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練好行書和草書?

方圓道人


行草書的學習,重點要把握其結體與正書的區別,掌握其結體的基本方法。



1、行草結體,以抒情寫意為主,當於平正中求險絕,於通達中求變化。因勢生形是行草結構的基本原則,只有在筆勢的管束下,才能合乎情理。


2、形式的對比、轉化、統一是構成行草結體的重要方法。它通過奇正、開合、伸縮、俯仰、向背等形式上的對比、轉化和統一產生變幻無常的形勢。

3、行草的重心往往不以一個字、一行為重心,而以通篇的平穩為重心。寫行書,行氣要直,但不一定每個字的重心都落在行氣的中軸線上,可以左右跌宕。如上圖。


4、“離合”是行草結構的又一重要方法,它以平正為基礎,在形式上打破勻稱的格局,利用疏密、黑白、虛實的強烈對比,將局部的點畫或偏旁微妙地變換角度或挪動位置,形成反差,產生險絕。如上圖。

5、“撥轉”也是行草結構的重要手法。它以畫平豎直為規律,打破平直格局,利用點畫或偏旁向上下、左右撥轉角度,造成傾斜,產生奇妙姿態。如上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用楷書的筆法寫行書。

用行書的筆法寫草書。

這是已故書法大師啟功先生的箴言。

我反覆琢磨過啟功老先生的,這句話,覺得說得特別有道理,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行書寫出來也應該有骨架,有姿態。不能像麵條那樣放在那裡,攤成一片。



所以說有很好的楷書基礎了以後,再去寫行書將是事半功倍。啟功老先生的學書之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普通人都要在這個過程中受到煎熬,我打一個比方來說吧,我們來熬一鍋大米粥,我們學習書法的人都是鍋底的那個大米,我們承受著水的侵泡火的煎熬,有那麼一天,我們被熬熟了,我們自然就會懸浮到鍋的表面上來,到那時我們就成功了。


京東千里行書法


你配的圖片中說的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行草書的練習方法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書寫的節奏練習。古代人說節奏用節點表達,現代人就用大家都能明白的詞來說比較容易理解。節奏是有快有慢,有重有輕,有停有行。練習方法是,在字帖中挑選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字出來,如下圖中的“能”字,重的地方慢,輕的地方快,虛的地方較快。轉折點處的停,(這個停只是一停馬上接著就要走的,節奏的關鍵就在於停留的時至把握上,務必下功夫練習)

書寫的節奏感練成不僅對行草書的書寫有大幅提高,就是對篆隸楷的書寫,也能有法質的飛躍。

第二點,提按練習。提按練習的方法是書法中虛實表現的重要手段。有質感的行草書作品,他們的筆畫變化無常,靠的就是提按來表現。提按並不是任意的在書寫中想按就按。它是結合於頓,蹲,駐之中進行。提的分寸掌握好是,是提按練習的關鍵。提的分寸,視下按的程度而定,不能是按下去的分寸為十分,馬上提起為一分,這就脫節了。它的原則是急按緩提。頓筆的力度最重,蹲筆的力度稍減。這兩種筆法都有停留感。是停留感,不是完全的靜止不動。停留的時候是在調轉筆鋒。也就是挫筆。駐筆則和蹲、頓不同,它是按下去不能停留,如捺畫的波磔最重處。不能快不能慢不能停,落筆即行。稱為駐筆。這些都是提按的關鍵。
第三,多筆畫的連貫練習。對二個以上的筆畫進行著重練習。有筆畫的地方要寫實,沒有筆畫的地方用虛筆。以下面的圖片為例


“天”字兩個橫畫是實筆,中間的連接遊絲為虛筆。筆畫間的連接不一定非要用遊絲把它連接上。看不到形的引帶,才是至高的境界。如果一篇作品,全部都以遊絲連接起來,是很俗的。要藉助蘭亭序中的遊絲技巧與使用方法。他在筆畫間的使用很廣泛,而在兩字間,僅有“之外”兩字使用了遊絲連接。其他通篇的行氣,皆為意連。所以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不是如一些人認為的是靠別人吹捧出來的。有這種認識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書法的奧秘。

第四,草書的練習。做數字“3”的練習。草書中的形態,說白了,基本就是各種“3”的姿態。有臥倒的,有側欹的,有正的,歪的……能明於此,書道成矣
答題不易,全是積四十年的學書經驗的總結。喜歡的朋友,如果本回答能幫上你的忙,歡迎留言與子衿交流。就遇到的問題,提出你的意見


子衿書法


行書,流變,流暢,則顯行書特徵,著於行筆變化萬端,較之楷法而有性情舒展,因而端倪由楷格,到行書,成嚴飭之氣,變化自由暢遊之輕便,只要楷法擁足,則行體必有情懷如何盪漾,行有巧密,有疏影橫斜水清淺,之妙。

如何了掌行體遊駛之筆法,走進晉尋二王,得其韻,讀蘭亭,而悟,玩味聖教序,而摹,取筆勢,追流變,納於遒麗之意韻。

若具性情,追蹤米芾體,可變晉法,達曠達痛快。更妙。溫和之潤,取趙孟頫筆意,求渾厚灑脫風神讀顏魯公行書。有雄奇之感。文卷氣則有蘇東坡。之書墨。

初入行書,且不可臨摹個性化之強,清代書家皆為個性書貌,如何紹基,趙之謙,理應擇晉韻系。宜入。因人而異。

草書,則有性情與法相得宜彰,明白使轉為重,意法相承,會有妙。意多則失法度,無致無韻,法多有失達情之意,無情勢意氣,故意法相害。

草書難入,可擇行草,蓄積草符,或初試小草,臨摹王羲之十七帖,或章草。

命題,挻大的,概全難矣,只有拋磚了,至於玉帶還靠自己打磨了。



狂喜淡墨a


怎樣才能練好行書和草書?寫好行書和草書需要什麼?我們應該怎樣達到這種境界?

