

對於以上情況,監管門兒清,肯定也會想辦法杜絕。

需要注意的是,監管先進行小規模問題平臺的清理,並不意味著對存量大的平臺會有所偏向或照顧。

合規面前,一視同仁。

但是規模越大影響面越大。扒姐猜測,對不合規的大平臺監管層不會像小存量一樣立馬刺破,肯定會督促整改或者最終無緣備案,只是清退的過程會放緩儘量避免造成踩踏。

相比平臺發展到曉風殘月風險兜不住的地步,在監管主動整頓下清退也是好事。

監管的介入可以促使退出工作有序推進,也可以對後續兌付安排進行監督,“儘可能”保障出借人的權益。

當然希望別寄予太大,監管精力有限。

對於小平臺雖然不會一刀切,難保不出臺一些變相的要求,讓它們知難而退或者自行了斷。

所以,還是別在規模太小的平臺上留念。保命要緊。

不立於危牆之下。

扒姐簡單整理北京、杭州的小存量平臺,僅作參考並不代表會被清退。

名單如下:

小存量平臺被清退?監管的步伐加快


PS:

切忌迷戀規模,大平臺也可能存在潛在風險。

關鍵,還是要合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