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茶史,任意抽查3箱,件件香气袭人,英商伸出了大拇指!

(曹绪勇调查整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湖北省五峰县商会会长吴尊三(1899~1950)邀请本县及宜都、枝江的部分商人在渔洋关开会,集资法币6亿元,其中五峰以外的股东参股60%,成立“湖北天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销售宜红茶为主,经营少量绿茶。选举陈寿轩(1886~1958)为总监,宫子美(1895~1986)为副总监,吴尊三为经理,陈述庸(1897~1950)为副经理,张宝善、张子元等其他股东为监事。公司总部设在宜都陆城东正街陈寿轩的家里,在渔洋关的堂上设立制茶工厂,聘请彭步洲为总会计,向云为出纳,由陈文卿等人到采花、水浕司等地设庄收购毛红茶,后来五峰人田鹏也加入公司管理层。

宜红茶史,任意抽查3箱,件件香气袭人,英商伸出了大拇指!

右吴尊三、左夫人王永贞、中女吴远英 照片由周梅提供

吴尊三,祖籍松滋,父亲吴文源避水灾迁移到渔洋关,在周家药铺当学徒,后自开药店。吴文源生育四子三女,四子吴全达,号尊三,生于1899年,读私塾8年,承父业经营药店,字号“吴宁记”。1933年吴尊三在王家冲与鹤峰的大茶商张佐臣(1863~1938)合伙开办“同顺昌茶号”,专营宜红茶,当年出售红茶900箱,茶号于1938年因日军阻断销路停业;1936年吴尊三还牵头在曹家坪办水电站,是清江流域第一座,也是湖北省最早修建的水电站;他的三位兄长都经商,个个生意做的大,因此民国年间在渔洋关吴姓家族实力相当雄厚;五峰县商会设渔洋关,吴任会长和五峰县参议员多年。

宜红茶史,任意抽查3箱,件件香气袭人,英商伸出了大拇指!

2008年拍的陈寿轩的老屋(左边) 照片由胡天地提供

陈寿轩,1886年生,沙市人,抗战暴发前举家来宜都经商,因他在汉口和沙市熟人多,进货质量好,价格适中,在陆城的百货布匹生意做的风声水起,没几年便在东正街做起了面阔7.7米,占地255平方米的临街两层楼房;陈寿轩知书达理,眼界开阔,志向高远,生意童叟无欺,与宜都当地士绅们也接交甚广。

宫子美,谱名宫学成,号子美,渔洋关源泰茶号老板宫圣修(1858~1933)的三儿子,曾任五峰商团团长,民国最后一届县商会会长,开有“成记茶号”,在渔洋关的桥河建有制茶工厂。

陈述庸,宜都白马潭人(现王家畈镇白马溪村一组渔洋河边,被熊渡库区淹没),中国法政大学毕业,曾任民国湖北省烟酒局局长,后回宜都任县参议员多年,在老家有榨坊、船队、杂货布匹店,字号“陈长记”,在老家的柳树湾、聂河的白田、全福河的南庄坪有课田140石(1石60公斤),在陆城租鲜新记位于西正街的房屋开有“勤和绸缎铺”,在向家巷和桥河还有房产;他家底殷实,资助过红军,支援过抗战,是远近闻名的开明士绅。

因从1940年开始宜红茶产区的红茶生产完全中断,要重振红茶产业,诸事均要从头开始:宣传发动茶农、设庄布点、增添设备、筹集资金、聘请做茶师傅等千头万绪。1945年6月天生实业公司成立后,陈寿轩及各股东都积极筹备收茶制茶事宜。

湘北鄂西交界的五峰、鹤峰、石门等传统宜红茶产区因日本入侵,多年未生产红茶,但茶园还在,茶农做红茶的手艺还没忘;渔洋关附近及街上有两百多名妇女会拣茶,黄足三、姚协和等茶师会筛分精制,锡匠吴东升及带领的徒弟会踹厚薄均匀的锡纸,能使红茶装箱后不跑香不发霉,赖华兵精于编制粗、中、小、雨、芽等15种茶筛,郭文诗等一批木匠师傅会做茶叶包装箱,铁匠师傅打攀钉,石印局印商标,好在这些做过红茶精制业务的各行各业的师傅不缺,即宜红茶生产的行业基础还在。

1946年春季,经过精心筹备的天生实业公司正式收购毛红茶,聘请本地和江西修水的制茶技师,第一批精制加工了宜红茶500箱(1箱平均25公斤),在渔洋关西门口码头装上焦锡五、赵元卿、谢和尚等人驾驶的10条摇摆子船,沿渔洋河东出到宜都,换大船顺长江而下,一周后到达汉口集家嘴码头。在江汉关,负责此次卖茶的吴尊三和陈述庸遇到了抗战时期在渔洋关动员10万知识青年从军的五峰人田鹏,故乡人在他乡相遇,十分热情,田鹏说:“我是国立武汉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可以用英语与外国人直接对话,我给你们当翻译,以免买办从中捣鬼。”于是由田鹏当翻译,两位经理拿着茶样直接与英商洽谈,英商到船上任意抽查3箱,打开验货,件件香气袭人,质量与样品一样,英商伸出了大拇指,感到满意,通过讨价还价,因有翻译,没有受买办从中揩油,首批宜红茶卖出了好价钱。待茶箱从木船卸货交到英商舰船后,两位经理又用货款购买了煤油、白糖、瓷器、布匹、香烟等京广杂货运回宜都,公司的商家股东进了从汉口运回的廉价货,又分了红,大家都感到满意,恢复生产宜红茶的信心更足了。当年天生实业公司共精制宜红茶两批1000余箱。

1946年,国民政府官商合办的“湖北民生茶叶公司”,即抗战时期的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在五峰的水浕司也开设了红茶精制厂,收购鹤峰、五峰茶区的毛红茶生产宜红茶。至此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中,宜红茶由两家公司组织恢复生产、收购精制加工,但因茶区多年未生产红茶,加上政局不稳等原因,宜红茶的生产恢复较慢,生产量远不及战前1937年的水平。

1950年2月中国茶业公司接收了天生实业公司在渔洋关堂上的茶厂,成立了“宜红区收购处”,租用了陆城公司总部的房屋,设立了收购处的“宜都转运站”,陈寿轩的独子陈子航被录用为转运站工作人员,转运站担任购办物质,转运茶叶的事宜。1951年宜都红茶厂成立后,改为女工宿舍,1958年改作大食堂,1960年以后又改为幼儿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落实1958年“城市私房改造”和“国家经租”的房地产政策时,陈寿轩的儿媳邱女士从沙市回到该屋居住一年有余,后政策落实她得到了补偿。该房坐落在陆城东正街10-1、10-2号,房屋所有权证是枝房证字第94-0281号,现保存完好,风火墙、薄青砖斗墙、木制阳台、千子瓦等民国建筑风格依旧,是宜都市房产局直管公房,现租给商家们作门面做生意。

陈寿轩于1958年在陆城病逝,享年72岁。

备注:根据1990年版《宜都县志》、周梅提供的吴氏家谱、原宜都红茶厂档案“1950年宜红区茶叶情况”、1940年出生的陈述庸之子陈明光和1946年出生的宫子美之侄宫自信的回忆以及陆城东正街陈寿轩老屋的资料等整理成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