不光是行草書所有的書體都建立在基本功之上。要想學好行草首先苦練基本功。沒有基本功無從談起。即使你把張旭傳給顏真卿《筆法十二章》一字不差倒背如流,是沒有任何用。你能背上來,只能在不懂書法的人面前吹牛而已。說的是雲裡霧裡的,真正叫你寫,你就不行了。我叫這些人“光說不練假把式”。吹牛逼誰都會吹,關鍵你能拿出自己的東西來。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書法光靠理論是絕對行不通的。理論你學一學就會了,當你學好理論就能寫好書法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樣誰都是書法大師了是不是。


書法理論是建立在書法實踐之上。也就是說書法寫不好所有的理論都是無用的,是狗屁。至於書法能不能寫的好,完全看你的基本功有多深。深的話寫出來就有神采,要是基本功不深的話寫出來肯定不好看的。

有人說了要想練好基本功必須下苦工臨摹。這也是唯一的方法。有人要問不臨摹能學好書法嗎?除非你是神仙你是天才。我對你講就是天才也要從臨摹開始。臨摹就能練好書法嗎?我的回答是未必很難。我們現在有太多的人很是會臨摹,能做到很像很像。但是你叫他來自創卻又不行了。因為你臨摹人家的帖子,人家的結字,結構造型,筆法,章法,墨法都為你安排好了。你才能臨摹的漂亮。如果你自創的,這些東西都要自己來做的,這就看你基本功了,這就看你悟性了,這就看你才氣了。所以我說臨摹未必能練好書法。就要看你有沒有悟性了。你可通過一個事物得到另一個事物。你能得到說明你悟性高能學好書法,你悟性差就不會得到另一個東西,也就寫不好書法了,只能做個字匠了。

現在臨摹的好的人太多太多,之所以成不了大師差就差在悟性上。書法玩的就是基本功與悟性缺一不可。說真的學書法別人是很難幫助到你的,最多人家傳給你一些經驗一些技巧其它也就沒有了。還是要靠自己去領悟,即使你拜師了還是要靠自己。

我是江上人感謝您的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也是初學者。喜歡與我一起學習交流我歡迎您!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這個提問有些異常,有同時練好行書和草書的意思。建議先從行書練習,有了基礎後在臨摹學習草書。為什麼要先學行書後學草書呢?這樣的先後程序學習,便於理解草書符號的來龍去脈,有利於將草書臨摹學習的更加精準。特別是草書的一些非常細微的一些線條符號,理解不到位,在書寫時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甚至面目全非。



雖然按照書法書體的發展可能不是這樣的順序,但這樣順序的學習更紮實。對於草書的這種非常細微的差別的特點,我們讀一下《草訣歌》就不難發現其中的細微精妙。





學好行書仍然需要臨摹字帖,就是通過臨摹學習行書的基本教程,然後再進入通臨的水平,並能夠做到背臨或掌握其點畫造型、結構、章法規律最好。在此基礎上能夠按照原帖筆意風格創作作品,方可以說是對這家的書法基本學到了位。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學精學透了。

在完成一家行書的學習後在學習草書,可以說難度會大大降低。把精力用到讀帖記符合或字形方面就可以了。當然有也不能忽略臨摹學習和背臨學習。





翰墨書道


關於如何寫好行草書,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給出以下建議,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1、要想寫好行草書,你至少要有一種或者兩種正書的基礎,我們講的正書是指的楷書、隸書、篆書三種書體。

孫過庭在他的書譜裡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復追險絕。學習行草書之前就要學習正書,正書是行草書的基礎。

通過這三種書體訓練書寫者的用筆、結構和章法。這三種書體裡我最推薦的就是楷書。

2、初學行書或者草書,也要先選擇平正一點的,比如可以選擇王羲之的《聖教序》、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詩帖》或者《方圓庵記》、陸柬之的《文賦》、趙孟頫的《赤壁賦》等等。

通過這些平正的行書慢慢進入行書書寫的狀態,不要一開始就直接寫大開大合的行書,初學者很難掌握。

3、練習行書的時候不一定要快,行草書不一定寫的快,但是要暢,要注意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關係。行草書更注重節奏感而不是速度。

但是創作的時候也以根據情況適當加快速度。

4、臨帖的目的就是為了創作,所以平時一定要多進行創作訓練,創作和臨帖是互補的,在創作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兩幅作品,用筆熟練,乾淨,結體嚴謹,多字取法聖教序,行草書有一定基礎。在章法上還有待提高。方格宜於楷書,行草書一般不用方格紙,但也有用的,也效果不錯。行草書要注重節奏的變化,縱有行,橫無列,一般是行草書的佈局方式。這樣佈局的好處,能更好地體現作品的疏宻,大小,開合等變化,使作品行氣貫通,渾然一體,富有生機活力。


硯邊浮塵


找個高清放大本的帖,看,悟,看明白,然後琢磨琢磨他咋寫出來的。。反覆寫。達到滿意。一天不要太多。享受他的美。背下來。有初戀情人感覺,天天想著。效果就好。找找不一樣的顏體感覺。


漢父


要想寫如行,草先要在漢隸上多下功夫。從中悟出筆劃的位量,線條的動感與張力,寫二三年在從行入手。逐漸有了功夫在入草,隸是練字的間架,行是練寫書的行氣,只有具備這兩個基礎才具備練草的條件。行書應從二王入手,草書最好從孫過庭處多加練可,最後在入張芝法門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