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更像一個商人還是藝術家?

相聲演義


勝者王侯古來之道!如果不是郭德綱再三解釋所謂的藝術家這個特別又特殊的名詞,可能大家也都不太在意這件事兒!畢竟藝術家在我們看來無非是些演藝界歲數較大者統稱!當然這樣說並不是太過正確,但是藝術家如此之多,藝術家的稱號來的又如此輕鬆,我們沒辦法不將藝術家大眾娛樂化。那麼就說相聲這個行當的藝術家吧!除了老一輩幾位德高望重的幾個,幾十年來藝術家遍地開花,上升趨勢很猛,也就是說會說幾段相聲,爾後能活得更加持久,一定是藝術家。

郭德綱諷刺藝術家也不是三天兩天了,當然自己不願意被稱為藝術家。對觀眾來說,藝不藝術家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逗大家開心,是把相聲說給普通人聽,還是歌功頌德有意拔高相聲!現實是殘酷的,就因為相聲藝人走了高端路線,使得相聲幾近消亡!相聲沒人聽了,藝術家卻越來越多!

如果非要給郭德綱定個身份,且叫他是個藝人吧!靠說相聲養家餬口乃至發了大財!既然郭德綱的相聲有人願意出錢去聽,商演也沒有毛病!那麼他就是個會商演的相聲藝人,德雲社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旗下弟子眾多,沒有好的節目種商業操作很難維計。

如果商演如此成功,想必郭德綱不屑於這個本是氾濫的所謂藝術家之名,在他和觀眾看來!藝術家很不值錢!如果有人當老郭的面稱其謂郭大藝術家!他一定會認為這是個活、是個梗。





邊陲後主


無論說郭德綱是一個商人,亦或是藝術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認為郭德綱是被逼出來的,是被許許多多的事情推到這一步的。

郭德綱三進北京的時候,碰壁碰的頭破血流。他也曾想進入體制內,找個穩穩當當的工作,每個月拿個幾千幾百的工資,晃晃悠悠也是一輩子了。可是體制內的人不給他這個機會,沒有辦法,當狗都當不成,只有逼迫自己活成了一條龍。

後來德雲社創立之後茶館相聲不上座不賣錢,但是那麼多張嘴需要跟著自己吃飯。郭德綱四處走穴做節目賺錢填充。網上流傳最廣的就是郭德綱曾為了做一個節目在商場的櫥窗內關了兩天兩夜。吃喝拉撒幾乎全在裡邊。正值夏天酷暑難耐,那滋味想想都難受。

再後來德雲社一步一步越來越好了。漸漸地也上座了,也賺了錢了。可是無數的主流人士不肯放過德雲社,最嚴重的那幾次德雲社都是九死一生才熬過來的。這個時候的郭德綱。不得不睚眥必報,像條瘋狗一樣,誰惹咬誰。沒有那個時候的拼命,估計德雲社早就煙消雲散了。

之後的德雲社一步一步做大做強,郭德綱已紅遍了全中國。德雲社內的相聲演員也越來越多,到現在為止好像加上學徒學員已經達到了四五百人。這幾百號人全都進園子說相聲那是不可能的。郭德綱又不得不尋求其他的出路。畢竟這麼多人也需要吃飯。人多了,事情也就多了,所以必須引入公司體制進行管理。

所以你說郭德綱更像一個商人嗎?應該說確實是,德雲社的公關策劃和營銷能力在業內首屈一指,否則僅僅是吃飯都能把德雲社吃垮了。

那麼他更像一個藝術家嗎?也確實是。只是別的藝術家是靠某部門頒發的。而郭德綱是老百姓封的。


下飯娛樂醬


郭德綱擁有多重身份

郭德綱首先是一個相聲演員,這是他賴以成名的身份;除此以外,他還是德雲社的實際控制人,所以他是一個公司老闆;同時他是眾多徒弟們的師父;是郭麒麟和郭汾陽的父親,還是王惠的老公,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身份。

由於郭德綱事實有一個老闆的身份,所以說他是商人也很正常,並沒有什麼不妥。在郭德綱決定北漂那天起,他心理想的肯定不是成為一個藝術家,而是養家餬口,為自己謀一份穩定的鐵飯碗才是最現實的追求。基於養家餬口基礎上的個人打拼是完全的商業行為,所以郭德綱在北漂初期真的只想做一個單純的商人。


