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祕密,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進行溝通?

奔跑吧艾米兒


真心為孩子高興,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秘密,關於和孩子溝通,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送給你吧。

親子教育中的界限

我們今天的話題是從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所寫一首詩《論孩子》開始的。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那靜止的弓。

我常常能想起我的孩子在我的懷裡安睡的樣子,他睡得那樣安心,好像那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可是沒過多久,他就開始創造自己的世界了,他有了更多的本領,他越來越認為自己有能力應付這個充滿危險的世界。於是我開始焦慮,我擔心他還沒有準備好,知識還不夠多,力氣還不夠大,我拉住他的手,告訴他,在我身邊吧,我的懷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我沒有告訴他,是我離不開他,因為有他,我的存在才有了價值。

這就是幾年前的我。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尊重。

我明白,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對於父母來說有多難,現實中的孩子永遠比父母心裡的那個孩子成長的快,所以,父母永遠都在為孩子擔心。但是,請記住,孩子的生命是他自己的,不是父母或者任何人的,父母們有自己的生命,不可以貪婪的霸佔孩子的生命,所以,請讓孩子選擇他自己的生活,而父母也只需要努力過自己的生活。一件事情的結果由誰承擔,這件事情就應該由誰來選擇。

孩子的選擇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你可以把飯菜做的更美味,可以把自己對美食的熱愛表達出來,但是你就是不能把飯塞進孩子的嘴裡,因為,這是孩子應該做的選擇。孩子餓了或者對食物有興趣,他自然會選擇吃。

孩子不想做作業,你可以和他討論做作業的好處,不做作業的後果,但是你就是不能逼迫他做作業,因為無論後果是被老師批評,還是被同學嘲笑,那都是孩子自己選擇要承擔的,你無權干涉。當他想要獲得認可,或者他想要試試集中注意力在完成作業上面時,他自然會完成他的作業。

孩子不愛學習,你可以和他談學習的意義,學習的好處,可以以身作則,自己成為學習者,但是你就是不能逼迫孩子學習,因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他認為學習對自己有意義的時候,他自然會努力學習。

孩子不肯打掃自己的房間,這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他可能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舒服。家長如果替孩子打掃,那就是在表達對孩子行為的不滿,或者對孩子安排生活的能力不信任。當他喜歡乾淨整潔的房間時,他自然會打掃。

孩子不肯多穿衣服,或者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你可以告訴他外面的溫度,告訴他你對於服裝搭配的看法,但是你不能決定他冷不冷,也不能決定他的審美,因為那是他的自由,你不能剝奪。他感到冷了,怕感冒了自然會多穿衣服。

孩子在選擇自己的朋友的時候也應該是自由的,他有權利選擇他認為好的夥伴,他的價值觀決定他看到了朋友身上的哪些特質,有時候他因為喜歡一個人而選擇和他在一起玩兒;有時候他想要試試和與自己不同的人怎樣相處;還有時候他想去看看別人的世界。你只能表達你的看法,卻不能把你的價值觀強行灌輸給他,因為他有自己的價值觀。

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每天都在發生,小到吃喝坐臥,大到擇偶擇業,家長們,你們有沒有干涉他們的生活呢?你和孩子之間有界限嗎?

有人說,我生他養他,為了他,我付出了數不清的時間和精力,就是為了他以後有出息,怎麼能讓他跟我劃清界限呢?那麼請問他以後為什麼要有出息呢?如果是為了他自己,他喜歡有出息,那麼這個選擇是他自己的,跟你並沒有太大關係;如果是為了你,或者是為了全家,那麼他將要放棄的是自己的自由。父母生他是父母的決定,不是孩子的決定,養他也是父母的決定,付出時間和精力都是父母的決定,父母也按照決定做了,這中間並沒有和孩子之間達成任何協議去交換什麼,所以孩子還是可以選擇以後的生活,沒有責任擔負父母的期望。

父母選擇了他們的教育方式,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更多的是付出了愛,在付出的過程中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付出的同時他們獲得了自我認可的責任感,成長感,價值感,喜悅感,親密感,成就感或者挫敗感,所有這些都是為人父母的收穫,但是這一切都不是綁架孩子的理由,他仍然只為他自己的選擇負責。

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去尊重吧,就像你尊重你的父母,尊重你的伴侶,尊重你的鄰居,尊重陌生人。不要強迫他做他不想去做的事,也不要替他做應該他自己做的事。親子之愛是世上唯一以分離為目的的愛,是真正無私的愛,只想付出,不求回報的愛,所以親子關係裡面也要有界限,這是基於尊重的界限,基於愛的界限,基於幫助孩子成長的界限。


婉轉心理諮詢工作室


發現秘密不說破,編故事進行正面引導。


音十無悔


作為媽媽,當孩子小了小秘密,我甚至會有點小失落,是我哪裡做的不好,孩子不願意對我敞開心扉無話不談了?我會檢討會和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我會尊重他


暖夏1225


呵呵這個話題有意思,

寶寶女 六歲,看動畫片動情之處眼含淚光,看到動畫片男女相擁而吻還略帶羞澀,快進。想想都笑死我了,至於如何與她溝通,這個真的好難。


往事隨風人皆醉


理解孩子的心事,不窺探孩子的秘密,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存在,做理智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