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信息爆炸的網絡讓我們能更加全面地認識一件事物,然而我們對現代人物尚無法蓋棺定論,何況是距離我們久遠的歷史人物。歷史上,往往根據統治者的需要,很多歷史人物在被修史人記錄進正史的時候刻意進行了抹黑,被我們責罵了數百上千年。如今隨著考古發現的進展,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這些人物,還原一個歷史真相。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顛覆認知一:秦律真的那麼沒有人性關懷?

至少在1975年之前的中國曆代歷史中,是這樣認為的。將秦律描寫成絲毫沒有人性關懷,沒有任何一點變通餘地的大秦維護苛政暴力統治的基石。每每談及秦朝,談及秦始皇,人們對秦始皇這一變態的法律規定,無不恨得咬牙切齒,也為自己僥倖了一把。要是活在秦朝,以我們今天這種動不動就上班遲到的性格,那豈不是一不小心就掉腦袋了。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但是隨著1975年雲夢竹簡的出土,很快顛覆了這一誇張說法。按照雲夢竹簡的記載,當時的秦律並沒有誤期當斬的說法,那麼秦律對誤期如何懲罰呢?可以說是很有人性關懷了。如果因為天氣、戰爭、自然災害等客觀原因造成的耽誤工期,在負責人核實之後,是可以適當減免處罰的,頂多就是打一頓或者罰點錢,肯定不會殺頭。而且針對不同的客觀原因,也有相應的寬限時日。就算你得了重病或者乾脆不想去了,只要交錢也是可以選擇不去的。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顛覆認知二:烽火戲諸侯和褒姒的笑滅亡了周朝?

故事原型是這樣的。話說周宣王死後由其子,也就是後來的周幽王宮湦繼位,周幽王荒淫無道不假,在位期間橫徵暴斂,盤剝老百姓,對外又大肆征戰,樹敵過多。這時候有一個叫褒珦的人就站出來說,大王你這樣搞可不行啊,如果這樣搞不出幾年就亡國了。周幽王氣急敗壞之下將褒珦關了起來。褒族人想救褒珦,於是想到了使用美人計。在褒城內尋得一國色美女,並且進行一番包裝打扮,儼然成了社會名媛,取名褒姒。周幽王見褒姒,如痴如醉,便放了褒珦。可是人家褒美人根本不喜歡笑,周幽王為了讓美人笑一下,就點燃烽火,諸侯以為有緊急軍情,紛紛而來,結果是周幽王的調戲之言。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結果其後,犬戎進攻周王國,周幽王再也無力調動諸侯。於是周幽王不敵大軍,最終慘敗滅國。這個故事看似合情合理,然而2012年的時候,清華大學的一份竹簡卻顛覆了這一說法,上面明確記載沒有烽火戲諸侯這個說法。真實的情況是周幽王早年好征戰,他主動發兵攻打申國,申國力量不足,轉而求助於犬戎,二者聯合起來大敗周幽王,周國也因此滅亡。可謂是與舊版本截然不同,而且個人覺得舊版本漏洞太多,不足為信。周幽王貴為天子,他就算一次烽火戲諸侯,難道第二次第三次再調集諸侯,就調集不起來了?況且以天子之尊,說讓褒姒笑,褒姒敢不笑?這種說法實在太幼稚。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