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路: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第一部分)

孟晓路先生简介

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至今。

孟晓路先生汇通儒道佛,出入史子集,兼摄中外,知宏探微,自成一家。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七大缘起论》、《形上学方法》、《寒山诗提纲注解》等。


孟晓路: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第一部分)


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方面,孟晓路先生有深入独到的研究。现转载他的《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摘自孟晓路《西学之中学渊源》),供朋友们赏析。(因为全文较长,共分四篇转载)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西方学术的中国源头,切忌自满自傲,固步自封;学习借鉴先进的西方学术,不能自卑自贱,邯郸学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基于四个自信,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不卑不亢地面对世界,走向未来。




孟晓路: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第一部分)

2014年第三次课录音整理

一、正名包含的方面以及下手的地方

我们讲到了正名,正名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我们的语言,然后是我们的内心信仰,再往外是学术、教育体制,再往外是政治、经济、科技形态,这都是正名类的方面。这几个方面都可以与学术范式有关系,不管我们是说话、还是我们去思考,还是我们的教育学术体制、乃至政治、经济,都在学术范式的统摄之下。所以说这个学术范式是一个重要的东西,它可以把这些方面都贯穿起来得,那么这个学术范式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是这个学术范式最主要的代表,它就代表了学术的内容、方向、对象。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主要的学科体系,就是七略体系、四部体系。七略包括集略、集略算是一个学科,它是一个总论,其他的就是六艺、诸子、诗赋、经书、方记、术数;四部包括经史子集。六艺对应经史部,四部里面的经子相当于六艺,诸子对应子部,诗赋对应集部,经书、方记、术数都属于子部,六略里面的后三略放到了子部。这就是四部与七略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看西方的学术范式。

西方的在今天的学术分类里面列出来。现代学科列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这就是西方的学术范式。在现在的学术范式里,中国的东西都没有,这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过程。而中国传统没有,这是一个全盘西化的学术范式,这里面经史子集,没有七略、四部的影子,特别是没有经子的影子。这13大类是后面增加的,原来史学,管理,艺术,军事这些都是没有的。西方史学附属于文学,授史学学位都是授文学学位。与中国不同,中国史学没有附属于文学,史学曾在七略中附属于经学,后来在四部里不附属于其它,它就独立出来了。总之史学在中国学术的地位要高于西方,高很多。史学的价值,重视程度是西方不可比的。因为我们中国自有文字就有史官传统,源远流长的,从来没有断过的,可能到今天断了,民国还维持着,到新中国,这个史官传统就没有了。这个源远流长的史官传统导致史学地位很高,史官的设立与文字出现是同时的,也可以说是一回事。有了文字,最先运用文字的就是史官。如果没有文字,不可能有史官,史官是记事的,没有文字无法记事。当然,以前史官用结绳记事,不过那时候史官的分化不是那么明显,可能还与与巫相融。有了文字,史官用新创立的文字记载天子言行、天下的大事,既是记言又是记事。记言是天子和大臣的话。我们想正名,正名有那么多个方面,我们又找到这么多方面贯穿的内容,多方面的贯射是学术范式,学科体系,这样就找到了正名下手的地方,我们要从语言,科技等诸多方面正名。

