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些方法,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學習這些方法,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一、堅毅的定義

第一次聽說堅毅這個詞,是看TED演講。講者Angela說: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比起智力,學習成績或是長相,堅毅是最為可靠的成功指標。

什麼叫堅毅?

“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把生活當成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這是Angela在演講中給堅毅的定義。

Angela並沒在演講中並沒有指導大家如何培養這項品質。這本“Getting Grit”,中文翻譯為《堅毅—培養熱情、毅力和設立目標的實用方法》一書,正好對這一部分做了很完備的補充。


學習這些方法,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堅毅》作者卡洛琳-亞當斯-米勒,是積極心理學碩士。一直是成癮、幸福與成功研究領域的先鋒角色。她一共有三大部分、十六個章節,內容包括:何為堅毅、如何培養堅毅以及與堅毅匹配的熱情、目標的運用方法。

卡洛琳在書中對於“堅毅”的解釋為:

“真正的堅毅,是指對艱難目標的熱忱追求,那些目標使人感到敬畏和鼓舞,激勵人們變得更好,在情感上變得更加豐盈、勇於承擔風險,並且過上他們最好的生活。”

書中講到在海豹突擊隊訓練的故事:

在他們的訓練中,有一個銅鈴懸掛在軍事訓練區的中央,所有學員都能看到。假如你想退出訓練只要敲響銅鈴就行。敲響了銅鈴,你便不必早晨五點起床;敲響了銅鈴,你再也不用在冰冷徹骨的水中游泳;敲響了銅鈴,你再也無須長跑、跨越障礙和參加艱苦的體育訓練總之,你再也不必經受訓練中的千辛萬苦了。只要敲響銅鈴就行。但是,如果你想改變世界,永遠不要敲響銅鈴。


我們每個人生活,可能都有這樣一個銅鈴。一個學業的難題無法攻克;一項工作的任務難以完成;身陷於情感、人際關係的焦慮之中……在諸如此類的情況之下,都有想“敲響銅鈴”退出的衝動。而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能這麼做。


學習這些方法,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二、培養堅毅品質

那要怎麼辦呢?培養堅毅品質。

卡洛琳列舉了如下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在回答的這些問題的時候,發現自己“堅毅”的存在。

1. 你想要追求的夢想是什麼,假如你還沒有開始追求,你知道自己將來會因此而後悔的夢想是什麼?2. 你醒來後想著的是什麼?3. 為什麼這是你讓自己走出舒適區的正確時機?4. 什麼事情是你曾做過的最難的事情?5. 你是怎麼成功地做好那件難事的?6. 什麼人希望你獲得成功?7. 你最重要的優勢是什麼?
8. 什麼時候的你是最好的自己,同時,在那些情況下,你的優勢是怎樣冒出的?9. 你將來可能的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樣的?10. 為了過上可能的最好的生活,你必須克服什麼樣的障礙?


在這其只,我們還要注意防止“虛假的堅毅”(不計代價去贏得目標,走捷徑抄近路),和“自戀的堅毅”(吹噓自己的成功,不承認他人的幫助)。

真正的堅毅應該具備這些品質,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照一下:

與他人建立積極的關係、心懷希望、謙卑、自信、給予而不是索取、專注、頑強、從失敗中學習、真誠、成長心態。

(TED中關於毅力的演講)

三、堅毅的必備要素

培養堅毅品質的一個重要的輔助是熱情。

簡單來說,熱情就是你早晨醒來後一心想要做的事情。(早上一醒來就想看手機這件事當然不算)

作為一個教練,卡洛琳真的很擅長用提問的方式幫諮詢者找到自己的答案。找到自己熱情的方法,她也列舉了下面的問題,我們可以仔細思考下答案,從中發現熱情的事情到底在哪裡。

1、什麼樣的活動、什麼樣的人或者哪些地方往往給你激情澎湃的感覺?2、當你在運用自己最重要的優勢給自己帶來幸福快樂,或者給別人增添幸福感時,你在做些什麼?3、你喜歡怎樣度過自己的空餘時間?
4、如果你為自己設計好完美的一天,你會做些什麼,並且和誰一塊做?5、你一般自願參與哪些對你來說最為重要的事業?而且,這項事業對你來說重要的地方在哪裡6、如果你可以成為一位超級英雄,你希望自己擁有什麼樣的超能力,以及你會用那種超能力來做什麼?7、如果你不會失敗,你希望自己做些什麼事情,或者更多地做這種事情?為什麼?8、你喜歡在電腦上研究些什麼?9、人們讚揚你哪些方面?10、你在做什麼的時候覺得很有趣?

