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負債過重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如何應對?

省委秘書長


最近,不少專家和政府部門開始研究建立三張資產負債表,即政府資產負債表、企業資產負債表、居民個人資產負債表。政府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還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居民負債率在2007至2017年之間變化卻很大:1、居民債務率從原來的18%升至50%。2、居民的儲蓄率增速從48.8%降為7.7%。

此外,另據《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戶均總資產是161.7萬元,戶均淨資產是154.2萬元。同時報告還說,城市家庭總資產中住房資產佔比已經高達77.7%。顯然,房子佔了居民總資產的絕大部分,而其他的財產估值只有20%略多一些。

實際上,要說我國城市居民負債率只達到50%左右,那肯定是有所保留的。如果說2015年之前,房價上漲可能是炒房者或開發商一起鬨抬房價,而在2015年之後,則是全民加槓桿,現在城市中七八成家庭是買房加槓桿的,四大行在2018年新增貸款中六成以上是居民房貸。一直以來,房貸業務都被銀行視為“香餑餑”,優質貸款。

現在問題來了,全民負債率過高(主要是居民房貸),會給社會和經濟帶來什麼危害呢?第一,由於揹負債務率過高,導致居民後續消費意願不足,那國家整體的消費能力就無法被激活。而經濟結構性失衡問題若一直無法得到解決,那會導致經濟復甦乏力,馬上居民收入減少,消費能力進一步受壓迫,由此會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全民負債過重會導致國家貨幣政策受到掣肘。當社會整體負債過高時,加息將會加大居民支出負擔。政策制定者要考慮加息過後,高負債社會群體是否承受得起。如果貿然加息,很可能導致棄房斷供者增加。但是,如果通脹過高,不加息又不行,屆時會處於左右兩難的境地。

第三,對於居民來說,揹負起一身債務之後,意味著可支配的收入也降低了。而手裡邊錢少了,一旦發生意外風險或者疾病等重大消費支出,將對家庭整體造成更大的負擔,也無法更好的面對風險。

第四,負債率過高,讓年輕的購房者過多的承擔起高房價的痛苦,不敢跳槽或失業,不敢創業實現夢想,不敢生孩子只能做丁克家庭。高負債率無疑是限制了年輕人的人生髮展空間。比如,在高負債率之下,每月要大量房貸要歸還,年輕人不僅是創業夢想付諸東流,而且連辭職改換工作發展環境的勇氣都不存在了。

應該說,全民負債過重不僅對社會發展不利,對於經濟穩定增長更不利,應該適度加以調節,一方面,提高房貸審核門檻,降低個人房貸的佔比。同時,提供更多的公租房和保障房,滿足剛需群體的置業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進一步下降個調稅,或者讓房貸能夠抵扣掉個調稅,儘可能的減輕房貸者的還款壓力。

全民負債過重,主要還是高房價惹造成,這不僅會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而且還會給經濟帶來衝擊。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是,高房貸使年輕人不敢跳槽和創業;群眾可支配收入減少,抵禦風險能力就差。而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是,貨幣政策受高房價影響,不敢輕易加息。而居民可支配減少,對於啟動國內消費,經濟結構調整,是百害而無一利。全民負債要有度,否則各種隱患層出不窮。


不執著財經


《全民負債過重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如何應對?》

有人問:

全民負債過重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如何應對?


我們知道,根據馬克思主義,勞動創造財富。

馬克思說過,任何一個民族,只要停止勞動一個星期,社會就會滅亡。

那麼,。我想一下,假設全民都不欠債,全都是億萬富豪,結果是什麼?

全體老百姓都是富豪的結果,就是沒人去勞動了,於是社會滅亡了。


所以啊“全民負債過重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如何應對?”

全民負債過重是好事,道理很簡單……

俗話說得好,無債一身輕,領導罵你兩句,問你為啥不加班?

你來一句:老子不伺候,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你就辭職走人了。

大家都不欠債,都不缺錢,都被領導罵一句,全國人民都辭職不幹活了……

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經濟崩潰,社會滅亡。


現在全民負債過重……

比如,你月薪1萬,欠債1千萬,你被領導罵了,說你不加班,你敢辭職嗎?

有一千萬的債務在哪裡壓著,即便你火冒三丈,你也不敢辭職,你只能老老實實撅著屁股幹活……

你不敢辭職,大家全部沒人欠債幾千萬,大家被領導罵了,大家也不敢辭職。

於是大家只好勤勤懇懇,撅著屁股幹活……

我國的工作效率立刻就提高一大截……
於是我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全民負債過重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如何應對?”

現在明白了吧?