要从语言、科技等诸多层面正这个名,怎么从语言方面正名呢?语言有好多词,一个一个的,怎么连起来,没有纲领连不起来,无处下手,我们现代汉语词有十几万字,没有统摄的东西,很难下手,没有体系不行。其它的如政治,经济、教育当中正名,没有一个体系、一个纲领不行。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纲领,就是学术范式,也就是落实在学科体系。如果我们把这个学科体系正出来了,从上到下的,这些名也就负归于正。如果这些学科体系不变,还保留现在这样一个13大类的全盘西化的学科体制体系,这个名依然在西化当中,也就是说我们中华的文明仍然在严重的夷化当中,不可能有一个真正的复兴。那么我们要做的工作,这个我们的七略、四部的体系中各有一些缺点,总之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要复兴中华文明,不可能完全按着七略、四部来。因为有两个,不知复兴哪一个体系。到底是复兴七略的体系呢,还是复兴四部的体系呢?他们各有其缺点、也各有其不足,而且我们今天的时代在变化,我们面临着科学这样一个的霸权挑战,这里面全是科学,不是社会科学,就是自然科学,现在连哲学也科学化了,分析哲学就是科学化的哲学了,搞分析哲学的都是科学家,数理逻辑学家,都是科学化的哲学。所以这13大类就是纯科学的。我们面临着科学这个强大的势力,强大的压力,强大的对手,所以今天我们要复兴原本的这个学科体系,还是要应对科学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我们要把七略、四部的优点保留、发扬,把它的缺点去掉,然后还能够回应科学,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四学这种学科体系,就是经史子器。这个器部是怎么成立的。我们刚才说了,这个子部包括兵书,也就是军事,方记是医学,术数包括阴阳五行、天文。四书以后,这些都是一些分科之学,这些分科之学进入史库,之后也有分科之学,比如说地理、政书、有些工学也放入进入史库。比如说李诫的《营造法式》就是在四库全书里面的史部。在四库体系里,史部和子部都包含分科之学,我们把它取出来与子部合并形成器部,文学就是原来的集部,法学,政治,艺术,然后与集部合并,形成一大类。

二、现代文明源头的探寻

1.现代文明的源头并非古希腊

艺术、法学、政治、理工农医这些东西不是我为了与之对应,自己编造的,艺术、法学、政治、理工农医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四部里面有的,没有哲学。子部还有术数,医学,算术,艺术也是子部原来有的。名学子部里面也有,子部里叫名家。文学,法学、政治、理工农医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四部里面有的,看来看去就是没有哲学。西方的学科体系里面重要的学科是哲学,我们的学术范式里没有。我们是学哲学的,我们就想为他们找到来源。特别是哲学的真正来源在哪。问一个问题:这些学科体系是怎么来的?上层建筑来源与经济基础。通行的观点告诉我们这些学科是有传统的,不是在近代自己发明的,他们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发明的。古希腊的那些哲人创造了哲学跟科学。在亚里士多德的学术里,这些学科就成立了。亚里士多德的学科体系有三大类:理论科学,理论科学包括哲学、数学、物理学,创制科学,创制科学包括逻辑学,,实践科学(家政、经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主要门类,亚里士多德的学术体系里都已成立,所以我们被告诉近代文明来源于古希腊,现代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现代文明是沿着古希腊的轨迹发展,近代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今天的学术沿着古希腊的学术走,现代学术没有超过古希腊的范畴,把近代学术的源头归给古希腊,经过我门的研究,古希腊的文明是伪造的,古希腊从来没有文明,古希腊属于全国家野蛮的状态,全民族的状态,因为没有国家,所以美其名曰城邦。没有民族、国家,只有城邦,很原始,没有过文明。古希腊的洋洋大观的,被称为古希腊的学术,古希腊的戏剧,一些著作,全是伪书。假如我们用中国辨伪学十分之一的标准去判别,它都不能通过。所以现代文明的源头就不在古希腊,古希腊的源头就成了子虚乌有的事,现代文明的源头就得另寻。

