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裡為什麼要帶一個看似不吉利的“病”字?

國史春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古人的第一大威脅,絕非戰亂。

戰亂在古代並不多,大部分還在邊疆地區出現,不是中原腹地。

以北宋為例,直到靖康恥,國內沒有大規模的戰亂髮生,農民起義也基本都是迅速被平定。最囂張的方臘,鬧了也不過半年時間。

所以,打仗並不是古人最害怕的東西。而且就算打仗,古人也可以逃走。

古人最怕的,其實就是病。

在沒有先進醫學的古代,沒有疫苗沒有抗生素,古代兒童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

拋去其他不談,僅僅天花在古代的致死率,就高達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天花致死是不分貴賤的,很多皇族因此死亡,包括很多皇帝。

乾隆之所以上位被選中,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得過天花。

即便是成年人,在沒有抗生素的古代,也是很容易病死的。

大家看看《紅樓夢》中的晴雯,得了個感冒就死了。

賈寶玉的哥哥賈珠,20歲就一病死了。

賈寶玉的好友秦鍾,也是受了點風寒就死了。

因為無法抑制細菌感染,更無法對抗病毒,很多小病都可以送命。

即便幹農活,不小心把手上劃了小口子,也可能因為破傷風送命。

關於中國曆代平均壽命有這樣的數據:夏代18歲,秦漢20歲,東漢22歲,唐朝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35歲,新中國1957年57歲。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唐代人才能活27歲?

這是加上了大量夭折兒童的年齡,平均下來自然就少了。同時,當時人因對抗不了疾病,活到50多歲就算是高齡,往往也百病纏身了。

七十就是古稀,古來稀少。


以上都是廢話,古人就是畏懼疾病,才給孩子取名中帶著病。

比如霍去病,去病,意義很明顯了。遺憾的是,霍去病並沒有去病,24歲就病死了。

秦始皇的右相叫做馮去疾,還有著名的民族英雄辛棄疾,他們名字同霍去病是一個意思。

漢宣帝劉病已,病已,一種說法就是已經戰勝疾病的意思,劉病已在兒童時期曾經得過重病後康復。

劉病已也沒有活到多大,43歲就死了。


薩沙


中國歷史上帶“病”的人太多了!

不過,他們都是名字上帶病,不希望身體上帶病。

1,霍去病。

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是為中華民族開拓生存空間的大英雄。霍去病17歲參軍,第一戰就帶病800深入匈奴腹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匈奴人聞之色變。漠北之戰中,他封狼居胥,飲馬瀚海,把大漢疆土擴展到了貝加爾湖,開創了長途奔襲戰的範例。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長途迂迴快速殲滅敵人,成就了冷兵器時代的閃電戰,河西走廊成為農耕民族的樂園。

2,劉病已。

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開創昭宣之治的明君。劉病已的爺爺是戾太子劉據,因為造反被殺,家屬全部坐牢。劉病已母親在獄中生下他這個遺腹子,在獄卒保護下得以活下來。

劉病已後來被霍光選去當皇帝,封了貧賤出身的許平君當皇后,有了南園遺愛故劍情深的典故佳話。劉病已還開創了為功臣畫像表彰的先例,他的麒麟閣11功臣成為雲臺28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先河。

3,辛棄疾。

辛棄疾是南宋朝文武雙全的詞人,他寫的很多詩詞入選語文課本,辛棄疾還曾帶領50人衝進敵營捉拿叛徒後全身而退。

4,馮去疾。


馮去疾是秦朝的丞相,當時李斯是左丞相,馮去疾是右丞相,兩人地位差不多,名義上馮去疾還要地位高。史記中介紹,漢朝的馮唐馮奉世都是他的後人。

5,樗裡疾。

樗裡疾是戰國秦人,秦惠文王的異母弟弟,在秦國,他長期當政,提拔了白起魏冉等人,開創了秦國崛起的新時代。因為一開始封地在嚴,所以也叫嚴君疾,後來封地在樗裡,人稱樗裡子,是風水堪輿學的祖師爺。

