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洛陽文峰塔

“洛陽有個文峰塔,離天只有丈七八。”,這是兒時我們常常聽到的幽默定語,實際“文峰塔”有多高?街坊們都不知道,上學後才明白無非乃文化人的調侃、逗趣。

年輕時,趕上“世態不穩定”,洛陽的“齊雲塔”“文峰塔”都無人管理,爬上去乃男孩子的勇氣炫耀,白馬寺院內的“塔”外觀明顯比我們巷子裡的文峰塔好看,擔黑黢黢的旋轉磚梯可讓我們頭上碰了幾個疙瘩。文峰塔雖說也是旋轉而上,但一層一門倒也亮堂,結實的厚樓板、木頭雕刻的神像、隨風而響的銅鈴鐺也讓我們感覺很有趣,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成了我們“吹牛”的資本。當有人問我:文峰塔有多少年曆史時,我竟然曰:兩千多年,哈哈,這句話立刻遭到恥笑。臉紅的同時才知道文化知識的重要。

仰望洛陽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今洛陽市老城東南隅“東和巷”東端。始建於宋代,明末毀於戰火,清初重建。明清時附近還有一湖泊和一廟宇(現已廢毀),塔、湖、廟交相輝映,形成了當時河南府城內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

文峰塔是一座密簷式磚石塔,四方形,高約30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每邊長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間嵌有鑄鐵,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層,通體用青磚砌成,從第一層至第九層逐層遞縮,最高層每邊長3米。一至八層向北各開一弧形拱門,可向外望,門上皆有題額;第九層則四面各開一弧形拱門。塔剎已被毀。一層拱門兩側原有對聯一副,左側半副字跡可辨:樓九盡雲通天尺。

仰望洛陽文峰塔

塔內第一層供有文昌,第二層供有魁星。文昌,又稱文昌帝君、文曲星,中國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舊時多為讀書人所崇祀。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後被稱為主宰文章興衰之神,有“魁星點狀元”之說。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賜恩”、“益國安民”、企盼洛陽文化繁榮、多出人才之意。

請大家注意:文峰塔的基座是大石頭,相互連接有“燕尾鐵”,這種古代先人的聰明智慧我在“天津橋”的基座石上也看到過痕跡。文峰塔的“燕尾鐵”我看到過。

仰望洛陽文峰塔

今日需要糾正歷史學家的定義:塔內木板梯子和神像不是毀於戰火,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些“搗雞毛”大男孩們的無知損壞,塔下燒火取暖或拿回家當柴火燃燒啦。當“公家人”來拆的時候,還有一部分木板,我看到拉走一卡車。

文峰塔在民國時機曾拘押過犯人,這是父輩看到的,目前留下的窟窿是佔領者“打槍的眼兒”,這裡打過仗是真的,遭“大炮轟”純屬瞎編。

仰望洛陽文峰塔

文峰塔是洛陽地區現存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我們曾登臨塔頂,除有“危樓高百尺,上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之慨嘆外,更多的是縱目河洛大地的壯麗景色。為保護古塔,也為了安全,一層塔門在七十年代封閉。最關鍵是上層安裝了“防空警報器”,內西牆的三角鐵直梯也“太險”。防“男孩子”出事兒乃封閉塔門的關鍵。

仰望洛陽文峰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