2.现代文明的源头并非西欧

在西欧文学荒漠里,根本不能产生哲学这样洋洋大观的学问。如果没有中国的纸、没有中国的印刷术、中国的书籍,中国文明的传入,就没有文艺复兴,西方人也承认。文艺复兴的那些书都写在中国纸上,用中国印刷术印刷的,很快印刷术就没了,但是是写在中国的纸上,当然不是直接从中国传过来的。在8世纪,阿拉伯与中国发生战争,阿拉伯在战争中俘虏了中国工匠,其中有会造纸的工匠,由此阿拉伯学会了造纸术,从此阿拉伯就成为了有文字的文明,他们有了纸,同时也得到了中国、印度的书,也许还有东罗马的书。总之阿拉伯传播学问的条件就比较优越,其它的地方在用昂贵的羊皮,阿拉伯已经用起了廉价的纸,所以它的学术比较兴盛。造纸术和阿拉伯的书传到黑暗的中世纪西欧去了。在14世纪左右,在与阿拉伯相近的地方,意大利、西班牙的文化、学术开始兴起。如果没有纸,就不可能有文艺复兴。这不是文明自己凭空说的,这是西方学术世界公认的。反而中国人经常忽略了这一点,近代中国人常常感到自卑,觉得万事不如人,不相信中国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不敢承当。刚才问的问题是,在西欧中世纪文化荒漠里,能产生伟大的文明吗?很显然不能产生那样的文明。按中国来看,没有文字就没有文明,文明文明,就是以斯文,以文字为文明,而且中国的文明是文以载道的文明,西欧运用文字很少,只有少数高级教士才受教育、学文字,农奴大众甚至国王、贵族都不学文化,不识字,他们都是武士,以练武为唯一任务,就是活动筋骨,打架、恋爱和攻打其它地方是国王、骑士阶层天天干的事,他们不学文化,文字只掌握在少数高级教士手里,因为那时候书写材料特别昂贵,整个英国在亨利六世那个时候的图书馆只有七八本书,可能意大利比较富裕一点,意大利全国有几百本书,所以没有人认识文字,使用文字的机会很少,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所以在这样一个文字和文化荒漠里面,根本无法产生科学、哲学,他们自己也说这个哲学跟科学是外来的,所以文艺复兴是从外面得到了一些书,得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全集,得到了古希腊的书,所以这样才产生了文艺复兴。他们也承认文艺复兴不是在他们的本土土壤中滋生的,是外来的,所以我们说古希腊的文明是一个伪造,所以我们得另寻源头。

孟晓路: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第一部分)


3.现代文明的源头其实是中国

(一)西欧之外宗教体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说哲学,哲学,在西欧中世纪,是一个宗教文化,一出现时就是以反宗教名义,反宗教宗旨,反宗教形象出现的,与宗教对立这样一个宗旨。宗教是什么呢?宗教是以神为中心,哲学以人为中心;宗教是信仰,哲学是理性。哲学不是在中世纪宗教的文化中滋生的,我们还得在西欧之外去寻找哲学的源头。那么我们就得在西欧之外的文明体中去寻找,他们的学术当中有像哲学的吗?那么西欧之外的宗教体有哪些呢?有回教(伊斯兰教)、有东罗马、还有印度、还有中国,能列出来的基本上就这四个。回教是模仿基督教、犹太教而有的一种教,所以它是属于彻头彻尾的神教,是一神教,不但是一神教,还是选民教。所以犹太教跟东罗马就比较接近了,它是正教,同属耶教,所以这两个都属于选民一神教。印度当时没有佛教,当时已经传到中国。印度那个时候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也是神教。就中国而言,有子教和经教,子教又分为神教和非神教,神教分为多神教和一神教;非神教包括佛教和道教,经教就是儒教。为什么把佛教跟道教说成非神教啊?神是创造世界的,神是人和动物的创造者,所以神跟众生一个是高高在上,一个是低低在下,不可能平等。一个是创造物,一个是被造物,不可能平等。佛教中的神不是创造者,不是高高在上的,与众生是平等的,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他们与众生共同创造世界。所以在佛教道教中,这些神如活菩萨,元始天尊是平等的,共同创造世界。在佛法里面,说佛是无神论,因为它与选民教中的神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不是唯物的无神论。佛教中也有各种菩萨。帝者,百人之大君者。一神教主要是选民教,有犹太教、基督教、回教。道教和佛教中虽然有神佛,但是里面的神佛都不是创世的人,他们与众生平等,与众生共同创造世界,与选民教中的神不一样。经教指中国本土的儒教。现在,有中国人要复兴儒教,于是想搞出一个孔教,他们一直在努力,孔教旨在把儒教这个经教改造为基督教这样的一神教,这样一改的话,孔教与儒教就相差甚远了,因为从教义里面,他们想造出一个创世的唯一大神——浩天上帝,儒教里面没有这个东西。天是本体,帝与众生平等,听来有些滑稽。儒教特点就是松散的,不具有排他性,特点是包容的。经教具有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而子教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排他性。这里面最具有开放性的儒教,与佛教相比更加油包容性。子教规定加入此教就不能加入其它教。如佛教中皈依佛门,就不能皈依天魔外道。加入了佛教,这样有一个明确的仪式,很庄严,现在还发证。对于加入回教的仪式方面,读清真言就行了,接近儒教,但其它方面就与儒教相差甚远了。儒教没有明确的入教仪式,是不是儒教没有外表的特点。基督教保留明确的入教仪式。是不是儒教徒,没有明确的外在形式。同是全民教,其他教入教形式很明确。如果你是一个儒教徒,还可以加入其它教,它没有组织性,没有教主,也没有教团,这是天下唯一一个加入此教还可以加入其它教的教,这是唯一的。中国化的佛教和道教也就有了这个特点。西藏的佛教没有中国化的佛教。儒教化的佛教就比较包容了。经教化的佛教和道教就有了这个特点。这是经教与子教的区分标准。中国化的佛教跟道教是儒释道的相融,是经教化的子教。儒教作为经教无上可贵。