郭德綱與“藝術家”擦肩而過

在郭德綱成名以後,我堅持摒棄了相聲的教育、諷刺、宣傳等各種附加功能,只追求相聲的娛樂化;因為這一點還遭受了眾多同行的批評。這對於郭德綱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如果他聽從了同行的勸告,走一條和同行類似的道路,那麼郭德綱現在就是妥妥的藝術家。可是郭德綱並沒有那麼做,所以他現在依然不是藝術家,還是一個商人。

現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人要求郭德綱發揚相聲的教育、諷刺和宣傳等附加功能了,但是郭德綱經歷過前半生的起起伏伏以後頓悟了;現在他開始自發自覺的為相聲添加教育和宣傳功能了,只不過他有他的方式方法,並沒有走一條和同行相似的路。


郭德綱在相聲中除了強化娛樂功能以外,開始不斷的宣傳和普及傳統文化,特別是戲曲方面的知識;告訴粉絲們怎麼聽相聲,怎麼了解戲曲,以及戲曲文化的魅力等等。在郭德綱的宣傳帶動之下,眾多德雲社粉絲開始接觸戲曲、瞭解戲曲甚至傳唱戲曲,對於戲曲文化的普及是大功一件。

郭德綱暫時只能是商人

當然了,郭德綱做的這些還遠遠不夠,藝術家的這個稱號相關部門暫時還不會給他,但是隻要他堅持下去,相信總有一天,藝術家的光環終會屬於他。在此之前,郭德綱還是一個商人。


相聲風雲



毫無疑問,郭德綱是一個相聲表演藝術家!

“別惹我,我藝術家一個禮拜了,我怕誰?”在曾經的表演中,郭德綱可以說已經把藝術家給調侃壞了。不過,老郭更多的是諷刺,是恨鐵不成鋼,是恨那些個頂著藝術家頭銜的主流相聲人不思進取、無所作為。

現實中也確實如此,一些人靠著一段相聲,兩篇文章,生生的混成了一個藝術家,然後就可以靠此悠閒的生活一輩子。對於藝術家,老郭是不屑一顧的,時至今日老郭也依然沒有得到一個官方的藝術家頭銜。


可是現如今說起郭德綱的相聲藝術上的修為,是沒有人能夠否定的了的。哪怕是不喜歡郭德綱,不愛聽他相聲的人,也絕對不能否定老郭的藝術成就。在觀眾心中,郭德綱早已經是真正的藝術家了。我想,這樣的藝術家才是實至名歸吧!

郭德綱依靠一己之力,將瀕臨滅絕的相聲挽救回來,讓觀眾又重新喜歡聽相聲,讓觀眾肯花錢去聽相聲。是郭德綱讓相聲從高高在上的舞臺,回到了觀眾身邊。


有人說,侯寶林大師讓相聲從劇場走了出來,走向高雅的藝術舞臺。而郭德綱又把相聲帶回去了,是走了回頭路。

當然不能這麼理解,相聲從劇場走到大舞臺,當然是進步的,侯寶林大師的功績不可磨滅。可是在大師之後,那些主流相聲人已經忘記了相聲出自市井,想著完全將相聲脫離出來,以至於相聲脫離觀眾,走向沉默。而郭德綱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成功的將相聲挽回。這一點來看,郭德綱的功績並不低於侯寶林!


郭德綱這個藝術家不同尋常,他還很會賺錢,是一個兼職商人。

總有人拿郭德綱與趙本山比較,其實二人還真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樣的拯救民族藝術,同樣的經營劇場,同樣的藝術家和商人集一身。可能也正是因為此,二人才成為了忘年交,成為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郭德綱始終強調“商演成功是衡量一個相聲演員的標準”。基於這個觀點,就應該看得出來老郭一定也善於賺錢。這些年他的商演非常成功,每年收入都在幾千萬。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等弟子們也是非常火熱,年收入都過千萬。德雲社幾乎壟斷了整個相聲商演市場,甚至被估值超過20億。

此外,郭德綱還經營紅酒、飯店、服裝等多個領域。這些方面每年也為她帶來不少的收益。這麼來看,這個商人也是蠻成功的。


藝術家和商人並不衝突,二者完全可以完美的集於一身!

