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4月8日,清明小长假后第一天,深圳三大媒体在头版、二版重要位置大篇幅报道了一家科技企业——柔宇科技,其中《晶报》更是在封面刊出了大热的折叠屏手机柔派的照片。

多家媒体在封面、头条位置如此隆重地报道一家企业,近几年非常罕见。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是深圳推出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的第一篇,这个专栏4月8日起推,报道深圳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可以说是在70周年国庆这个特殊节点上的一份“深圳答卷”。

不是华为、腾讯等大企业,成立才六年多的柔宇,为什么能成为国庆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时“深圳答卷”中的开篇之作呢?

媒体的报道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答案:三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两年多前,这里打下地基。2018年6月,柔宇科技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在深圳点亮投产,在全球率先量产柔性显示屏,迅速获得多个行业的大额市场定单,被称为“新深圳速度”。在“新深圳速度”背后,是柔宇人多年来的厚积薄发。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建市前四十年,深圳在80年代以国贸大厦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烙印,也给刚从海南到深圳的少年马化腾留下了深圳的印象。之后,深圳在各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从贸工技或模仿创新等路线走出了不少享誉海内外的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土壤。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多年里,深圳的大疆、柔宇等企业快速成长,成为深圳的新“名片”,深圳也从曾经的“山寨之都”转型为国际媒体瞩目的“创客之城”、“创新之都”。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在深圳四十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华为成立以32年,腾讯也快21岁了,深圳的下一个华为、腾讯在哪里?

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曾多次表示,中国最缺乏的是从原理出发的创新。他有一个深刻的观点叫做“创新分为上下行”——创新有两条路线,从产品往上打,还是从原理往下打。

他认为,过去主打自下而上的创新,受出发时初始条件的限制,也被证明是正确选择,但是上下行要打通,大国创新才真正在世界舞台有立足之地。

在周其仁看来,柔宇科技属于自上而下的创新,“这条下行路线,与硅谷、波士顿的创新类别很一致,风险大但前景极其广阔,因为人类了不起的地方,恰恰就是发现与探索。”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如今深圳虽然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自上而下创新”的企业更为稀缺。这样的企业从事从0到1的创新,风险更大,但一旦能在“无人区”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的企业非常稀缺,将为一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理查德·鲁尔梅特在《好战略 坏战略》一书中写到:在大雾中,人们往往会由于没有参照物而失去方向感,因此,在大雾中开车或滑冰是令人紧张不安的事情。当大雾中出现一个可以辨别的事物时,忽然之间就会给人们提供一丝慰藉,因为参展物像“路标”一样为人们指明了方向。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柔宇的柔性屏之于新型显示行业,柔宇最先开卖的折叠屏手机柔派,都起到了这样的“路标”的作用。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在日韩领先多年的显示领域,其实发生过数次反转。在新型显示领域,如果没有从0到1的原始技术创新,就始终会受制于人,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无法弯道超车。

深圳2010年开始实施的“孔雀计划”,可以说就是“弯道超车”的利器之一。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18年3月31日,深圳累计确认“孔雀计划”人才3264人。光峰光电、奥比中光、云天励飞等过去几年成长起来的深圳新锐企业,都是“孔雀计划”驱动的结果。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松禾资本投资了其中的光峰光电、奥比中光等多家企业,其创始人厉伟看得很清楚:“柔宇科技不仅仅是创造了一款产品,它更可能是创造了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柔宇可能完全颠覆传统电子产品的使用形态,完全颠覆我们的生活。”

换句话说,政府和投资人从无人区“迷雾”中看到的不是一城一池,而是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未来。

深圳下个华为、腾讯在哪?深圳媒体昨天给了个提示

在新型显示这个周期极长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做出成绩比互联网创业慢得多,模式也复杂许多,需要更多耐心、真实的体验,也需要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六年多时间,柔宇一是从3个海归博士到2000多位高端人才,二是在柔性显示领域完成从0到1的创新之后,实现了柔性显示屏的量产、柔性屏产品的出货,携手空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三是估值上升到80亿美元成为“超级独角兽”。这样的企业,放在许多城市的创新森林里来看,都是不容忽略的好苗子,极有可能成长为未来的参天大树。

正如周其仁教授说:“下一步中国经济往哪里打呢?现在主调就是转型、创新,这些我都没意见,问题是创新、转型不会那么快。你说创新这个话好讲,做起来可不容易。”

在这个充满变化、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从业者、旁观者往往都陷入焦虑,容易浮躁,缺少一些耐心。

陈春花教授的这段话或许是个提醒:“巨变时代,不确定已成为常态,如果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则需要界定清楚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历史数据和传统经验、原有的决策工具等,在新进入者面前,可能都会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