(二)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天下达到大同,如果没有儒教,是实现不了的。缺少儒教,天下的和谐无法达到,就不可能实现。有了儒教,天下和谐就容易实现。1840年,儒教被摧残,天下就进入了世界战国时代,天下一家亲的状态被打破。郑和下西洋是带去文明的,不是侵略,把天下一家亲的亲情带给他们。西方人从郑和的文化传播中学到了一些东西,西方从中学到了东西,然后就利用学到的东西侵略中国,把战争带给了世界人民,带给了天下人民。在西方人统治的一百年中,我们实在是太自卑了,这100年中,在应对这洪水猛兽的冲击下,只有中华文明是最成功的。美洲连人种都没有了,非洲都是殖民地,印度早就亡国了,没有亡国的,没有成为殖民地的就剩日本和中国,中国贬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是半殖民地,但是毕竟有主权,优越于其他地方,日本其实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唯有中华文明保留了它的中心区和其他的藩国。日本是中国的藩国。日本成了列强,中国成了双半社会,这种对比不是因为日本人比中国人聪明,不是日本民族比中华民族优秀,这是天下大势的选择。日本人非常怀念明治维新,这是他们的黄金时代,为什么他们的日子那么滋润,那么欣欣向荣呢?难道是明治维新时日本整个朝野上下出现了很多人才,像天下下人才一样。是因为当时那个世界的霸主英国这个霸主选择了日本,要让日本做一条狗来咬中国。如果英国人选择了韩国,选择了朝鲜,选择了越南,总之是另选了他国,那日本人再优秀也没用。所以中国这种巨大的体量就决定了中国不是做世界霸主就是被世界瓜分完,怎么也成不了日本这种二三流的跟班角色。日本这种小体量就决定日本只能做跟班角色,中国强大时,日本学习中国,做中国的狗,英国强大,日本就跟英国,美国强大了,日本又做美国的狗。总之是做强国的狗。近代以来,中国的文明是被人家阴谋论摧残的很严重,这样一个记忆。我们希望做列强的一员,却总是不可能,我们想加入世界,而世界不要我们。这是多么凄凉,所以中国一直在世界之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何以自处。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放弃了夷夏观,选择了民族主义——孙中山带给我们的好东西。孙中山说了,当时中国强大,我们讲天下主义,现在中国国力弱,我们就得放弃夷夏观,选择民族主义。