與疾病相似的字,還有一個就是“鞅”,這個字同“怏”,病怏怏,就是病的很嚴重,悶悶不樂。

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字做名字居然很流行,除了人們熟悉的改革家商鞅,還有趙襄子趙鞅,他頒佈了春秋第一部成文法律,被孔子罵的狗血淋頭。還有範鞅,這個人是晉國六卿之一範卿的首領,在晉國朝堂活躍50年之久,他死後僅4年範氏被滅族。

中國古代那麼多人在名字裡面帶了疾病之類的字,實際上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待,希望他能健健康康活下去。

知事很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他的名字居然是無憂無慮的意思,那這個人就是趙國的開創者趙襄子趙無恤。

恤,在漢語中有憂慮的意思,趙無恤的名字,就是無憂無慮的意思。

可見,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字,不光有把難產,廁所,當名字的,也有那麼多有愛的名字。


歷史知事


“病”字,非常不吉利,《水滸傳》裡面,有幾個英雄綽號用“病”字開頭,漢代還有名字中帶“病”字的,如霍去病,劉病已等,這是為何呢?

先看《水滸傳》綽號帶“病”字是怎麼回事?

病關索楊雄,病尉遲孫立和病大蟲薛永,字面理解,似乎是指這三個英雄無精打采,病殃殃的,真是這樣的嗎?

還有另一種解釋說“病”是個動詞,是使之發愁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超過或者超越的意思,病關索就是超越關索,關索是關羽的兒子;病尉遲就是超過尉遲恭。

哪種解釋正確呢?讓我們探究一番!

且看《水滸傳》中關於孫立的外貌描寫:



孫提轄下了馬入門來,端的好條大漢,淡黃皮膚,絡腮鬍須,八尺以上身材,姓孫名立,綽號病尉遲。

再看楊雄。



那人生的好表人物,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

可見,兩個人外貌都有“面黃”二字,其他英雄沒有如此面容,可見這個“病”確實是指面色不好,無精打采,病殃殃的,似乎是有肝病!

《水滸傳》中沒有薛永的外貌描寫,他排名靠後,武藝平平,“病大蟲”應該是指病殃殃的老虎,如果他武藝超群,生龍活虎的話,應該叫“賽大蟲”才對!

至於霍去病、劉病已中“病”字,應該也是指疾病的意思,去病可能是父母最樸素的願望,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遠離疾病。



關於霍去病名字由來,還有個傳說。

衛子夫的姐姐,有一天抱著不滿一歲的霍去病,去皇宮探望妹妹衛子夫,而此時漢武帝身體不適,正臥床休息,姊妹倆輕聲細語,生怕吵醒漢武帝,這時候熟睡中的霍去病突然哇的一聲哭了,漢武帝猛的驚出一身冷汗,病竟然奇蹟般的好了!看到虎頭虎腦的娃娃,問孩子是否取了名字,衛子夫說:“沒有!”漢武帝笑著說:“這娃兒一哭,我的病竟然好了,取名叫霍去病吧!”霍去病因此得名!


一半秋色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想到了三個人,霍去病,辛棄疾和劉病已,如果我們簡單的拆字來看,看到的就只是疾和病,這當然是不吉利的字,但是名中都還有另外的一半,去病,棄疾和病已,去,棄和已字都有趕走或是結束的意思,所以連起來讀這其實代表的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祝願,希望孩子不要身患疾病,或者不被惡疾纏身。並非是不吉利的意思。

名字是一個人的標籤,對於古人來說名字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在古代嬰兒出生之後,由於醫學條件十分有限,嬰兒的早夭率是很高的,所以不會立刻就給孩子取好名字,像在今天孩子出生之前,備選的名字就已經有好幾個了,古代一般會等到嬰兒活過三個月之後,嬰兒的父親才會正式的根據孩子生辰八字,或者用一些自己對孩子的寄託等內容來給孩子取名,因為古人通常認為能活過三個月的孩子,一般都能活下來。這時才會正式給孩子命名。

