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還珠格格》,以為格格就是皇帝的女兒?貴族家裡的才是格格

或許不少人第一次聽到“格格”這個詞,都是因為看了《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因此很多人都以為,格格就是皇帝女兒的統稱。其實格格這個詞,用處非常廣泛,不僅僅包含了皇帝的女兒。

看過《還珠格格》,以為格格就是皇帝的女兒?貴族家裡的才是格格

在滿文中,格格是小姐、姑娘的意思。在滿人建立的朝廷中,君主和貝勒的女兒從小都被稱呼為格格。而到了皇太極時期,開始注重和漢文化的融合,因此在稱呼上也做了調整。皇帝的女兒被稱為“公主”,格格這個詞還存在,只是降低了地位。

看過《還珠格格》,以為格格就是皇帝的女兒?貴族家裡的才是格格

皇太極做出規定,皇帝嫡出的女兒被封為固倫公主,庶出的女兒為和碩公主,而其他宗親家的女兒,則被稱為“格格”。這會兒看來,格格的地位等於是下降了,皇帝的女兒被尊為公主了,皇室宗親的女兒才是格格。

而到了順治帝時,進一步細化了格格的等級。

一、親王之女,為“和碩格格”,其中嫡出為郡主、庶出為郡君;

二、世子、郡王之女,為“多羅格格”,其中嫡出為縣主、庶出為縣君;

三、多羅貝勒之女,也被稱為“多羅格格”,嫡出為郡君、庶出為鄉君;

四、固山貝子之女,嫡出為“固山格格”,庶出無封號;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為“格格”,嫡出稱為鄉君,庶出無封號。

沒有格格封號的宗親之女,都統稱為宗女。可以看出,清朝時非常看重等級和身份,那些親王、世子都是家中的頂樑柱,全府上下與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得勢的時候,全家都能跟著沾光,一旦被廢封號,那府上的光輝可就一落千丈。

格格的封號雖然已經有定製,但是並非一成不變。畢竟格格這個詞在滿語中,最初就是對女士的一種稱呼,是滿人傳統的文化,因此“格格”有時也被用在其他地方。

看過《還珠格格》,以為格格就是皇帝的女兒?貴族家裡的才是格格

比如,康熙朝時非常著名的侍女蘇麻喇姑,她陪伴孝莊太后多年,曾經照顧過康熙,身份非常特殊,也被稱為“蘇麻喇額涅(母親)格格”,用在她身上就有尊敬的意思。

看過《還珠格格》,以為格格就是皇帝的女兒?貴族家裡的才是格格

除此之外,皇家子孫中的低階侍妾,也時常被稱作“格格”。比如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她剛嫁給胤禛時,胤禛還是貝勒,入府後一直被喊做格格,一直當了十多年的格格。而乾隆時期的純妃,入王府後,也是做了十多年格格,直到乾隆繼位才被升為嬪。

看過《還珠格格》,以為格格就是皇帝的女兒?貴族家裡的才是格格

可見,格格一詞在後金時期,指的是皇帝的女兒,從皇太極往後,都是用在皇室宗親的女兒身上。因此在乾隆時期,格格指的並不是皇帝的女兒,親王、世子家中的女兒,才是真正的格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