全民負債過重導致的結果是,全國老百姓玩命加班幹活還債,每天加班16個小時,為經濟騰飛做貢獻,這是好事,不是壞事。


如果大家都不欠債,都是富豪,那就全部回家睡覺去了,就沒人勞動幹活了。
所以啊,應對辦法就是:全國老百姓要去借更多的債,欠更多債,這樣勞動積極性就會繼續高漲,搞不好每天加班24小時還債……

那就最好了,虧了我一個,幸福14億人,造福子孫後代。

我是陳旭,我打工時,創造過5年從員工升職到私企老總級別的成績,現在我是老闆,別墅業主。如果你覺得我講的話有道理,記得點贊、關注、加我哦!

——陳旭(chenxusir)網名:屠龍有術(tulongys)

-------------------------------------------------

陳旭精選文章:

富豪的發財思路,窮富的關鍵所在,窮人知道了必將升官發財

今日頭條鏈接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408430091080057345/

-------------------------------------------------


屠龍有術


最近,不少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開始研究建立三張資產負債表,即政府資產負債表、企業資產負債表、居民個人資產負債表。從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來看,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表現最佳,許多土他、自然資源、國企等構成了巨大的淨資產總額,真可謂家大業大,不完全統計,淨資產值在300萬億元以上。居民個人資產負債表現良好。根據《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戶均總資產是161.7萬元,戶均淨資產是154.2萬元。同時報告還說,城市家庭總資產中住房資產佔比已經高達77.7%。

2007年-2017年,中國普通居民有兩個金融數據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居民儲蓄率,48.8%降為7.7%。

2、居民債務率(槓桿率),18%升到50%。居民儲蓄率是指月存款佔月收入比例。月入一萬,存兩千,儲蓄率就是20%。

居民槓桿率是指月還債額佔月收入的比例,負債包括房貸月供,卡債,花唄,校園貸,民間借款等。月入一萬,房貸五千,債務率是50%。

雖然居民總債務率不高,但需要警惕的是

居民存款越來越少,居民債務越來越大。這符合一般人的直觀感受。只要一買房,你家就進入最低生存模式了,什麼錢也不想花,一心一意還房貸,夏天打車都捨不得。

當然居民負債過重的家庭還不多,主要是買房帶來的影響。建議:一、租房不買房減輕負擔,減少債務。二、不要提前消費,寅吃卯糧。特別是90、00後消費觀念、消費偏好已經改變,有向歐美靠攏的趨勢。三、政府加大風險控制,金融業對個人信用貸款要進一步提高門檻。


周思夢想


最明顯且直接的影響就是抑制消費,影響內需啦。這個問題再往上傳導就是生產的減弱與投資積極性的削弱。再進一步就是經濟的減退!

其實這個問題在中國發生會更嚴重,這主要跟中國國民的消費習慣有關,中國國民不像美國人民熱衷與提前消費,做為一個有憂患意識傳統的國家,高儲蓄一直是中國經濟的常規形象,這也間接影響我國前期經濟增長的嚴重依靠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

隨著出口疲軟,拉動內需的這個策略的地位越來越被重視,但這幾年的房地產的極速發展,房貸讓中國國民負債水平極速升高。這對我國的拉動內需政策鉗制巨大。大家不敢消費,不想消費。這也是擺在我黨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

我覺得應對方法大概有幾個,第一,完善社會的各類基本保障體系,如醫療。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

第二,減稅減費,提高國民的基本收入。

第三,推進經濟領域的法制建設,切實保障國民的切身經濟利益。特別是物權法的落實與分配製度的完善。

第四,積極運營各類金融手段,推進經濟發展。

能想到的大概也就這些了,歡迎大家指正補充!


上古小胖


全民負債過重,說明提前透支了消費能力,大家手裡的錢被提前花光,後果比較嚴重。比如現在的我國,由於高房價等原因,整體消費浮躁,就有這個趨勢。

高負債主要有以下幾個危害:

一、國民經濟:需求不足,增長乏力。

由於負債過高,提前消費,今天把今後的錢都花光了,導致後續居民消費意願不足。那國家整體的消費水平就不高,整體經濟形勢就不會太好。經濟形勢不好又會導致居民收入減少,整體增長乏力,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二、國家貨幣政策制定受限制

由於利率水平將直接影響負債的利息,所以當社會整體負債過高時,加息將對加大居民的支出負擔。所以,在制定政策時,會綜合考慮這個影響。

三、對於居民來說,可支配收入減少,應對風險能力下降。

負債水平過高,居民手頭的可支配收入會減少,相當於手裡邊的錢就少了,儲蓄少了。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意外風險或者疾病等重大消費支出,將對家庭整體經濟造成更大的負擔,也無法更好的面對風險。

