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的高光時期,連秦國可以打敗,是何原因不能持續下去?

趙國的高光時期,連秦國可以打敗,是何原因不能持續下去?

在戰國時期,“戰國七雄”是指秦國、魏國、韓國、趙國、齊國、楚國、燕國。而到了戰國中期,趙國發展成為一個軍事強國,一度成為山東六國中唯一可以單獨抗衡秦國的諸侯國。

趙國的高光時期,連秦國可以打敗,是何原因不能持續下去?

提到趙國的君主,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趙武靈王。的確,趙國得以崛起的關鍵就是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不過,趙國的真正的巔峰時期,是出現在趙惠文王時期。趙惠文王是趙國第七位君主。在位期間,趙惠文王派遣大軍消滅中山國,促使趙國的疆域獲得明顯的擴大。後來派遣大軍參與五國伐齊,重創齊國,又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國。

根據《戰國策》記載,趙惠文王(約前309年─前266年),亦稱趙文王,嬴姓趙氏,名何,戰國後期趙國第七代君主,趙武靈王次子。前299年五月,趙武靈王傳位於趙何,自稱主父。

趙國的高光時期,連秦國可以打敗,是何原因不能持續下去?

公元前296年,趙惠文王在位時,大力發展胡服騎射改革,讓兵力逐漸強大起來。趙國終於等到消滅了中山國這一心腹大患的時刻。中山國的地理位置,將趙國分為南北兩部分,趙國多次想消滅它,都失敗而歸。到了趙惠文王,一舉出兵消滅了中山國,讓趙國不僅解除了一大威脅,也明顯擴大了自己的疆域面積。

公元前286年,齊國消滅宋國,引起了戰國七雄中其他諸侯國的警惕,紛紛譴責齊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調集了燕國的全部兵力,派樂毅擔任上將軍,趙惠文王也把相國大印授給了樂毅,讓他帶上趙國軍隊一起討齊。在燕國和趙國大軍的基礎上,秦國、韓國、魏國也派兵參加了攻打齊國的行動。五國伐齊一役,齊國的實力遭到了極大地削弱。在五國伐齊戰爭中,秦國、韓國、魏國三國的大軍在濟西之戰勝利後就撤離了,只有趙國在繼續。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派遣廉頗繼續攻打齊國,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震眾諸侯。廉頗班師回朝,即拜為上卿。

趙國的高光時期,連秦國可以打敗,是何原因不能持續下去?

通過五國伐齊,趙惠文王不僅重創了齊國的軍隊,還趁機攻佔了不少齊國的疆域。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6年),廉頗再次伐齊,又攻佔了齊國的數座城池。至此,趙國已經足夠強大,取代齊國,成為山東六國中唯一可以單獨抗衡秦國的諸侯國。

公元前270年,秦國越過韓國的疆域,向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縣)大舉進攻。而閼與之地,遠離趙國的都城所在地,趙國的控制相對薄弱,時有平民反抗趙國的管理。就是這個原因,趙國在是否救援閼與上出現了爭議。以廉頗為代表的將領看來,建議不要救援閼與。不過,以趙括的父親趙奢為代表的將領則認為趙國不能失去閼與,必然秦國必將得寸進尺。最後,趙惠文王權衡利弊後,決定讓趙奢領軍救援閼與。

趙國的高光時期,連秦國可以打敗,是何原因不能持續下去?

在閼與之戰中,趙奢用起了疑兵之計,故意讓趙軍慢慢行軍,讓秦國以為趙軍是老弱之兵,放鬆了警惕。然後,趙奢率軍急行軍趕至閼與的高山上,對秦軍形成居高臨下的態勢。秦軍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趙軍已經發動偷襲戰。秦軍猝不及防,就被趙奢擊敗,共損失了8萬左右的兵馬。由此,在閼與之戰中,趙國大敗秦國,這人秦國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招惹趙國。

從趙國的歷史來看,趙惠文王在位時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奢等文武大臣,又通過一系列的侵略吞併,使趙國在整體實力上達到了巔峰,很有實力跟秦國一決高下。

趙國的高光時期,連秦國可以打敗,是何原因不能持續下去?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趙丹)即位,是為趙孝成王。趙孝成王生性多疑,特別是看不起老去的廉頗,讓趙軍實力不斷下滑,終於在長平一戰,趙國的主力被秦國消磨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