以前中国实力强的时候,我们选择夷夏观:现在中国实力弱了,再讲夷夏观就不合时宜了,我们放弃了天下主义,改选民族主义,从此就不知自己是谁了。现在看来,宗教问题就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现在宗教问题显然已成为一个大问题,这与民族主义、三民主义是分不开的。民国时,国家倡导五族共和,这样就有4个离心力量;现在成56个民族,一下就有了55个离心力量,分裂隐患很大。在毛泽东时代,有强大的政治固和,没有出现离心,一闹就打你;那后来搞自由主义,强力弱化了,民族宗教问题随之而来,而且越来越严重,这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己给自己造成的。所以说,我们说民族问题如此的关键。这个民族主义,你说它是在语言中也行,你说它在学术中也行,你说它是在信仰中也行,你说它在建设中也行,总之这个民族主义是贯穿在一整套的这个文明层次里面,民族主义这个词来源于西方的学科体系,西方的学术范式,所以我们正名,我们找到这个学术范式,就找到了纲领。不管是在语言里正名,还是在学术里正名,这个学术范式都是最关键的。这个学术范式的核心就是这个学科体系。就在孔教所改造的儒教里面,全方位模仿基督教,讲教义,创造浩天上帝,讲来生、讲彼岸,升天堂、基督教讲升天堂,咱也讲升天堂,好人就升天堂,坏人就做鬼,下地狱,搞教坛,搞入教仪式,你是儒教徒,就不能加入其他教,不再是原来那种模模糊糊,不明痕迹的状态,有入教形式,进教堂,诵经,履行宗教义务,总之全方位模仿基督教,原来很欣赏儒教,赞赏儒教,现在有些感叹不尽如人意,经过这样一个改造,儒教作为经教的特征就完全彻底地消失了,那它这样一个无上可贵的特质也就消失了。怕的就是久假而不归,当我们长时间的以孔教形式理解儒教,我们就忘掉了儒教的本来面目,当我们有能力复兴真正的儒教时,文明已忘记了儒教是什么,所以那个宝贵的儒教被人忘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孔教这样一个努力,这样一个途径就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我们讲孔教,讲那些人的努力,他们从学康有为而来,去年他们就搞了一个孔圣会,从现实来说,不被人们所经受,可能会给儒学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孔教可能会对儒教的复兴带来负面影响,排他性太强,据说还要谋求政治权利,这样不太可取,没有多少余地。不能为时下的学界、政界所接受。所以我们认为儒教复兴是有办法的是有途径的,但不是孔教会。不要采取学校课堂之外宣传儒教,现在的学校是科学教的教堂。科学教的教堂从何而来。

(三)科学教与儒教的关系以及纯科学教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学校是科学教的教堂,科学教是从儒教的错误中启发的。儒教失之毫厘,科学教差之千里而产生。宋明理学这个儒教的特殊形态出了问题了,这是在我们本土的时候搞了一千年,这是我们说的失之毫厘,没有在西方文明中反应那么大。中华文明一直在延续,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17、18世纪,西方模仿经教造出了科学教,这样就差之千里了。然后在1840年,传到了战中国本土,这就成了出口转内销了。在中国,科学教真成了洪水猛兽,中国成了科学教成长的最佳土壤。因为西方的文化土壤不是科学教最佳的成长环境,所以西方有神学与之相对,维持平衡,所以西方宗教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西方的学术体系中一直有一个神学,而我们只学科学教部分,不学神学,耶教的部分不学了,所以现在中国的学术范式是纯科学教的体系,西方有基督教、神教,他们与科学教平衡。这样的话西方人还有畏惧,还有底线。所以我们说出口转内销改变了很多,宋明理学最大的问题是否定来生、否定鬼神,否定上帝,是那种接近唯物的无神论,科学教这种人生观是从宋明理学中产生出来的,回到中国,科学教变本加厉,找到了最佳成长土壤,迅速成长,中国俨然成为了纯科学教国家。所以有人说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无信仰,10亿中国灵魂在飘荡。无信仰不是说没有信仰,都信科学教,但是科学教不堪称为信仰,所以十亿灵魂确实在飘荡。所以在这里面无法安托我们的灵魂。你说佛教不好,没人搭理你,你骂孔子,也没人搭理你。如果你说科学不好,连乡下农民都不答应。有两次运动把科学教推上了顶峰,一次是五四运动、这一次是文革,经过这一次,就把科学教从最上层一直传播到最底层,中国的上上下下,连最底层的工人跟农民也都变成了科学教的铁杆忠实信徒。所以中国人的灵魂,中国人的心灵就不复安托在儒释道三教上面了,中国人的灵魂,中国人的心灵已不再是儒释道的信徒。经过文革破四旧,佛教成了迷信,儒教孔老二也成了封建,中国俨然成为了纯科学教。在那个时代,人们是铁杆的科学教信徒,铁杆的唯物主义信徒,佛教就是迷信,儒教是封建反动的余孽思想。中国就成了一个纯科学教的国家。国家没有合格的信仰,人民也就没有底线,中国腐败由此而来,这种亘古未有的,比每个古代王朝的末期腐败来得更猛烈。这不仅仅是制度问题,是文化失调造成的,是纯科学教的教法造成的,是纯科学教的教法方式造成的。