在傳統的觀念裡,人們總是認為藝術家應該是不在乎名利、只追求藝術的樣子。可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觀念也應該不斷的改變。藝術家同科學家一樣,都不應該繼續過著窮苦生活,反而應該比大多數人都生活的更好。

話說回來,郭德綱在追求藝術的同時,妥善的經營著德雲社,這更是一個一舉多得的事情。一方面郭德綱能夠賺錢,能夠創造更好的條件去追求藝術。另一方面郭德綱經營德雲社,能夠養活那麼多的相聲演員,能夠更好的傳承相聲藝術。


同時,只有更合理的經營,才能讓觀眾看到更好的相聲,才能把相聲傳播到觀眾中去。這對於相聲的振興、傳承、發展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當然這裡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一定要不忘初心。要始終把藝術追求放在首位,要始終記得經商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藝術。這一點郭德綱始終是牢記心中的!


雨天論娛樂



雍心562


@雨天論誤樂,並德雲社,相聲演員…。鄉間俗語,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今天真下雨了,符符風雅。閒話誤樂圈中小事。改革開放,給了各色人等有了表現的機會,中國特色包括各個領域,相聲,二人傳等等民間曲藝形式自然也在其中。開放和改革的過程中人們從文革四人幫的禁固中解放出來,來的突然迅猛,過去的標準都不是標準…一個農民能不能拯救二人轉藝術?他不敢也沒人給他這個任務。先不說趙本山在央視演了幾個正宗的二人轉,他拯救的標準是什麼,他買的本山號飛機,豪車,豪宅…。自許的傳媒學院(民辦),沒有什麼資質的XⅩ藝術團。除了裝門面點綴的幾個不演二人轉的徒弟,其它東三省靠演民間藝術二人轉生活的二人轉小演員有沒有生活象點樣子有低端的車房,立業成家的演員。什麼是標準,什麼是拯救?錢是關鍵,本山在央視賣車,賣柺,賣假藥不是一個錢字了得。郭德綱我行我素走的另一條道,不受制別人,不會為拯救什麼獻身。先是顧自己吃飽,單槍匹馬不行網羅一些尋飯吃的老少爺們。

人多好乾活,人少好吃飯。在民間服眾的俚語。人人信俸,但不是人人用的洽到好處,郭德綱從十幾歲遊走於京津二地,在其同齡的相聲演員中都有飯吃的時候,他要吃的更多更好。從此有了他自言自說自信的…不食人間造孽錢的相聲道路。如今落得心滿意足……在信息社會中高調作人。他是如何拯救相聲的呢?趙本山己掩旗息鼓,做寓公了。至二人轉如何,用他的口頭禪:愛咋地,咋地。從一個農民發展成如今…到底誰拯救了誰呢?

郭德綱目前也是似退非退。相聲如何,聲勢浩大。炮不能天天放,年也不能天天過。老郭的商演論,不可能總有不懂中國話的小鬼子天天打著執事歡迎你小郭來日。相聲和郭德綱是什麼關係呢?拯救的內容更豐富。我們做為一個相聲覌眾,看聽表演好就樂樂。不喜歡就調臺。其它不關心。

郭德綱,趙本山真正應該感謝鄧小平先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這是不應忘的。愛財之心人皆有之。通俗易懂易做。先富起來沒毛病。

鄧公說的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這做起來是最難最難的。


槐蔭6


說起郭德綱,正面評價多於負面。

從郭的經歷來看,他著重走商演道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出道之初,他也想走常規路線,成為被行業認可,國家認可的相聲演員,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放棄,這裡的難度可想而知,就像跑龍套的想成為明星,平民百姓想當官,擺地攤的想成為跨國企業老闆一樣困難,所以他不得不另闢其徑,走上商演的道路。在他的相聲裡他就說過:“我想從事相聲藝術,但我得先活著呀”!是啊,常規路線沒有我的活路,那隻能想其他的辦法,這也是被逼的。只有這一技之長,總不能荒廢!

郭德綱商演的成功,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他的相聲接地氣,靈活機智,善於和聽眾互動,讓觀眾不但耳目一新,而且有參與感,幽默諷刺,嬉笑怒罵順勢就來,不做作不矯情,清風掠過,帶來滿場笑氣!