四、社會穩定性和創造性

負債過高,每個人心裡都是非常的緊張和浮躁的,這時如果再有其他的外部衝擊,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而且由於家庭負債過高,大家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就會變得很低,不敢嘗試過於創新和冒險的活動。從而抑制了社會整體的創造性發展和創新能力。

如何應對

其實我國一直在致力於降低居民負債水平。

倡導理性消費。比如購房方面,提高居民購房首付比例,從而達到降低購房貸款比例的作用。

這兩年一直在推行的減稅降費政策也是在致力於減少居民的額外支出,增加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居民的債務負擔。

總體來說,高負債的危害比較大。但還有一種說法,負債對於居民來說是好的,就是在預期通脹下,居民當前負債長久來說會隨著通脹而減少。當然,可能也只有這一個好處吧。


樹人財經


結果是金融風險,負債著無家可歸,引發社會動盪。對策:一:不管什麼性質的銀行有步驟地收回所有房屋貸款,迫使年青人賣房,政府提供廉租房,有效地降低個人金融槓桿。同時拍賣騰出的住房,讓一次性付款的買房者接手,時機成熟後開徵房屋空置稅,從而打擊炒房。二:銀行收回的資金,用於扶植新興產業,中小微企業,科技企業,第三產業,可成立政府主導下的產業基金,用以提高實體經濟發展能力,從而帶動就業。三:各級政府停止以土地為依靠的地方財政,停止審批房建項目,已審批待建的,根據情況能終止的一律終止。同時,地方政府大力發展美麗鄉村,改造鄉村,助力鄉村走農村產業合作化道路,改革宅基地政策,鼓勵青年下鄉,特別是青年幹部下鄉,只有農村問題解決,全國一盤棋才能皆活。到時,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空頭口號才能真正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真正鮮活。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此步驟時,特別要強調不可矯枉過正,講究步驟,穩重求進,只有踏實做好每一步,才能達到目的。要科學論證,講科學方法,樹決心,有信心地完成這一重大使命。這些,是解決國內問題的一點建議。


牛眼cj


據《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透露,我們居民部門負債佔可支配收入比達到90%,而2007年還不足35%。全民負債過重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負債最重的一代年輕人

據匯豐銀行公佈的一組數據,我國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90後總人口是1.715億人,他們負債總額接近22萬億元。

90後除了揹負著沉重的房貸,日常消費貸款也非常多,買手機、買車、旅遊,90後都是採取借貸消費,是銀行消費貸的主力軍,甚至遠超80後。是真正的“暴花戶”。

居民的資產到哪裡去了

我們的負債那麼嚴重,那麼我們的負債形成的資產到哪裡去了?

據《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披露,我國城市家庭總資產中住房資產佔比高達77.7%,而美國這一數字為34.6%。據SOHO的潘石屹估算,當下我國的房子總市值是65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

美國的房地產總市值是30萬億美元,歐盟為20萬億美元,日本為10萬億美元。

申萬宏源的專題研報指出,到2018年末,我國居民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24.9萬億,而在2009年,這個數字為3.5萬億。

全民負債過重會導致什麼結果

房價十數年的上漲,存款利息永遠追不上房價上漲速度,越存越窮,再不買房就永遠買不起房了,這些理念慢慢地越來越深入人心,最後導致出現居民存款搬家的現象,銀行存款慢慢的變成了鋼筋水泥,儲蓄作為經濟的壓艙石消失了。

與此同時,居民的負債開始快速增長,從2007年負債佔可支配收入比不足35%,轉眼在2018年達到90%。

這意味著如果房價一旦開始下跌,則居民如果依靠可支配收入很難覆蓋風險。特別是一些高槓杆負債者將被首先壓垮。

關注樓市,關注股市,我是“天下會會天下”,歡迎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金融系統先大量放貸,推高了資產價格,目的就是經濟掠奪百姓財富!然後百姓,中小企業,不得不去貸款,最終就是全民負債!所以說,金融信貸的無節制擴張,是罪魁禍首!最終結果就是要麼崩裂,要麼繼續放貸,引起通脹!但必須要說,這是一個無法持續的遊戲!


超157334873


全民負債導致的結果是″天下大亂″。應對辦法是:先發展生產,自力更生,穩定民心,防內亂,御外亂。爭取逐年民富國強。


扶正2


不管是那個部門做的統計 數據分析,擺在老百姓眼前的就是大批的負債家庭,可憐的工資在高物價面前不堪一擊,為了一套房子,為了孩子上學,為了在病魔降臨的那一刻能躺在病床上得到治療,普通的老百姓不敢吃喝,不敢消費,基本的生活沒有保障之前,讓老百姓敢消費不過是一句空話,左右一回頭都是給銀行打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