(四)哲学的真实来源在中华的经学、子学

波斯的卡隆纳斯德创立了祆(神仙)教,犹太教由祆教启发而来,耶稣教由犹太教启发而来,犹太教和耶稣教这两个共同启发了回教。祆教与那三个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都有末日审判。祆教主张善人升天堂,行善的人升天堂,作恶的人下地狱。回教、耶稣教、犹太教都是选民教,与祆教区别很大。选民教主张:选民升天堂,非选民下地狱。他们的审判标准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标准是上帝,跟选民没什么关系。挑中你你就是选民,你作恶也没关系。说的通俗点就是,信教的就是选民,不信教的就不是选民;信教升天堂,不信教就下地狱。所以这样我就觉得这三个教就成了天下的祸乱。天下的祸乱由这三教发起。后来回教跟耶教争夺,打了一千年。近代的西方文化表面上是耶稣教,其实还有科学教。而科学教的创始人也是犹太人,科学教它的成立的组织叫共进会,所以我们近代的文明和近代的教是犹太人主导的文明,所以这个犹太人创立的教自然就成了天下祸乱的根源。那么天下祸乱的最大动力,自然归功于犹太。这就是天下宗教的划分。

孟晓路:现代文明的源头是中国(第一部分)


在中国看来,如果佛教代表印度文明,我们就可以说雪山(喜马拉雅山)以西是神教的天下,雪山以东是非神教的天下。佛教属于中华文明,佛教不是印度文明的代表。可能是因为传入到中国的只有佛教,婆罗门教没有传入到中国。所以我们一提起印度,我们就想起佛教,所以就把佛教作为印度的代表,其实这个观点影响很大,但仔细一想,这是不对的。其实佛教是后起的。如果从时间上看,婆罗门教是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这是印度文化的主干,佛教只是在这期间产生的。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12世纪,对应中国的南宋,就在这一段,印度文化中有佛教,其他时段都没有出现过佛教,所以把佛教作为印度文明的代表是万万说不通的。印度的文明是建立在婆罗门教的四种姓制度之上的,印度的宗教、政治都是以婆罗门教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婆罗门教的地位相当于儒教在中国的地位,这个文明体的政治经济都是以婆罗门教为基础的。印度的文明、政治、经济都是由婆罗门教所范成的,在这里面,佛教只不过是生存在婆罗门教所范成的印度文明的体系之中,佛教本身没有提供制度性的资源,佛教有出家制度,但没有司检法制度,所以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它是缺少资源的。仅仅靠出家制度,不具有可持续性,不可能人人都去出家,出家的人毕竟是很少的。所以佛教只能寄生在婆罗门教所范成的文明当中。究其根本,婆罗门教才是印度文明的代表和主干,而佛教只是婆罗门教范成的文明中的一小部分,佛教最兴盛的时候只是在前一二世纪,印度的文明还是婆罗门教范成的。四种姓制度还是主要的政教制度,佛教没有提供资源。国王必须调和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关系,不可能只要佛教不要婆罗门教。国王对婆罗门教的修行人、

佛教的出家人平等对待,不是仅仅只支持佛教。这样总之佛教不能作为印度文明的代表,它是以反婆罗门教的姿态出现的,一反就反到中华文明中这边来,所以我们把佛教放在了中华文明中来在义理上来说是说得通的,佛教并不能代表印度,能归属于中华。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说雪山(喜马拉雅山)以西是神教的天下,雪山以东是非神教的天下。雪山以东是中国,主要是中国。日本(中华文明),雪山以西是印度、伊斯兰、西欧,它们都属于神教的天下,非神教只有中国才有。我们提到的印度婆罗门教,东罗马的耶教,回教伊斯兰文明,西欧其他的文明体,学术体系几乎都是神教的文明体系、学术体系,也就是说都是以神为核心,强调非理性的信仰的,婆罗门教依然如此,就不用说耶教跟回教了。这种非神教的,以人为中心,以理性方法为工具的人生方式、生存方式,只有在中华的文明中才有,中华的经子之学,所以我们说儒释道三教里面才有以人为核心,接近人的理性能力用来做生存工具。那么我们不得不把哲学的来源归给中华经子之学、归给中华的六艺之教以及先秦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儒道两家,总之就是经子之学。天下之中最像哲学的只有中华的经子之学,中华的六经以及诸子百家,跟其它的学术体系对比,这个相近性就特别凸显出来了。哲学与经子最相近。哲学相对于这个其它的神教经典,跟经子是属于一类的,是属于众人的,是以人的理性为核心,而不是以对神的信仰为核心的。这种对比,把哲学与神教的经典和中华的经子之学对比,发现哲学与经子更接近,与神教相差甚远,甚至是反神教的。所以文明可以初步下结论说:哲学的来源不在古希腊,因为古希腊的文明是子虚乌有的;也不在西欧中世纪黑暗的文化荒漠里,因为文化荒漠不可能产生学术。哲学的真实来源在中华的经学、子学之中。这个结论可能初听来骇人听闻,不过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下面具体说哲学是怎么从中华的经子之中启发出来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如何从中华的文明中启发的,这就在于柏拉图全集,亚里士多德全集。