有人說他的相聲俗,俗不可耐不夠高雅,本人覺得這樣評價有些偏頗,甚至有些極端。為什麼這樣說呢?

看相聲的起始之初,就是街頭賣藝,講的無非都是些笑話,奇聞逸事,說白了就是逗老百姓樂的,在相聲發展過程中,因為需要,不斷地雜糅了更多的元素進來,尤其其他曲藝元素,因而相聲內容也就越來越豐富,可以這麼說,相聲是能夠博採眾長的笑聲藝術,它的根基在於民間,在於百姓,在於社會底層。新中國成立以後,各種文藝走上大舞臺,制定了一些行業規範,被國家認可,相聲也因此得到了品味的提升,記得小時候,抱著收音機聽相聲,是每天最高興的事情了。

然後,後來呀,有些人把品味放到了第一位,把高雅當神一樣地祭拜,把藝術提升到了天界一樣的高度,以為這樣才能體現自己以及從事這個行業的高貴,結果呢?相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日趨沒落,觀眾們的歡樂都被更靈活多變,更接底氣的小品帶走了……

郭德綱的相聲,本質上來講,不是他創新了什麼,而是他把原本已經飄起來的東西又拉回到人們的眼前而已,讓相聲再次把根深紮在民眾的土壤裡。他的相聲有些地方的確有些俗,這也是不得已的手段,但看郭的唱唸做打,一板一眼絕對真功夫,他沒有丟掉傳統,反而還在不斷的挖掘和恢復一些老段子,給相聲史料做著貢獻。

現在,唯一讓人擔心的是,老郭帶的人商業化過於嚴重,感覺都是相聲新人類,節目中能像老郭一樣把相聲傳統基本功體現出來的幾乎沒有,所以,老郭的後繼者堪憂!

以上,得個結論,郭德綱是相聲藝術家活在商業道路上,而目前,他帶的那些人,有些像是商業裡的藝人!


大剛144995732


某種意義上看他是個成功的商人,有人說他是被逼的,也有人說是被排擠的,請問哪一個成功者在成功之前沒有他們心酸和無奈。

所謂時代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了時代,互聯網催生多少名家大師!影視界、書法界、國學、曲藝界等等。可真正為了追求藝術的又有幾位呢?還不是你們這些什麼絲的在供養著他們嗎?

還真的沒有聽說科研界的哪一位專家被眾星捧月出來過,最近就連一位上海的流浪大師都被炒作的沸沸揚揚,三歲小孩都知道!聽說還上了美國報紙。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讓他們過著平靜的生活不好嗎?

這年頭,只要為了利益,什麼都有乾的!



擇校YU落戶諮詢


就一利用藝術手段養活了自己養活了徒弟而且還在商業上有所成就的普通人,幹嘛要給他畫圈?分門別類很有意思嗎?小便你算哪個圈子的呢?原來我們原來招聘要寫上俊男靚女形象氣質佳,現在都啊允許了,因為勞動部門說一切有歧視內容的文字不許出現,你看看這都好幾年前的事兒了,可現在還有這種人不知所謂給別人畫圈畫地域,真的該與時俱進了!別把目光總是放到狹隘的高點綁架看官們的思想,眼光氣度開闊些吧!盯著他們有意思嗎?一面罵著明星一面跟著八卦,有了你們才有了卓偉這類人!有句話先有屎才有蛆啊


老梁0451


郭德綱常說一句話:什麼是藝術?藝是一個演員的能力,術是把能力賣出去的本事,兩者兼備才算得上是藝術家,從這句話不難看出郭德綱應該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不管是憑他的能力還是看他的經營手段都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那麼郭德綱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備的商業頭腦,我想這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德雲社無論發展多大也屬於民營企業,必須要受到市場的制約,只有紮紮實實地搞好業務,時刻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協調好各種關係才能使德雲社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軌道。大家不難看出,如今的郭德綱已不像以前那樣稜角分明,德雲社的弟子們也都是規規矩矩從藝,德雲社也不斷地熱心慈善事業,並且也經常會參加社會公益演出,等等一切都說明郭德綱不算是純粹的商人,他應該是一名藝術家,更是一個出色的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