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左肝右肺”被西醫長期嘲笑,怎麼破?

讀過《內經》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左肝右肺”這一說,多少年以來有些西醫同志常常拿著這個詞來嘲笑中醫理論的科學性和不足,因為解剖學很清楚看到肺在上、肝在右,所以有些中醫大夫對傳統中醫理解不深的也就對此避而不談,實屬缺乏探索精神的體現。

中醫的“左肝右肺”被西醫長期嘲笑,怎麼破?

在《素問·刺禁論》一開頭就有這樣一段話:“髒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這是岐伯在回答“願聞禁數”的問題時說的。可知說話的主題是“禁數”,也就是針刺的部位禁忌。指出五臟的所在是人身的“要害”,必須加以注意,防止誤傷。所說五臟部位,為什麼說成是肝左、肺右,心表、腎裡,脾胃為市呢?

關於五臟配合五方,古代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早期的,被稱作“古文說”:肺在南,腎在北,脾在東,肝在西,心在中。說的位置是右肝、左脾。這種五臟方位實際是五臟的背面觀,是古代根據祭祀牲物臟器的排列而來。另一種是後來的,被稱作“今文說”,即同《內經》所說:心在南,腎在北,肝在東,肺在西,脾在中。說成是左肝、右肺。這種五臟方位,有人說是理想的而非實際的部位(龍伯堅:《黃帝內經概論》)。

中醫的“左肝右肺”被西醫長期嘲笑,怎麼破?

但《素問·刺禁論》是談刺禁的具體部位,似不應當從理想的方位來談。是否所說的“左”“右”是與前者意思相反,指的是五臟的前面觀呢?因為診治病人時,醫生與病人相對:醫生所說的“左”是病人的右,所說的“右”則是病人的左。這樣從背面觀時肝是在右,從前面觀時肝是在“左”了。故說“肝生於左”;相對的一側,不是刺到肝而可能刺到肺,故說“肺藏於右”。心臟接近胸前,說是“心部於表”;腎臟接近背後,說是“腎治於裡”。(“治”是統治、治所的意思,不是指治療)。表淺、裡深的概念也是從前面觀來說。脾與胃居於腹中,因其主運化食物,故說“脾為之使,胃為之市”。古代“日中為市”,從時間、地點來說都有居中的含義。整段文字還結合押韻,以便念起來順口。句中“右”、“裡”、“使”、“市”等字古代均同韻。就此分析,這段韻文是從刺禁的角度討論五臟部位,應當說是指具體的部位而不是理想的部位,否則就與“髒有要害”的話不相應,與後文刺中五臟的各種告誡也會脫節。

中醫的“左肝右肺”被西醫長期嘲笑,怎麼破?

關於五臟的大體部位古人是明白的。如將肺比擬為“蓋”(傘)和“華蓋”(華麗的傘),說明其位置最高。肝在右而脾在左,現存《素問·血氣形志》篇有“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語,《太素·氣穴》載此則作“右角,肝輸也;左角,脾輸也”。《醫心方》引《素問》文與此相一致,可證現存《素問》“左”“右”兩字互誤。從古代臟腑圖所示,也都是肝右、脾左,位置正確。

中醫的“左肝右肺”被西醫長期嘲笑,怎麼破?

由此可知,“肝生於左,肺藏於右”的“左”“右”並不是以本人的左右手為準,而是指相反的位置,這種說法也是很多中醫老師所認同的。

而近年來還有一種說法興盛:左右功能而言,則“左升右降”,肝的功能來說以上升、發散為主(可能與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等證型多見為據);肺的功能以肅降、通調為主(可能與哮、喘、咳等證多見為據)。但這與“願問禁數”的意義相背,有待考究。

中醫的“左肝右肺”被西醫長期嘲笑,怎麼破?

參考古代的八卦方位圖,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就是以東為左而西為右。《周易參同契》說的“子南午北,互為綱紀”;“子當右轉,午乃東旋”。這裡的“右轉”也可說是“西旋”,“東旋”也可說是“左轉”。左東、右西、上南、下北,這是八卦所表示的方位,所說“左”“右”與左右手的方位正相反。似可用以說明“肝生於左,肺藏於“右”的“左”“右”兩字的具體含義。

中醫的“左肝右肺”被西醫長期嘲笑,怎麼破?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