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在之前一阵子大火的动漫新番《多罗罗》中,日本战国时代又再度成为了故事的舞台。不过,在《多罗罗》的故事里,日本战国时代的百姓、民众被刻画成了一群有着悲惨命运的任人宰割的形象,排除掉为了衬托战乱年代的末世悲凉氛围,日本战国时代的百姓们难道真的就如同草芥一样吗?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本战国时代的百姓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吧。

首先,我得声明,这篇文章并不是介绍“一揆”的,“一揆”的意思实际上更接近于汉语的“同盟”,而“一揆”的中坚力量更多的也是下层的国人领主,和“农民起义”是有区别的。

与《多罗罗》的世界观不同,战国时代的百姓虽然居住在村与町之中,是比武士阶层还要低的平民阶级。不过,实际上在当时的日本,村落与町往往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将住民们武装起来,在村民们的生命与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村子会自行逮捕犯人以及审判案件,甚至在与其他村落、町街乃至领主发生冲突时,村民们还会自发组成武装力量与之作战。村民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自力救济”,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就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村子的自力救济行为,实际上是因为室町幕府后期统治秩序崩坏导致,旧领主势力的衰退,使得领主无法保护自己的领民,村民们只好将自己武装起来。然而,在战国时代中后期,许多国人领主、守护以及守护代阶层的领主成功地完成了传统领主向战国大名的转变(粗暴一点理解就是,在战国大名的领地之内,只有大名才是最高的权威,其余的领主都是大名的家臣)。在战国大名的领地内,大名们自然无法容忍有在自己统治秩序以外的“自力救济”行为出现,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犯了错,大名判处流放处罚,而自力救济就有可能不认可大名的判决,改将其判为死刑,那么这就是在挑战领主的权威了。因此,自力救济仅活跃于战国时代前中期,后期几乎看不到村子有自力救济的举动了。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在日本战国时期武田家的领地甲斐国内的河口湖畔,居住在当地“常在寺”的僧人日国所写的日记《胜山记》中曾有记载,文明七年(1475年)的十二月,河口湖的住民与当地的豪族领主河口氏发生冲突,最终河口氏被愤怒的百姓们讨伐。这则记载说明了在日本战国时代,村落的百姓是有能力讨伐一些在地的中小型领主的,同时也反映了,百姓们并非坐以待毙之人。

同样在《胜山记》的记载当中,武田信玄当政时期的弘治二年(1556年),武田家家臣小山田信有领内的上吉田的居民发现了小山田氏在当地的家臣小林尾张守有一些违法行为,侵害到了当地百姓的利益,随后居民们便推举出二十人作为代表,前往小山田信有处检举。不过,小林尾张守是小山田氏的亲信家臣,因而百姓们的诉求没能得到回应,最终愤怒的百姓们家也不回了,直接改道前往小山田信有的主君武田家的居馆踯躅崎馆,向武田信玄反映此事。最终武田信玄做出裁决,上吉田的住民胜诉,小林尾张守被武田家流放。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上吉田的居民与领主发生冲突时,下吉田的居民同样也和小林尾张守一族的小林和泉守起了争执,居民们如法炮制,将小林和泉守“告上法庭”。然而,小林一族确实有些能耐,小山田氏没有受理村民们的诉状,使得这群村民也跑到了踯躅崎馆上访去了。下吉田的村民们前往踯躅崎馆拉横幅,经过轮班替换,一直从当年八月闹到了次年正月,搞得武田信玄连过年的心情都没了,准备受理案件。小山田信有担心自己会在领地内丧失领主的权威,便向武田信玄提出让自己审理此事,最后自然也是以村民们的胜诉告终。

在这之后,居住在吉田的村民们依旧经常与小山田氏的家臣起冲突,有一回小山田信有因为奉命出阵信浓,没有理睬村民们的诉讼,搞得此事又惊动了武田家,找来了小山田信有的老婆问话,最后小山田信有不得不千里迢迢从信浓派遣代官回到领地内处理此事。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吉田住民与在地领主的冲突,实际上就是战国时代村落与领主关系的一个缩影。作为领主,是有保障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义务的,但是同样的,当领主不再保护居民利益时,村民们便会向领主的上一级领主反映(通常情况下,大名们是不会主动介入家臣领地的诉讼的),当一切都徒劳时,村民们甚至有可能会投向敌对势力的怀抱。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在战国时代中后期的武田信玄时代,村民们与领主的冲突往往是通过诉讼解决的,而若是在战国时代早期,则可能会演变为武力冲突。这其实也是“自力救济”行为衰退的一个体现,其中武田信玄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在《甲州法度之次第》的规定中,有一条被后世武家法度采用的十分著名的条例,名为“喧哗两成败”,直译过来就是不问原因,只要敢打架两个都按同罪处理。同时,偏袒某方或者加入某方的人也会被当成“合力者”,与当事人同罪。当然,有人可能要问了,那要是别人主动打我了,我该怎么办,难道一起被处理?这个大可放心,在“喧哗两成败”条目下,如果被某方攻击没有还击的话,就可以按照无罪处理。

为什么说喧哗两成败对自力救济行为的衰退有着很大影响呢?因为当时的村民与村民、领主之间的冲突,往往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官逼民反,最终逼上梁山的事情(当然吉田旁边的是富士山,想上去还是有点难度的)。“喧哗两成败”旨在让冲突双方都能够坐下来好好写状子,不要打架而是通过诉讼手段解决问题,维持领内的安定,这也是武家法度逐渐成熟的一个典型。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为了安抚民众,让民众遵守法律,武田信玄甚至在《甲州法度之次第》中规定,要是武田家的家臣违法,也会遭到处置,甚至武田信玄本人违法,大家也可以向武田家提起诉讼(当然没人敢提)。另外,在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们通常也会在领地内设置一个名为“目安箱”的东西,粗暴翻译的话就相当于“写给城主的信”一样,是可以直接向领主检举不法分子或者提意见的手段。

另外,武田家领内的村民们通常会被分为需要服兵役的“军役众”与专门从事生产的“惣百姓”,军役众以参军打仗为前提,可以减免或者免除一定的赋税以及徭役。另外,因为甲斐国常年闹灾,村民们经常因为天灾缴纳不起年贡,武田家对不缴纳年贡者的处罚非常严厉,不过村民们也可以通过参军来减免自己的负担。同时,领主们也会因为天灾收不齐年贡而导致贫困(比如农田被毁、比如百姓逃亡),但是武田家不会因为领地产量减少而给领主们更换新的土地,最多只会减免一些军役。当然,领主们想要变得更富,还可以通过参与武田家的对外扩张战争,以此从武田家处不断受封新的领地,这也是武田军作战能力为什么那么彪悍的缘故,踩在脚下的不是敌国的领土,而是钱。

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彪悍的村民们


欢迎大家关注本头条号“指尖看日本”,本号将会持续更新日本历史、文化、时事趣闻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