今天我們看一些古代的小說,裡面很多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取名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孩子還真是就只取個小名,只有稍微有些地位的家庭,才會正式的給孩子取個大名,在古代男孩一般認為到了二十歲正式成人,也就可以娶妻生子,雖然在古代很多時候,男孩二十歲估計最大的孩子都能跑了,但是在這一年才正式舉辦成人禮,也就是加冠儀式,朋友們也不能再直呼其名了,在這個基礎上又會給男子取字,字才是日常朋友之間的互相稱呼。

古代甚至是今天,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會給自己的孩子取個賤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二狗,名字取得這麼隨便,並不是父母對孩子沒有美好的期望,純粹只是希望孩子能好養活,一生能少災少難,或者就像這些卑微的事物,生命力十分的頑強,霍去病和辛棄疾的名字很可能是他們小的時候,也就是嬰兒時期,體弱多病,好不容易撐到了三個月,父母期待他們能健康長大,所以才以去病,棄疾為名,希望他們以後不要沾染疾病。

除了病字做名字外,古代還有用像晦字取名的,比如杜如晦,沈晦,可能也有人覺得這是不是晦氣的意思嗎,這裡就要說明一下,古代起名用不吉利的字,還有一種情況是古代和現代的意思並不相同,就比如晦就是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的意思,其實想要給孩子強調的是韜光養晦,晦是有隱退,隱忍的意思。就比如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他的字就是元晦,晚年人們遵稱他為晦翁。而在今天晦字在很多時候是指倒黴運氣不佳。

所以古人在取名的時候,用某個字來給孩子取名,我們還是得看全這是個什麼名字,畢竟為人父母都希望希望子女健康平安,在更進一層則希望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品行,不要隨意斷章取義,還有一些字則是古代和現代意思不同而產生的歧義。


玄坤


古人名字裡帶“病”字的也不少,比如漢武帝的得力干將、衛青的外甥——冠軍侯霍去病,有興趣的朋友可查一下漢朝時的花名冊,你會發現名字帶“病”字的很多,霍去病只是最著名的一個人物,比如漢朝的王去病,李去病,馬去病等……



▲霍去病

後來的皇帝名字中也帶“病”字。漢朝第十個皇帝漢宣帝劉詢原來叫劉病已。從他以後,李病已、牛病已、馬病已等名字比比皆是。

我發現漢朝帶“病”字的名字很多,這和高官顯貴及皇上名字帶“病”字有關,可以說是一種時尚吧!

到了宋朝,《水滸傳》中的人物病關索——楊雄;還有病尉遲——孫立;病大蟲——薛永。宋朝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疾、病相同)。當然,有辛棄疾做榜樣,王、李、馬、劉等棄疾的名字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

我所知道的就這些,親們有知道的請補充一下吧!



▲劉病已


秉燭讀春秋


一提到有“病”字的名,想必大家都會想到霍去病,劉病已,辛棄疾,“去病”和棄疾都是把病痛去掉了,人自然就健健康康了,這名字並無不妥。但像劉病已這樣的似乎很不吉利,古人為什麼起這樣的名呢?

其實不只古人,在我們粵西,上世紀還很多人取特別難聽的名字,據說是那時候小孩夭折率高,而取難聽,賤的名字,就可以平平安安快高長大。比如《白鹿原》裡孝文,孝武,孝義小時候就叫“馬駒”,“驢駒”“騾駒”。

記得小時候,有個老婆婆經常叫我老爸“阿桶”,我知道我爸的名字不是這個,然後我問他,四奶為什麼叫你“阿桶”,然後媽媽說:叫阿桶的人都是小時候“醜陋”,多病,或是他們的兄弟姐妹多夭折。老爸說:他小時候叫“屎桶”,因為奶奶有七個孩子,只有三個長大,而且只有他一個男孩,爺爺奶奶怕他不好,然後起個最賤的名,這樣夜叉,太歲,鬼怪之類的就不會來纏他了。然後,我發現,我們村裡叫“阿桶”的人都是“獨生子”(那時候我們粵西一般人都是兄弟越多越好)。然後,我妹妹小時候,看到四奶叫我爸“阿桶”,她覺得好玩,也經常跟著叫,然後被我老媽臭罵了一頓。那些不好的名字,一般是小時候叫的,我鄰居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叫,阿貓,阿狗,老牛,豬仔……這些的,但是長大了,如果關係不是很好,最好別再叫別人的小名了。

