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沿海好似無海”可休矣!

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北人,當我有意識從內陸小城“放眼望河北”的最初,河北沿海3市在我腦海中是這樣的:

美麗的海灘在秦皇島,唐山是一座礦山,滄州的海邊曬著鹽……

而美味的海鮮都在天津溏沽。

知道秦皇島有港口,是在政治課本上看到我國改革開放14個沿海城市中有秦皇島市,這裡有河北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

知道唐山有港口,是在工作後看到的一篇新聞《曹妃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才知道曹妃甸港口建設之前,京唐港早已運力滿滿。

再之後,是滄州的黃驊港建設通航。

很多河北人對河北海的認知過程都是漫長而碎片化的。可以說,河北“沿海而無海”久矣!“河北是沿海的,河北又是不沿海的。”一位經濟學者曾經這樣說過,河北的“藍色”身份,在全國人民心中是模糊的,在河北人自己心中亦如是。

放眼全國乃至世界,大部分的發達城市都是因海而興。在我國,沿海地區以13%的土地,承載了4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約60%的國民生產總值,實現了90%以上的出口貿易……

河北人自然早已意識到了向海圖強的必須與必然。然而,多年來,河北海洋經濟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河北近500公里的海岸線,在我國沿海各省中算是短的。不僅短,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河北的海岸線被天津海岸線隔斷。加上天津百年大港的強勢,也讓河北的港口一時間難以握指成拳。

秦皇島地處山海關外、遼西走廊,距河北經濟腹地較遠,雖有良港,然而河北物流大多選擇更為便利的天津港。唐山主城區依礦而建,遠離海邊港口。華北油田在滄州的開採,讓滄州人選擇就地採油,而不願舍易求難,東出大海求發展。

港口經濟依賴內陸經濟的發達。這也讓河北辛苦經營多年的港口運輸,難以改變“煤、鐵、油”這老三樣。

除了港口經濟,河北濱海旅遊多年來也只有秦皇島一枝獨秀。唐山三島發展旅遊只是初現端倪。滄州岸灘不適合發展濱海旅遊業。此外,優良的水質是濱海旅遊的條件,而河北海岸線位於渤海灣內,其地理條件導致渤海水動力差,渤海汙染沉痾難醫。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海洋經濟近年來對全國GDP的貢獻有增無減。即便是老牌沿海經濟強省,也紛紛濃墨重彩再繪海洋經濟新藍圖。這從近期沿海各地兩會信息中可窺一斑。對河北而言,發展海洋經濟,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歷史抉擇。

不久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召開了沿海經濟帶建設工作會議。印象中,專題部署“海洋”工作,這在河北並不多見。

會上部署了河北全面提升沿海經濟帶發展水平的8個重點方向。除了港口和濱海旅遊,河北將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生物醫藥等列入了海洋特色產業,加之“智慧海洋”工程的實施,構築海洋產業體系新支柱。

“三市三港”明確了發展定位。

秦皇島市定位為一流國家旅遊城市,以城定港。秦皇島港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和郵輪母港。

唐山市的目標為率先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唐山港則積極發展“海公鐵”多式聯運,努力建成服務重大國家戰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樞紐港、綜合貿易大港和麵向東北亞開放的橋頭堡。

滄州市黃驊港則是借勢打造雄安新區最便捷出海口,努力建成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

在此之前,省委全會和兩會,已對河北沿海經濟提出發展目標和方向。

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河北海洋經濟要做什麼,也不難看出河北海洋經濟為什麼這樣做。

可以認為,河北海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有人說,這是河北現任省長有在深圳從政的經歷,帶來風氣之先,政策之變。誠然,決策者和執行者對一個地區的發展固然重要,而河北向海,更是時代前進的大勢所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這種趨勢與必然,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等國家戰略的背景一脈相承。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河北海洋經濟的後發優勢不容小覷,“沿海而無海”可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