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仙源深處,有這樣一座山城,眼看它高樓林立,卻找不見人煙繁華;耳聞這流水長鳴,卻聽不見人聲喧囂;行走在山間大道,卻尋不見人跡雲集。這便是如今的官元山,彷彿一座被拋棄的舊城,年年歲歲景相似,歲歲年年人漸無!

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山水有意,成就了官元山的風景獨好。這是一個四面環山又河谷橫穿的村落,漫山疊翠又清泉淙流,這裡春來鳥語伴花香,夏至風清添氣爽;這裡秋收碩果染紅林,冬藏傲雪裹銀裝。不論每個季節,總有人要回到故鄉轉轉,或休憩,或懷舊;也有驢友們慕名遠道而來,或體驗清新,或鍛鍊意志!

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歲月無情,記錄著官元山的起落變遷。這是一個快速崛起又迅速落寞的山城,遍地傳說又機緣難尋,這裡興盛時人歡馬叫,凋零時形單影隻;這裡曾經輝煌頂雲天,如今落寞行流水!就是這樣的官元山,漸漸的,只留下寂靜的學校、落寞的木屋、僵硬的埠灘、腐朽的小橋、溼滑的臺階,默默記錄下斑駁的舊事,等待著歸來的舊人,與你訴說!

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這官元山的舊人舊事得從三百多年前說起,那時正值紛爭剛過,清朝一代百廢待興,我們的李氏祖先跋山涉水、遷此建村、避之幽林,發現村側石縫溢水,曬乾得鹽,遂稱幹鹽山。而後,張、廖、巢、藍、陳、王、徐謝等姓氏先祖先後遷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先祖們除了開墾田地,還充分利用山間草木改善營生,有的放牛牧馬(上馬場),有的立棚造紙(南棚下),有的植樹育果(板栗林)。

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而革命年代,戰火燒至仙源,官元山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地理條件,成為了彭德懷、黃公略等人選定的後勤戰略陣地,至今仍保留著中共湘鄂贛特委、紅三醫院七所、兵工廠、石印局、造幣廠、紅軍家屬子女職工學校等革命遺蹟,就是當年鼎盛的見證。

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時間撥到解放後,這裡重新規劃,建立採育林場,並根據諧音改稱成了現在的地名——官元山。也正是開山造林的這段時間,人口激增、大樓興建、班車暢通,水電站、郵電所、供銷社、學校、醫院等設施應有盡有,正是山城雖小,一應俱全,此時的官元山可謂盛極一時!

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前些年,時代發展、觀念思變,加上林場改制,官元山人逐漸出走山城,離鄉闖蕩。沒有多少年,官元山就幾乎人去樓空,只留下日日清流東逝水(水圳上),年年方筍長成竹(方竹窩、方竹坪)。

家鄉印象之官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