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學的角度,人類為什麼會為了一個殘疾的孩子,放棄正常的家庭生活來治療他?

哉避zJC47336


人類如果只是野獸,那麼就不應該為了一個殘疾的孩子放棄正常的生活。

實際上,在動物世界中,通過放棄殘疾乃至瘦弱的幼崽,甚至於父母主動吃掉瘦弱的幼崽,這才是常態。比如說,有一種恐怕的鯊魚:錐齒鯊【如下圖所示】,這種鯊魚還在孃胎裡的時候就有了牙齒,會主動吃掉孃胎裡還未成型的其他幼崽和受精卵,完全就是自相殘殺。

因為從某種角度上說,瘦弱的幼崽很難在野外成功長大,反正要死,給別的捕食者吃掉不如讓自己人吃掉。雖然很冷血,但是對於那些野獸來說是家常便飯。

所以說,如果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說,人類是不會為了一個殘疾的孩子放棄正常的家庭生活來治療他的。

但是,人類是一種社會動物,人類的力量來源歸根結底是“社會”的形成。而“社會”需要的是規則和秩序,規則和秩序更深一層就是道德。

人類為什麼會有那麼強大的力量,站在生物鏈的頂端?簡單來說就是人類懂得合作和分工,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從而將每個人的優勢放大。而在合作和分工中,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之間的信任還有良好的秩序,這些情感逐步變成一種對於人本身的內在要求,這就是道德。

簡單來說,人類社會不會輕易放棄弱者,因為誰都有可能是弱者,一旦社會變成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那麼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比如說工廠裡面需要熟練工,但是每個人都覺得看不到明天,誰還會踏踏實實工作呢?到時候就談不上什麼分工合作了。

所以說,社會需要“正能量”,人本身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養成了這種意識,潛意識裡就有“關愛”、“道德”這些概念,知道不能放棄弱者。而且社會本身也會鼓勵這種行為,比如說現代社會會有對殘疾人的一系列優惠的措施。

所以說,人類面對殘疾人的態度是不能從生物學上找原因的。


SilentTurbine


事實上今天的人類社會,早已經脫離了自然法則的束縛,我就以這個題目為例,一個家庭如果傾家蕩產去救助患病的孩子,顯然是和自然法則相違背的。

因為大自然就像是一隻看不見的手,這隻手會淘汰那些不優秀的個體,所以在傳統的自然界當中,那些生下來體弱多病的個體,會很快被淘汰和抹去。


那麼人類如果依然是一群野獸,自然也逃脫不了同樣的命運,但一個物種如果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掙脫大自然的束縛,去做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

但這是為什麼呢?很顯然一個家庭如果放棄他們體弱多病的孩子,會大大降低這個家庭的負擔,而家庭負擔的降低就意味著生活成本的減少,所以放棄是最為有利的選擇,

那麼人類之所以會這麼做,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對於生命的渴望,例如人都喜歡看活著的東西,當我看到一些生命在奔跑或者嘻戲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愉悅的情緒。

而當我們看到一些動物死去的時候,又會產生一種悲觀情緒,所以人類對於生命的這種趨向性,就決定了我們厭惡死亡。

其次親情的生命的天性,這種天性根植於基因當中,例如一些動物在死去的時候,它的族群也會感到悲傷,例如說大象。

但動物們沒有挽救的能力,所以放棄就是唯一的選擇,而人類則不同,人類是一種高度發達的生命物種,所以在人類文明發展之下,我們能做到動物們做不到的事,所以傾家蕩產去拯救患病的孩子,實際上並不奇怪……


種植恆星


古代孔子說過,民殷實而知禮義。一切道德和仁慈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資條件之上,相比於動物人類之所以擁有道德廉恥之心是因為人類整體物資條件的提高。這裡不是富人窮人哪個更道德的問題,因為人的道德廉恥觀念受歷史文化及周圍群體觀念的影響,一般不會因為一時境遇的變遷而有大的改變的。

歷史上每逢大災之年,都有分屍而食易子而食的傳聞。人們在極度飢寒窮困之時,周圍到處都是戰亂瘟疫,人們為了生存就會不顧禮儀廉恥孝悌慈愛,弱小的孩子可能會被賣掉被拋棄。當一個人這樣做時,周圍的人沒有人批駁痛罵,相反會引起許多人家的效仿。道德在這裡不值錢,廉恥在這裡不值錢,生存是第一位的。

但是在和平年代,人民生活富裕殷實,人們講究禮法道德,國家宣楊仁慈孝悌。即使有人窮困潦倒無以為生,因為有兒時的教育平時的素養,還會顧忌周圍人的評價看法,他會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再窮也不會拋棄弱小兒女。

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當國家民族處於強盛發展階段時,國家有能力去收容社會的殘疾流浪者,也有能力去照顧各種弱者,甚至包括一些瀕危的動物。國家也會宣傳正能量,講究仁慈孝悌愛心奉獻,這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在國家民族處於危機關頭,生存是第一要務,需要的就是理性和決斷。當需要犧牲部分時,老弱病殘就是首當其衝。這時,民主和仁慈是生存的最大障礙。需要國家領導者的乾剛獨斷,需要全體民眾的犧牲和奉獻。

最近看電影《流浪地球》,當地球需要流浪,人類需要逃亡。必須要犧牲部分民眾時,如何抉擇。電影中的方案是抽籤,這種看似公平民主的方案其實問題很多,不是危機年代應該採取的。小說中作者還是很理性的,根據流浪地球法案,按年齡排隊,兒童優先,因為這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最後用《三體》中的一句名言結尾: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多維觀世界


說句實話,什麼母愛,什麼這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之談。雖然這兩點都是存在的一些因素,但其實更大的是人心裡的負罪感和社會賦予了人們身份的責任感,因為自然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之所以不願意放棄是因為心理在想這是我的孩子,我有責任要去養育他,或者說無論如何我都要保護他,還有就是我如果拋棄了他,放棄了他,我就變成了一個冷血的認了。所以根本原因無外乎基於這兩點。


郎老師啊


如果僅僅從生物學角度,那就是因為激素引起了對孩子的憐憫之心,生命本身就有極強的求生欲,為了生存不擇手段是很正常的,越具備智慧的生物同情心就越強,然後就自然而然了。

其他方面的有外在道德和法律約束,相比較而言繼續養著更為輕鬆。畢竟只是殘疾不是很嚴重的疾病需要一直花錢治癒。至於以後會不會被長大以後的孩子所憎恨那就是以後再考慮的問題了。


紫焰靈


因為他已經活在人間了——你沒辦法親自結果了自己的骨肉。這就是所謂的人性。


奧利維亞烏拉烏拉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感情,血濃於水的情,怎是一個情字啊!


aiq烽火aiq


人活著不只是活著,要做有意義的事,放手容易堅守難


君華正


這是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


陽春白雪230807868


人不是動物 要有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