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軍事能力到底怎樣?如果趙構一直信任岳飛,岳飛能收復失地甚至開疆拓土嗎?

whims2


1140年的戰事,是宗弼(兀朮)政變取得政權後,撕毀與宋的和約,首先侵佔河南,然後兵分兩路,主力是走西路由陝西南下四川,但後來被吳介所阻,無功而返。東路宗弼率軍攻順昌,也為劉琦所阻,至於說劉琦大敗金軍,他騎兵也沒有、連城都不敢出,如何大敗金軍?他只是守住了城池,擋住了金軍南下。此時岳飛趁河南金軍空虛,乘機北伐,迫使宗弼率軍西移攻擊岳飛,否則岳飛軍突破開封,會把金軍切為東西兩段,如果再渡過黃河,與太行山的十多萬八字軍構連起來,而黃河以北沒有金軍主力,如此金國的戰略局面基本崩潰。

宗弼利用金軍的騎兵機動優勢,迅速回師攔住岳飛,同時還是利用騎兵機動,分割岳飛軍,並數次集中兵力進攻被分割的岳飛軍各部,之後兩軍爆發多次激戰。而岳飛軍各部都非常頑強,幾乎每次都以 少敵眾,但都擊退了金軍,讓金軍發出“撼岳家軍難”的感嘆。

這幾次戰役,當然不能說金軍大敗,但卻是宋軍在平原地帶野戰的首次,且是連續多次擊敗金軍,徹底打破了女真不滿萬的神話,也打破了金軍的戰略優勢。

由於金軍各個擊破的戰略失敗了,他們沒能擊敗岳飛軍。同時自身損耗也大,再加上長途奔襲,連續作戰,師老疲憊,宗弼不得不率軍退向開封。

隨後岳飛集中主力推進至開封,與金軍對峙。兩軍發生前哨戰,金軍不利,放棄外圍退守開封。宗弼向河北各地發出徵調令,但各地都在觀望成敗,對宗弼的命令陽奉陰違。宗弼得不到後援和糧草的這才決定放棄開封退過黃河。


黃沙獨行者


岳家軍的李寶曾打敗金帝十萬兵馬於海州,岳家軍後代孟珙嚇得蒙古人不敢過黃河!可見岳飛的軍事能力之強可以造就大批名將!岳飛的軍事能力實打實的強,金狗一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就是對岳飛的肯定!下賤文人有什麼資格詆譭岳飛殊不知下賤文人病夫養的兵更是病夫!明朝是下賤文人領兵一萬結果被七十二個日本武士打的龜縮南京城!挫宋末年三個下賤文人和蒙古人在崖山海戰結果被蒙古人打的一敗塗地下賤文人輸不起抱著自家皇帝跳海耍無賴!還要十萬兵馬一起跳海耍無賴真是可笑至極!漢奸秦檜之後代直接被蒙古人殺了真是個病夫!真給大唐名將秦瓊丟人看看人家秦瓊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後世秦姓之人要氣節沒氣節,武藝更是差了個天和地!莫不是讀書讀成了個東亞病夫了!可見下賤文人等於病夫走狗!岳飛兒子岳雲八百人打的金兵十萬人哭爹喊娘!


溫侯呂布武力值無雙


岳飛的軍事能力是一流的,這一點既可以對比歷史上的名將,又可以找到很多實例。岳飛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正是有他和一些將領的傑出表現,宋才不至於亡國,才能保住半壁江山和宋高宗的皇位。而岳飛是四將中戰功最突出的。

最難得的是岳飛是少數對遊牧民族取得優勢的將領,在歷史上也曲指可數,尤其是在北宋滅亡的大背景更是少有。

如果宋高宗一直信任岳飛,南宋應該可以取得有利局面,至於能否收復失地及開疆拓土,要看局勢的發展。由於金國也正處於發展高峰,軍事實力很強,且以騎兵為主,南宋騎兵力量不足,速度不夠。而且南宋內部主和的聲音很大,就算宋高宗主戰,也未必可以全力投入與金國戰爭。由於中原一帶遭到嚴重破壞,遷都回開封操作性不大。而建都江南的王朝,沒有一個北伐收復故土成功的,更別說進一步開疆拓土。


羽書遲


應該可以……

其實打仗就是憑士氣,參考一下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

遼瀋戰役是確定我軍的軍力由游擊戰轉換為正規戰。

淮海才是決定命運的一戰,誰贏誰得天下。

平津都屬於收官之戰了,幾乎沒用什麼大力氣。後面就是追著屁股打了。

岳飛當年也如此,積小勝為大勝,更重要的是把宋朝的頹敗之氣給扭轉過來了,把信心打出來了。

但高宗也沒法,畢竟全國三分之二兵力已經交給了岳飛,算已經很信任了。但世人只知岳家軍,不知朝廷兵,換誰做皇帝,都是很不安的。

岳飛其實情商很低,典型的武將思維。後來我記得把他提拔成……類似於軍機處的職位,不好意思,時間長忘了具體官名了。

按說岳飛老老實實待在那個高位就好,送吧從來都掌軍不調兵,調兵不掌軍。但岳飛還是一門心思想回一線……

這就麻煩了。


善良之子86


收復失地是宋朝上下共同的責任,必須集全國之力,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最後勝利。岳飛也一定能在抗金戰爭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其實當時不僅是宋朝要議和,金國也要議和,這是因為金軍在軍事上已沒有打北宋時那麼輕鬆了。如果金軍依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不會同意議和的。且金國內部有矛盾,江北尚未安定,義軍蜂起,只要南宋上下同仇敵愾,不是絕對沒有機會。有朝廷的支持岳飛一定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有人認為岳飛軍事能力是吹出來的,這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岳飛少年入伍在戰爭中摸爬滾打,短短十幾年就成了南宋中興四大將軍之一,這可不是岳珂吹出來的,那時岳珂還沒有出生吧!