另外,我們粵西起名是很講究的,比如五行缺什麼就起一個關於它的名字,比如水龍,木勝,土福,金旺,楊燊等,同時還要拜契,有的拜比較有福的人做乾爸乾媽,有的拜土地神,也有拜康王,車爺的,還有拜河,田,樹的……

但是這些名字有時候也只是叫一段時間而已,而結婚或入族譜的時候則按輩分來起名,所以在粵西,以前一個人一般都有好幾個名字。


西粵人家


古代名字帶病字的,最為我們熟知的是西漢名將霍去病,還有漢宣帝劉病已。其實近代也有好幾個名人名字帶病,海燈法師就叫範無病,還有中國近代詩人陳去病,著名革命先輩林去病。

首先要明白一點“病”字在古人眼中是不是就是我們所說的疾病,特意查了一下典故,還真的是,古人稱疾為小病,稱病為重病,《扁鵲見蔡桓公》中的“君之病在腸胃”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還有毛病、困苦、擔憂的意思,但是好像都是貶義。

那麼為什麼名字裡面要帶病字,現代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大家只關注了病字本身,其實我覺得名字裡面的另外一個字才是重點,“去病”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去掉疾病、離開疾病的意思,“病已”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疾病停止,“無病”就更不用說了。這樣看起來,父母給自己小孩取這個名字是不是就表達了一個永遠不得病的美好願望。舊社會還有好多叫狗蛋、狗剩等等的,雖然是乳名,但是其實也不完全代表賤的意思。


頭老王條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名正則言順,言順則萬事興。可見,中國人對名字的重視程度。

但是,為什麼許多古代名人的名字中要帶個病字呢?

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西漢名將霍去病了,他是衛青的外甥,17歲就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但是這位漢武帝的愛將,卻最終因病去世,年僅24歲。

如果放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這麼年輕就因病去世的很少見,但在古時候,卻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皇室貴族,也難以倖免。

以康雍乾為例,他們的子女的平均壽命才24.2歲,其中女兒平均壽命18.8歲,兒子平均壽命27.7歲。這樣看來,霍去病的壽命也不算太短了。

現在答案出來了:古時候因病夭折的孩子太多!所以父母起名字的時候加個“病”字,但同時還要加個“去”字,或者“棄”字,比如辛棄疾。他不光名字裡有“去病”的含義,他還有個字叫“幼安”,可見父母對他的疼愛,同時也說明古代夭折率之高!

那麼,為什麼古人在疾病面前是如此的羸弱呢?

一、傳染病沒法預防。


比如瘟疫在古代很容易流行,而且致死率百分之百,一死就是一大片,甚至整個村子都要罹難。

莫說中國,即便是14世紀中期的歐洲,一場黑死病傳染病,便死了近3000萬人!

不僅如此,元朝不足百年亡國,黑死病的蔓延是助推劑!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疫苗是免費的?是因為傳染病的危害太大了!

二、古代沒有從小接種疫苗的條件。

古代很多即便是體格很好的少壯,也會死在現代疫苗預防的疾病上。

三、古代近親結婚。


中國古代喜歡親上加親,這也是導致體質弱的重要原因!

四、醫生不發達,看病難!看病貴!

古代只有中醫,中醫對慢性病效果好,但對急症就差了些,往往急症死亡率高!

另外,古代交通不發達,看個病還要翻山越嶺,即便是住城裡,也不像現在隨處有藥店和醫院。

古代不像現在有醫保,他們看病全自費,古代看病又貴,所以有病沒錢看,只能拖著。到最後,小病拖大病,大病拖死。

所以,都慶幸生活在現代吧!


