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世紀論戰:當“V神”遇見“末日博士”


加密貨幣世紀論戰:當“V神”遇見“末日博士”

上週,備受矚目的區塊鏈論壇Deconomy在韓國首爾落幕。在這場聚集了包括“電子現金之父”大衛·喬姆,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美國經濟學家魯裡埃爾·魯比尼,EOS合夥人伊恩格里格,“閃電網絡”創始人潘志豪等諸多全球區塊鏈及加密貨幣領域風雲人物的論壇上,一場“世紀辯論”卻尤為引人注目,辯論的主角則是“V神”維塔利克·布特林以及被稱為“末日博士”的魯裡埃爾·魯比尼。

作為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知名專家,魯裡埃爾·魯比尼由於準確預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而名噪一時,後來又因為次貸危機完全按照他所寫下的《金融災難的十二個步驟》演變而成為了紅遍全球的預言大師。《紐約時報》也因此封他為“末日博士”。

但與此同時,他也是全球最著名的“反加密貨幣人士”,曾多次公開抨擊比特幣與區塊鏈產業就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去年10月7日 ,魯比尼曾發推文稱“維塔利克·布特林就是一個獨裁者”,並指出“加密貨幣領域是一個比朝鮮更加中心化的系統”。

“V神”在當時回應說,加密貨幣社區正在積極地通過多種途徑來減少中心化的問題,甚至還主動公開了自己的錢包地址,聲明自己個人持有的ETH未超過總量的0.9%。

並且,“V神”還通過推特反諷道,“我正式預測從現在到 2021 年之間的某段時間,將會出現新的金融危機。並不是因為我有任何特殊的知識,而是因為我可以有機會因為預測了下一次金融危機而受到稱讚。”

這一次,兩個人從“隔空論戰”變成了“面對面的爭鋒相對”。

辯論一開始,魯比尼就展開了“攻擊”,直言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太大、沒有效率、擴展性低、市場價格容易被操縱,還有層出不窮的市場欺詐以及黑客攻擊事件。

V神則在發言中強調了加密貨幣的“自由”,這是傳統金融系統無法達成的事,而且政府很難審查、很難控制,是真正的自由貨幣。

接下來,V神還表示加密貨幣能夠讓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這同樣也是傳統金融系統做不到的事。尤其是使用智能合約可以極大程度的節省跨境支付或是國際貿易的成本。

根據統計,這個世界上依然有近一半的人沒有銀行帳戶,而這些人大多都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因為國家不穩定,內政、經濟都不穩定,所以很難通過銀行的審查。

然而,魯比尼認為政府有很充分的理由,瞭解大家的金融活動。而且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發展中的新興國家,所有政府都不允許使用匿名加密貨幣。魯比尼說道:

“美國不會允許加密貨幣市場變成下一個瑞士銀行。”

與此同時,魯比尼還諷刺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跟隱私只是一個神話,因為政府可以通過 KYC 規範輕鬆克服審查障礙;而且,在他看來,加密貨幣有逃稅、恐怖主義融資、洗錢等諸多問題,政府對於這種匿名的加密貨幣金融並不感興趣。

而V神則表示,很多人對於加密貨幣的隱私有錯誤的想法。你會被政府查稅不是因為你用零知識證明交易。而是因為你年收入只有20000 美元,但名下卻有10間豪宅。

同樣,隱私交易並不是逃稅,它只是避免其他人知道交易的信息,譬如餅乾店要付10%的營業稅,它可以保留這筆交易,通過零知識證明,政府可以知道他有付 10% 的營業稅。交易雙方都知道,零知識證明只是避免將交易信息透露給其他不相干的人。

接下來魯比尼就將話題轉移到了加密貨幣“擴展性低和算力集中化”的問題。

魯比尼指出,根據研究指出,比特幣基尼係數比朝鮮還要更高。基尼係數是反映財富集中程度的指標。

“比特幣基尼係數”是魯比尼在去年美國國會聽證會中就曾提及的觀點,當時他與位於華盛頓的區塊鏈智庫Coin Center的研究主任Peter Van Valkenburgh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魯比尼表示,儘管加密貨幣提倡去中心化,但實際上財富集中的程度比所有既有的金融體系都還要更高。這在他看來根本是個笑話。

對此V神也是據理力爭,反駁魯比尼所指的朝鮮基尼係數是收入上的基尼係數。他強調,這些數字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比特幣的基尼係數是以錢包地址為基礎做比較,但其中存在許多無法反映現實的狀況。

魯比尼還說,現在大家都在使用中心化交易所,沒有人用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財富集中化更加導致了發展不均衡。

魯比尼接著表達了他的觀點,就是基於工作量證明的網絡擴展性不夠,除了交易速度表現很差之外,還有中心化的問題,他接著說:

“算力集中化正在形成寡頭政治,大規模的交易集中化、財富集中化、甚至連開發者都集中化。”

而V神則是提到了目前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難題,區塊鏈要同時兼具去中心化、擴展性、安全性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他也反駁道傳統的中心化支付系統的問題也很多。

魯比尼代表的是加密貨幣反對派們的主要觀點,他們認為:加密貨幣具有洗錢、資金動向不明等問題。如此一來會對現在金融系統造成負擔。而政府一定不會坐視不管。

最好的例子就是,政府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框架日漸清晰,未來通過 KYC,就能監管加密貨幣的動向。

而且,雖然加密貨幣的初衷是去中心化,但是根據資金往最有效的方向流動的原則,算力集中化、加密貨幣財富集中化也是必然會發生的現象,這也是開發者社區正在熱烈討論解決方案的議題。

而另一方面,儘管V神沒有講得很明白,但是如果傳統的金融體系就很完美的話,那為什麼現在的金融體系依然會存在諸多問題,包括通貨膨脹、財富 M 型化、甚至全球至今依然有一半的人沒有銀行帳戶。

在V神看來,加密貨幣、又或者說比特幣的誕生,其實是反映了現有金融體系的問題。

而替代性解決方案正是開放社會進步的最大原動力。

當然,魯比尼的觀點同時也反映了傳統世界的顧慮。這一次兩人之間的對話或許鮮有交集,但也再度提醒了在面對新的技術與意識形態衝突下,雙方都需要做到的平衡與反思。

目前加密貨幣的生態還在不斷進步,每天都有新的想法與專案在開發者社群被討論,距離發展完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完美的答案不會立刻浮現。

但是技術不斷在更新,就意味著在未來,加密貨幣必將會有更好的版本出現。

就像在去年的美國國會聽證會辯論中,Van Valkenburgh說的那樣:

比特幣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通用的公開貨幣。它是完美的嗎?並不是。但電子郵件在1972年發明時也不是完美的。比特幣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貨幣,它還沒有在任何地方都被接受,它也並不常用於日常支付,甚至它也還不是一個穩定的價值儲存媒介。但是它正在發揮作用,同時,“不需要中間人就可以運作”這個事實,的確非常令人驚豔。

並且,鑑於在大約1995年人們對互聯網的理解,很少有人會預測到Facebook或Uber的出現,但是當提供一個免費的公有平臺(公有區塊鏈)進行實驗時,我們同樣沒有辦法去想像這些具有創造性和多樣化的思維將會建立起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