輔助品質之二:自我調節

卡洛琳在這點上給我們講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例子。奧巴馬簡化工作、提升效率重要的一點是;對哪些不必由自己做出的任何決策,都交給別人去做。因為意志力的研究表明,耗費精力的決策,往往也會消耗決策者的意志力,造成“決策疲勞”。

我們可以看到,人的意志力在單位時間內也是有限的。當我們每天為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一會去哪裡玩等各種小事去操心時,那麼工作中的重要的事情,也就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了。所以,調節和儲存自己的意志力就格外重要了。讓生活變得節制雙自律起來,集中注意力去做重要的事。


學習這些方法,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輔助品質之三:冒險

卡洛琳說,她自己寫《堅毅》這本書,就是一場冒險。當時因為出版時間的限定,它只有4個月的時間去寫這本書。在此期間,她不得不暫停她的教練服務,為了高效寫作,她還一度搬出自己的家,每隔兩週回來一次。最後她終於做到了。

在四個月後,一個老客戶還一直在等她回來。卡洛琳問她為什麼願意等她。客戶回答說:“每個人總在談論要大膽冒險、追隨自己的熱情、不要貪圖安逸,但你是我人生中遇到過的第一個有勇氣追尋自己夢想的人……冒著有可能失敗的風險。”

所以,嘗試著給生活中創造一些冒險的事去做。


學習這些方法,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輔助品質之三:堅持

堅持最大的天敵應該就是拖延了。書中介紹了幾種克服拖延的方法:

1、克服預期的麻煩:設置一個計時器,讓它告訴你,你得在十分鐘內著手完成任務。這個十分鐘幾乎一定能讓你渡過難過,並使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這一方法,就是我們現在比較流行的番茄鍾方法了,在一個單位時間內專注於一件事。

2、著眼於未來:想象自己已經實現了目標,從而把注意力集在你完成任務時感受到的所有積極情緒上。

3、每次確定一個小目標:實現這個小目標時,自己在內心慶祝一下,然後盯著下一個小目標,實現後又慶祝一下,循環往復,使自己不斷堅持下去。

當然,堅持並非一味地盲目死幹,在這一點上,我想引用我非常喜歡的蕭秋水老師對於堅持一個說法:

“堅持是好事,但如果對比多年的堅持,應該是條不斷上升的曲線,如果一個人很多年堅持但思想始終是老樣子,也很無趣。我不能容忍這樣的自己。”

秋水老師這個說法,讓我想起我在練瑜伽時,老師常常說,當你在練體式時,感到有壓力、疼痛時,你要再堅持一下,不要那麼快退出練習。但在堅持的過程中,要調整自己的呼吸、身體、心理,一點點去消除你的緊張恐懼,讓自己每一次都在一點小小的進步。


學習這些方法,成為一個堅毅的人


以上所有,是綜合書中給出的方法所總結的重點條目,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上書評,更像是一篇讀書筆記。在我一邊讀,一邊記錄的過程中,的確有很多收穫。比如關於精力決策的管理方法(奧巴馬的那個例子)。還有作者卡洛琳極會提問,這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有些時候,不斷地問自己問題,也是找到答案和方法的一種方式。從上面我例舉的問題列表,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總的說來,“堅毅”這項品質依然很抽象,它也不是能立即得到的東西。是需要我們在漫長的人生中一點點地習得而來的。從專注於每一件小事做起、堅持於你的熱情、克服拖延、友善樂觀。從而形成一套你的堅毅體系。

最後,用《孟子·告子下》篇里耳熟能詳的一段話來作個總結:“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