小熙為人人


帶“病”字的古人其實並不多,知名的也就劉病已、霍去病,再加一個辛棄疾。

古往今來,沒有人喜歡“病”,更別說名字裡帶“病”了,但古人的聰明在於把“病”和其他字搭配起來,造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1,漢宣帝劉詢,漢武帝的曾孫,又名劉病已,“已”是停止、消除的意思,“病已”就是疾病消除、不得病的意思,父母為他取名時,一定是希望兒子健健康康,祛除百病。

(▲ 漢宣帝劉病已劇照)

2,名將霍去病,名將衛青的外甥,名字裡的“去”是遠離的意思,“去病”就是遠離疾病的意思,名字寓意遠離疾病,健康長壽。

關於霍去病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漢武帝劉徹取名。當初漢武帝寵幸衛子夫,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子夫的姐姐,霍去病很小的時候還沒取名,霍媽媽抱著她到皇宮探望妹妹。當時漢武帝臥病在床,渾渾噩噩,無精打采,宮裡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說話,沒想到小小的霍去病突然"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昏睡的漢武帝受到驚嚇,猛然醒來,出了一身冷汗,頓覺暢快舒爽,病痾瞬間消除,他一高興下就賜給這個小娃娃一個名字——去病。(▲ 名將霍去病劇照)

一說是算命先生取名。據說霍去病的父母找了一個算命先生給孩子算命,算命先生說此子命中有富貴,年紀輕輕就能當大將軍,不過23歲時會有一場大病,關乎生死,取名“去病”才有可能避過這場大災,霍去病因此得名,但霍去病沒能躲過命運,23歲便英年早逝。

3,抗金名將、宋詞大家辛棄疾,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崇拜名將霍去病,希望孫子將來能成大將之才,像霍去病一樣為國家建功立業,因此模仿“去病”給孫子取名“棄疾”,意思完全一樣,與霍去病、劉病已的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人把“去病”、“病已”、“棄疾”解釋為賤名長命,顯然驢唇不對馬嘴。

賤名是真賤,比如給男孩取名貓、狗、牛等,給女孩取名屎、豬等,而且大多是稱呼乳名,絕不可能用賤名稱呼大名,但“去病”、“病已”、“棄疾”卻是人家正兒八經的大名,意思是正面、積極的,完全不是“賤名”。

以詞組入名,在古代並不少見,往往用來傳達美好的願望和寓意,比如有些夫婦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很想生一個男孩,但事與願違,總是生女兒,為了生一個男孩,往往給女兒取名盼娣、招娣、念娣、引娣、連娣等,又盼、又念、又引、又招,想兒子都想瘋了。

(▲ 名將霍去病雕像)

由此可見,“去病”、“病已”、“棄疾”都是祈望孩子健康的好名,不是賤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飲關注我!


狄飛驚


古人取名大多用詞考究,想法頗多。因為名字不僅是一種符號,還承載著一種願望、一種文化 ,或源自家族淵源,或來自歷史典故,或出自經史子集,或依憑山川樹木,旨在傳承族史,寄予厚望。可以從一些名人的名字裡看到端倪。

劉病已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希望你的病馬上能好)

霍去病

西漢名將、軍事家,名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希望你身體健康,“去”離開之意,遠離疾病)

辛棄疾

南宋將領、詞人,名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棄”拋棄,遺棄,拋棄疾病就是希望遠離疾病)

不光是“病”這類不吉利的字眼,古人也會給孩子起一些“賤名”例如“狗蛋”這種,當然不是出於對孩子的厭惡,相反,給孩子起賤名是寵愛孩子的表現。而且越是被長輩寵愛的孩子,小名就越賤。在醫學水平等各方面都不發達的古代,孩子夭折的事情時有發生,養活一個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無法依託的古人便迷信神靈,信奉“名字越賤,人越好養活”的說法,相信給孩子起一個賤名,妖魔鬼怪等也會因是賤名而厭棄這個孩子,從而就不會來索孩子的命,孩子就能健康成長了。另一方面,以動物的名字來給孩子起小名的,一來妖魔鬼怪不易辨認,二來是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像動物那樣健壯,富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