(五)宋明理学对西方文明的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的中心、核心内容就在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全集,被说成是哲学乃至科学的源头。这些古典的学术经典。所谓的经典,与宗教的经典形成俨然的对立。文艺复兴的主要东西就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全集——被说成是哲学、科学的源头。伪书是如何造出来的,不可能是自生的,一定是外来的。外来的地方就还是是中国、印度、伊斯兰、东罗马这四个地方,直接从中国去也有这种可能。最近看到一本书,叫1431,一艘郑和的船队点燃了文艺之火,他们曾经的一艘船队到达了西欧。14世纪,郑和下西洋,一支船队到达意大利,与意大利教廷有接触,而且还送给教廷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农书》,还有郭守敬、徐光启的书,总之经史子集也送了不少。这本书是一个英国人写的,他提出了许多证据,那都是有考证的。我们认为达芬奇是天才,但是书中有证据,达芬奇的发明是三抄《农书》,先有一个人抄,然后有一个人抄第一个人的东西,最后达芬奇抄第二个人的东西,这三个人都称自己是原创的,没有抄袭。他们抄的人都不说是抄农书的,其实都是抄农书的。这样我们就以为文艺复兴出现了好多像达芬奇这样的人才,其实不然。古希腊也是一样的,之前没有文化,横空出现了古典三贤,其实也是神话。文艺复兴、古希腊的文化盛状都是伪造的,都是神话,在文化荒漠里,不可能突然迸出绝世高度,包括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也启发自郭守敬的天文学。我们说康德被称为哲学界的哥白尼。哥白尼的学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亮点,可以说是中心性内容,是反宗教世界观的创造。文艺复兴出现哲学古典学问,就是以反宗教为宗旨。哥白尼学说就是反宗教世界观的代表,都启发自中国的学问。

文艺复兴中的中国因素很多,两大古典著作,我就研究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总之这是是西方哲学重要的传统,经验之外的理性传统,就是以柏拉图、黑格尔作为主要的代表人物。你看他们都有一个理字,我们宋明理学也有理字。西方的理性传统都包含理学,宋明理学是理学,这两者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不是巧合,贯穿于西方的理性传统启发自中国宋明理学的理字。2007年,我就有一个感慨,东方有大谬出,此心出此理同。西方有大谬出,此心出此理同。程朱理学与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理念论同是大谬,极其荒谬,是大谬,但是在人类的知行当中有着深深的根据,很容易出错。所以我说中西方出现了大错,我原来以为是不约而同出现了错误,不是此心出此理同得问题,其实是一种错误的传递。我们说程朱理学就是宋明时代的经学,在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这段时期,正好对应中国的程朱理学,那个时候的中国跟西方关系不是那样的,那个时候的中国是西方人崇拜的国家。哥伦布环球旅行就是想找黄金,他们认为是印度,实际上是中国。其实是程朱理学将错误传给了西方,是一种错误的传统。程朱理学是宋明时代的精髓,宋明时代的儒学就是这个。从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正是中国宋明理学的时代,明清的理学时代,那时的中国与西方关系与现在不一样。19世纪前,中国是西方的崇拜对象,哥伦布的环球航行就是想发现来中国的道路。当时中国被西方人误认为是印度。当时在西方,印度和中国混为一谈。他们以前来中国的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封锁了,所以再找一条来中国的道路。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富裕的天国,而且是一个文明的天国,一直是最时髦的。19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是最先进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丝绸、瓷器、建筑风格等等都是西方国家追崇的。举个例子: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模仿中国的故宫建造的一座宫殿,可是有笑话了,西方国王是一夫一妻制,没那么多老婆,故宫那么多的宫殿是住嫔妃的,但是西方没有那么多嫔妃,所以蛮夷就把贵族都迁到了宫殿里。还有就是建了半天没建厕所,最后整出随地大小便。总之就是没模仿好,连厕所都没建,只能说法国人学艺不精。