錢塘漁翁1


"撼山易,撼岳家難!"

這是流傳了上千年,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一句話。

這大概不是後人杜撰的吧!

這句話出自金軍之口,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岳飛的高超的軍事能力嗎?。

那麼,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伐金戰爭,能收復失地嗎?

大有希望。

當時宋軍已打到鄭州,開封一代,逼近黃河一線。岳飛派到河北的粱興,已在太行山一代組織起義軍,準備配合宋軍北渡作戰。另外,北方淪陷區的廣大人民日夜盼望著宋軍南來解放他們。

這些情況大概不是今人杜撰吧!

這時候,如果南宋朝庭意志堅定,全力支持抗金,令四路大軍共同向前,直搗黃龍且不論,收復河北失地,洗雪靖康之恥,是大有可能的。

可是在這時候,南宋朝庭下令撤軍。其餘三路撤軍以後,又以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撤軍。岳飛撤軍之日,百姓攔道痛哭。岳飛慨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這大概也不是後人杜攢吧!

之後,岳飛被殺害,與金國簽訂《紹興和約》。貢銀貢帛且不論。稱臣應該算是投降的表現吧?淮河以北的廣大的人民呢?靖康之恥呢?

我一直很難理解現在黑岳飛為秦檜洗白的人們。難道你們現在願意讓中國被別人佔去半個國家,向人家貢金貢銀,還向人家俯首稱臣嗎?用犧牲半個國家和千千萬的人民來維持半壁江山的和平,難道那樣合理嗎?


|



歡迎點評。


WM曉奇


能。

岳飛在滿江紅中寫到: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這一句可以看到岳飛信心滿滿。賀蘭山是指西夏。這會岳飛還在北伐的路上,他已雄心滿滿,北伐收復失地一定會成功,不僅如此,還要蕩平西夏。

完顏金國內部集團已破裂,以完顏兀朮為首的元帥將軍集團已被金國皇帝視為眼中釘,不斷被排斥,沒過多久就憂鬱而死。如果趙構信任岳飛,在完顏兀朮死後,那自然是長驅直入,連擋的人都沒了。完顏兀朮在世時,都發出感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

在取得穎昌大捷後,北伐士氣空前高漲,宋軍一路馳騁,幷包圍了開封城。不出幾日,東京皇宮就要打下來了。然而趙構在此時卻提出向金國皇帝議和。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打入詔獄。

以這種局勢來看,如果岳飛不被趙構和秦檜陷害,收復失地指日可待。





讀文學史詩


岳飛是文武全才,熟讀兵書戰策的一個軍事家,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能打仗的一個軍事奇才之一!岳飛如果沒有兩把刷子,他能當上掃北大元帥嗎。

如果沒有奸臣秦檜挑撥離間從中作梗。岳飛有可能蕩平北國賊寇開疆拓土!

俗話說得好:人心齊泰山移!兩人一心,其利斷金!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你忠心耿耿披星戴月在前面浴血奮戰打敵人,後面而忘記了家仇國恨,除了拖後腿就是出壞水,想方設法都想議和當投降派,上下玩心眼子,玩套路這種抗擊侵略者的戰爭哪有勝利可言!可惜岳飛這個將才,最後還是毀在趙構和秦檜這一會敗類手裡了!


春天來了7270


如果不是趙抅,自私,昏暈 無道那岳飛就不會死,當然能收回失地,大展紅圖,治理好國家,岳飛的才華和軍事才能越了當時宋朝的人對政治領域和邊關防役能力 起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對金人 來說岳家軍威脅到他的國家和命運,應響到他那野心,和發展,所以金兀主想一切辦法除掉岳飛,奸臣秦檜饞 言,是有意加害,當時情況如果不除掉岳飛他怕救回落在北國父兄,他的皇帝位做不成,所以他知道岳飛是忠良,也想信岳飛忠心耿耿,對他來說如果救回來,對他不利於做這個位置,皇帝位不保,這預 加之罪,這岳飛以死都心的落下來了,這就是岳飛故事,如果岳飛不死有能力收回失地還能統一宋朝領土是肯定的。


河北省石家莊市邢臺


趙構一直信任岳飛。但是投降派文官占主導地位,皇帝再信任武將也是白搭。沒有權力就沒有糧草,最後岳飛甚至都在乞討軍餉了,皇帝沒有雄才,人事權難以獨攬,督辦糧草又需要文官去做,而文官又大多數是投降派。於是就出現這麼一個局面,一個光桿皇帝,加一群沒有軍糧的軍隊,中間負責後勤的文官集團只願防禦,保住特權。

文官當政的特點就是忌憚武將,忌憚進攻,因為戰功會讓武將的權勢壓過文官,使文官喪失特權。而且文官總體軍事素質低,難以執行進攻戰略。有特例,但槓精要多思考那些特例是否代表整個文官集團的軍事素質。

太上皇曆史上又不是沒有,更何況岳飛強調的是迎回宋徽宗,沒說宋欽宗,再說,中途毒死宋欽宗又能如何呢?皇室奪嫡暗殺又不稀奇,更何況如果復國成功了,趙構的威望豈是亡國之君所能比較的?

不要把古人想的比自己還笨,現在很多人知道點內幕陰謀就覺得所有人都不如自己了,實在是井底之蛙。

趙構從未懷疑岳飛。

要投降的是文官集團。

要岳飛死的是金國和他們培養的漢奸,漢奸不止秦檜一人,也不止在當時。

給秦檜洗白不成功,就要套用權謀,模糊是非,轉移焦點的就是當代漢奸,或者是被人帶歪的沙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