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菊與刀,人有兩面,文化也有兩面,民族同樣有兩面,美學與暴力,不是衝突而是融合。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極度好戰又極度溫和;

嫉妒黷武又極度愛美;

極度粗魯又極度彬彬有禮;

極度死板又極度靈活;

極度恭順又極度時候。討厭被使喚;

極度忠誠又極度反叛;

極度勇敢又極度膽小;

極度保守又極度喜歡新鮮事物。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書札

1.一個難以被形容的民族,一個經常被人們用“但是,又……”這樣令人困惑的句式加以描述的民族,讓人非常難以捉摸。

2.一個民族如果那麼的崇尚唯美主義、尊敬演員和藝術家、熱衷於花道藝術,絕不會有人想到這個民族卻又如何的崇拜刀劍和給予武士最崇高的威望。

3.無論原始與文明,瞭解人類的行為都要通過日常生活,無論一個人的行為和觀點多麼的怪異,那都與其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4.學者可以是一個耶穌會會士,一個阿拉伯智者,或者無宗教信仰者,但絕對不可能是一個狂熱分子。

5.如果一個人過於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並認為它是全世界唯一的解決之道時,他永遠不會知道,對其他文化的瞭解會增加對自己文化的熱愛。

6.日本的整個體系很特別,它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家的,而是日本的——既有長處,也有缺點。

7.讓日本人感到放心的生活方式,是萬事俱備,全都提前計劃好,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威脅莫過於不可預知的意外。

8.日本人的“各就其位”理念深植於他們的內心,不平等是他們最熟悉、最習慣的生活方式,而等級制度則像呼吸一樣自然。

9.有一個日本謎語,形象的表現其等級傳統:“為什麼一個想給父母提建議的兒子,就如同想在頭上蓄髮的和尚一樣?”答案是:“無論他多麼渴望,他都不能這麼做。”

10.德川時期的和平兩百年很漫長,只會舞刀弄槍顯然不夠,就如同繞過階層限制發展出儒雅、藝術生活方式的商人,持刀行武的武士也有了自己的和平藝術。

11.在用秩序鐵腕統治的百年裡,日本學會了把精心設計的等級體系視作安全。人們信任規範,並認為只有遵循規範自己才安全。這種規範不是抽象的道德準則,而是具體的等級規定,比如:在何種場合該作何種事,何種身份該如何行事。

12.日本人喜歡並信賴他們那套嚴密周全的行為規範,這規範保障了循規蹈矩者的安全。規範允許人們抗議任何非法的侵權,但人們也同樣可以玩轉規範以對自己有利。

13.對於日本人來說,“恩”是一種最重要的債務,一個人如果積極的為報恩奉獻自己,那他便擁有了美德。

14.無論是在日本還是歐洲,凡是那些視洗刷恥辱為美德的國家,其到的核心總是超脫了任何物質層面的追求。當一個人越是為了“名譽”犧牲自己的財產、家庭和生命,他就越高尚。

15.日本人打破了舊有的等級制度,卻從未覺得等級制度不對。建立起了新的內涵的 等級制度,並且一如既往不遺餘力地遵守著。

16.只要你有能力,你就有機會改變自己的階級。但只要你身處在某一等級,就要對等級內的尊者和更高等級的人服從,且堅決不能違抗。這是日本等級制度的最大內涵。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作者

魯思·本尼迪克特(1887年6月5日-1948年9月17日),上世紀美國著名女性人類學家。代表作《文化模式》、《菊與刀》。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本尼迪克特在1921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人類學,師從人類學之父法蘭茲·鮑亞士。受老師影響,本尼迪克特同愛德華·薩丕爾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論(Cultural Configuration),認為文化與個人一樣,具有不同的類型與特徵。

晚年專注研究日本文化的本尼迪克特於1945年開始寫作《菊與刀》,並於次年完成。本書影響了二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接管政策,如保留天皇等方針都為當局接受。但更重要的是,此書開啟了西方對日本文化的研究熱潮,使得對日本一無所知的情形徹底扭轉。

|書單|解讀(三)—美學與暴力會如何塑造一個國家?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