怎么启发自程朱理学呢?柏拉图的全集如何造出目前不清楚,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启发自宋明理学却有一条清晰的考证线路的,这个信息就是非常可靠的。利玛窦是最早的传教士。在18世纪,来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主要是法国人,所以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不是偶然的,是跟这些耶稣会士有关系的。法国的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带回法国。启蒙运动是指上是用中华文明启蒙黑暗的西欧,就是用中华经子之学来启蒙很愚昧的宗教文化,来启蒙非理性的、很愚昧的选民教、天主教、一神教,新教的教法。所以这种出口转内销,是十分可笑的。启蒙是用中华文明启蒙宗教文化,中华没有宗教文化,中华搞启蒙运动纯属多此一举。用原来的曲来启蒙老祖宗,来五四启蒙运动回过头启蒙中国,纯属是不明学术源流,不明中华文化传播真况,造成这样一种可笑之状。这是一种被文化阴谋的荒谬。用学生的东西启蒙老师,这成何体统。中华文化就等而下之,就被夷化了。中国的文化失调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的程朱理学启发德国古典哲学。最早的那位莱布尼茨他有一本书是描写中国的,他对中国印象特别好,里面渗透出他对中国的高度评价。他本人也是理学派的,还是理性,数理逻辑的创始人,莱布尼茨读过中国《易经》、《四书》,《周易》。然后是沃尔夫,他是莱布尼茨的高徒,他之前用拉丁文写著作,后来用德文写哲学著作,是用德文写哲学著作的第一人,他就成为德国哲学的带头人,对康德等哲学家影响太大。对德国的哲学影响很大。他作为大学校长,讲演了《论孔子的实践哲学》,极其推崇孔子,但当时中国热的时代已过去,因而他就受到了排挤,被逐出学校的哲学讲坛。国王下了一道命令,出了一道选择题,后来在国王的逼迫之下,他逃出了德国,但他对德国哲学的影响依然很大。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德国人的同情。 之后再传是康德,康德的纯理性批判体系是宋明理学启发的,康德前期哲学思想受沃尔夫影响很大,总之离不开宋明理学。他的理性启发自宋明理学的经教,理性的来源是宋明理学的理。宋明理学给德国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宗教文化里面是有经教的。 最后是黑格尔,尽管黑格尔是贬低中国的,实际上他从中国的宋明理学中受益很多,他的绝对理念来源于《大学》。但是也掩盖不了他受中国思想影响很大的事实。他的三个理论直接来源于《大学》中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有辩证法,现在看来确实是不虚,但是这是颠倒祖孙。中国的辩证法是祖师爷,但却被说成是粗暴的朴素辩证法,这是颠倒辈分。

宋明理学启发出的直接形态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它的等而下之的误读形态就是法国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也是直接从宋明理学中启发出来,但是比德国人学宋明理学学的差,德国人学到了精髓。所以我说,程朱理学,张载,邵雍,二程,陆,程朱理学中的主体就是理生气,欧洲唯心论也是这样一个框架,不管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所以总的来说,它们是一个错误类型。所以西方的大谬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他们自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东方有大谬,然后传到西方,不是不约而同而犯的错。实际上,西方的文化荒漠连犯个大错的机会都没有,想犯大错都犯不了。黑格尔的理念论,自我否定自我,与宋明理学有相似之处,宋明理学当中主流学说与西方的主流派别都是错误的。程朱理学的缘起说与西方理性派的缘起说都是错误的。(周子后诸家对五级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