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話說大蒜能防癌、殺菌的療效大規模地出現各種養生節目上,看起來好像不是空穴來風,那大蒜真的這麼有用麼?這些說法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大蒜是不是真的這麼好用?

大蒜防癌的起源

實際上,大蒜的防癌的說法起源於一篇名為《大蒜與癌症預防 (原文刊於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 》的文章。

不過,這篇文章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大量的證據都來自於人口調查,很多統計連最基本的控制變量都沒有做到,臨床試驗也幾乎沒有。

即使忽略掉這些,只看統計部分的數據也只能提供大蒜和防癌的相關性的可能性,並不能直接得出結果性。

所以,直接從這樣一篇文章得出大蒜能防癌確實兒戲了。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大蒜殺菌的起源

至於大蒜殺菌的起源於世界衛生組織對那些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發表的一個專論,這當中就提到了大蒜。這個研究裡說,在體外實驗中大蒜有抑制細菌生長的特性。

但大家要注意,凡事要證明一個吃的東西是否有效,都是要嚴格的流程的,而這個體外實驗基本上連流程都算不上。

說白了,就是直接在裝滿菌的培養皿上滴了兩滴大蒜的溶劑,觀察幾天,如果被滴有大蒜溶劑的地方,菌都沒了,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可問題是,你滴兩點鹽水也可以做到,那你能說喝鹽水就能殺菌麼?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所以一個吃的東西要確認有藥效,最起碼要經歷嚴格的人體試驗。

那大蒜中真有能殺菌的東西麼?

實際上,大蒜中確實有一種東西可以殺菌,這個東西叫做:大蒜素。不過大蒜素不是天然就有的,只有大蒜被碾碎之後,內部的物質和空氣反應一段時間才會生成一種硫化物,這就是大蒜素。

而且大蒜素的確可以殺菌,甚至還有企業把大蒜素做成了膠囊。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補充一點,我個人為大蒜素也沒啥用。吃藥啥的,最好聽醫生的,不要瞎買。

那我們能直接下結論,說多吃大蒜就能殺菌麼?

答案很直接,也很簡單。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那為啥不能直接下這樣的結論呢?

脫離劑量談療效都是耍流氓

首先,大蒜其實算是膳食補充劑,也有人管他們叫做調味品,或者蔬菜。不管咋叫,它都不是藥,相關的醫學機構,比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就發表過意見說,不要把膳食補充劑當藥吃,這其實和吃保健品治病是一個道理。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其次,任何東西脫離劑量談療效都是耍流氓。既然大蒜中殺菌的有效成分是大蒜素,那最起碼要弄清楚吃多少大蒜才能起到殺菌的作用?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分兩個方面來看,

1,直接一顆顆吃,如果是那樣的,嗯....毫無用處!剛才也說到,大蒜本身不含大蒜素,只有被搗碎了,讓它內部的物質和空氣反應一段時間才有用。所以,直接一顆顆吃其實根本沒有殺菌的作用。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2,那如果都是蒜末呢?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那也沒啥用,因為你根本吃不了那麼多。

我們拿青黴素來做個對照:如果發生細菌感染,1個人每天大致需要攝入0.6g青黴素進行治療。這裡做個不嚴謹的假設:如果二者抗菌能力相同,用同樣的劑量。(我查了一些已經上市大蒜素的攝取量,在0.6~0.8g之間,這裡再重申一遍,吃藥啥的,請去醫院找醫生,不要瞎買。)

每公斤新鮮大蒜含大蒜素0.08毫克,那一天就得吃7.5公斤的大蒜。

1顆大蒜大約為30~50g,也就是說想要起到殺菌作用,一次性要吃掉150-250頭大蒜,這樣才能保證攝取足夠殺菌效果的大蒜素。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所以啊,想把大蒜吃到有殺菌效果,可能會把自己撐死。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即使沒撐死,吃太多大蒜也會把自己和別人燻死。

吃大蒜其實不殺菌,也不防癌!


最後,我們再總結和強調一下:

大蒜被碾碎反應後確實可以生成大蒜素,並具有殺菌的功能。

但要吃到可以起到殺菌作用的大蒜,量實在是太大了,根本吃不了那麼多。

最後,我想說,我沒有說大蒜不能吃!!沒有說大蒜不能吃!沒有說大蒜不能吃!

沒有哪些好處不代表不能吃。其實當個水果吃吃也挺好,其實我挺愛吃大蒜。

我只是說它起不了殺菌防癌的作用。


還有留言區有不少讓我證明大蒜和殺菌沒有關係的問題,

我簡單統一回復一下,我們舉個很簡單的栗子。如果有人說大蒜可以治所有病,我們該如何反駁呢?其實只要證明大蒜不能治一種病。而不是證明大蒜和百病沒有關係。

大蒜能殺菌,這是特殊的療效,畢竟一般的東西都不能殺菌。那認為有這個療效的人或者企業就該嚴謹的實驗來證明是不是有這個療效。然後大家來檢驗是否屬實。

一個東西有沒有功效,這是因果性,因果性是需要被證明的。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研究可以證明大蒜和殺菌的因果性。

很多人要我證明大蒜和不殺菌的因果性,難道不可笑麼?任何東西開始應該是不和任何效用關聯的,只有被證實了才能關聯。


最後,還有一些人拿自己的親身經歷說事的,

其實,在臨床實驗中,好的藥物僅僅比安慰劑的功效好一些,補充一下,我說的是小災小病。其次。大家有木有想過,有人很多人吃燒烤擼串是不拉肚子,有很多人吃了大蒜也還繼續拉的,一個人的經歷可以代表全人類的情況麼?很多人找一個人算命算準了,就認為這個人算的很準,可問題是,那些沒算準的會跟你說麼?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所以,如果一款藥靠某個人的經歷就可以上市,其實都是在坑大多數人。

藥品的上市其實是極為嚴格的,成本不少,而且要花十多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