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十堰共接待游客145.9万人次,总收入7.47亿

清明小长假十堰游客总数、旅游收入同比增幅两到三成

今年清明节假日期间,十堰市共接待游客14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35.4%。其中,武当山接待游客9.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 %、17.6%。

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情况

清明小长假,节庆活动主要以景区、旅游集散地自主组织为主。活动内容主要是:武当山景区举办大型斋醮法会、拜龙头香、信物开光等独具特色的宗教系列活动,太极湖景区的“畅游太极湖、观景登松岭”、“激情亲水乐园”“滨湖亲子乐园”等活动,丹江口市推出“山水美如画 畅游丹江口”、“相约习家店,寻访最美春天”、“梦回桃花源 寻秘古均州”活动,黄龙一号、秦巴生态植物园、安阳牡丹花岛等地的赏花节、五峰油菜花节、樱桃沟草莓采摘节、九龙瀑的龙王祈福活动、观音洞寻根问祖活动、竹山宝丰首届桃花节、竹山开展红色文艺骑兵巡演、戏曲进乡村活动、张湾长河湾乡村文化旅游节“乡”约西沟、感恩“游”您活动等。

根据全市游客情况来看,主要以近郊游为主,中远程游客为辅;主要是祭祀游、赏花游、乡村游、朝圣游、采摘游、踏青游、观光游、亲子游。全市旅游景区和旅游集散地游客接待流量管理有序,没有发生特别拥堵和超最大承载量的现象,没有发生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和旅游投诉事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武当山景区由于管理有序、提前谋划、游客分流成效明显,没有发生游客进出滞留问题。

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红色旅游、爱国教育备受青睐。假日期间,郧阳烈士陵园、郧西烈士陵园、南化塘玉皇山、竹山施洋墓、茅箭东沟红色旅游区、房县雷天明纪念馆等红色圣地,近万名市民、游客、学生用鲜花祭祀、悼念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今年清明节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清明节期间,全市红色旅游基地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同时,祭祀先人、寄托哀思也成为清明假日的主题,全市回乡祭祖人员约10万人左右,到宝堂寺、观音洞、显圣殿寻根问祖游客达8600多人次。

二是踏青赏花、亲子采摘成为主流。早春三月,油菜花、桃花、樱花陆续盛开,草莓、时令蔬菜等也进入采摘期,赏花游、采摘游等迎来旺季,在东沟、花果山、樱桃沟、子胥湖、月亮湖、秦巴植物园、武当植物园、狮子岩等地,游客如织,赏花踏青、品农家饭、看斗鸡、斗羊、斗蟋蟀等让孩子们乐呵一片。在茅箭区50多家民宿客栈,假日期间一房难求。据统计,清明节期间,子胥湖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秦巴植物园2万多人次,太和梅花谷1万多人次等,竹山研学游接待游客300余人次。赏花游、采摘游游客占据接待总量的50%左右。

三是重点景区、乡村旅游担当主角。武当山景区三天接待游客9.02万人次,并举办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快乐谷景区激情推出蹦极、滑索、快艇、骑马、山地卡丁车等多种娱乐项目。丹江口大坝景区、沧浪海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期增长30%以上,房县双野景区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郧西五龙河接待2万余人次。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占全市接待总量的30 %左右。敖家坝、总兵安、天河水乡、黄酒村等全市100多个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成为清明节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是团队旅游、自驾自助两翼齐增。全市旅行社除组织近郊游,还接待了大批山西、陕西、河南、重庆、天津、福建等外地的旅游团队,在郧西天河、五龙河景区,团队游客同比增长40%以上。同时,市内市民也纷纷自驾出游,自行车健康游也成为亮点,209国道、305省道、武神旅游公路沿线、环库区最美生态旅游公路上,随处可见自行车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假日期间共有8000余人乘自行车出游。同时,在乡村田野、游乐场所等地的停车场都是车满为患。

五是智慧旅游、智慧景区暂露头角。我市经过四年建立的智慧旅游平台、旅游微信公众号等智慧旅游系统在节日中不断推出好的线路、好的风光、好的游览方式以及出行提示。据统计,智慧旅游平台假日前和假日期间共发布旅游信息100多条,20%以上游客是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来选择出游。武当山发挥景区智慧系统,通过实时监控、适时控管、有效调度和分流游客,成功化解历年小长假、重要节假日,如春节、三月三庙会等景区游客云集拥挤拥堵的矛盾。

六是安全出行、文明旅游蔚然成风。假日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除外出旅游,全市免费开放的文化体育场馆成为许多市民的选择,市图书馆日均1600余人次进馆阅览,市博物馆日均接待2700人次,市体育馆健身锻炼人数达2600人次,共有2万多市民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