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的小村落大地名:河南與河北,你聽說過沒?

幼時到河南村走親戚,常聞長者互開玩笑:

“今,哪去了!”

“河北去。”

“哈,那你一小晌就走了河北河南兩省。”

“是啊,河南到河北兩省了。”

戲言裡的河南、河北可不是河南、河北兩個省份,說的是自鄧州市區北去四五十里河南村和河北村。

鄧州的小村落大地名:河南與河北,你聽說過沒?

一條嚴陵河的支流自趙集鎮東北流過,在鄰近的鎮平縣馬莊鄉與主河道交匯。嚴陵河發源鎮平縣的四山鄉尖頂山,流經高丘鎮、盧醫鎮、賈宋鎮、馬莊鄉,和鄧州市的夏集鄉、白牛鄉在汲灘鎮匯入湍河。因嚴子陵隱居河邊而得名。

趙集鎮河南村、河北村的李姓人家夾嚴陵河支流而居,據碑載,河南村李姓於明洪武二年由其先祖攜四子從山西洪洞縣遷此。河北村李姓於明永樂十一年由晉東遷居。河南村西一二里,古有白龍廟,村南里許有黃龍廟村,王姓村民先祖於明末由鄰近的鎮平縣馬莊鄉黃楝扒村遷居,村以廟名。

嚴陵河裡藏真龍,兩河交匯向東行。

白龍黃龍廟兩座,真龍顯聖保百姓。

幾句民謠說的是趙集鎮河南、河北兩村附近兩座廟的故事。話說很久很久以前,一條千年黑蛇看中了嚴陵河的靈秀之氣,便修道於其中,竟也能驅雲馭霧、呼風喚雨。便以雨露甘霖要挾兩岸黎民,迫使日常供奉。日久天長竟然貪得無厭,兩岸百姓傾其所有也不能滿足蛇妖的口腹,蛇妖就興風作浪毀壞佳禾良田、殘害生靈百姓。兩岸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東海的龍王聞之大怒,派白龍、黃龍兩名龍子騰雲駕霧,順嚴陵河清流前來除妖。蛇妖見兩龍子從天而降,仗多年修煉妖術高深,竟不知天高地厚,妄想戰敗二龍,永霸嚴陵河。兩位龍子見蛇妖毫無改過之意,使動神術大戰黑蛇,一時間兩岸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蛇妖怎能是兩位龍子的對手,最終被犀利的龍爪撕為碎片,棄於荒野。白龍、黃龍又施展神術修浚河道,整理良田,流亡百姓聞有白龍、黃龍為民除害,紛紛返鄉,望天叩拜,懇求兩位龍子永駐嚴陵河,保一方百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永享太平。東海龍王感民心殷切,為四方百姓計,就命兩位龍子在嚴陵岸河駐紮下來。所以自古至今,嚴陵河兩岸是土肥禾美,旱澇豐收。百姓感念兩位龍子的恩德,就在岸邊築廟祭祀,香火不斷。這就是白龍廟與黃龍廟的由來。

村落居河得名河南、河北,在鄧州市還有市區西北五六十里的十林鎮堰子河南村、河北村。據碑載趙姓先祖趙雲甫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縣遷河北,其子趙安居河南。堰子河又叫爬魚河,當地也有民謠:

爬魚河裡聚真龍,兩河匯交甚有情。

西來魚水贈懷抱,東去源流不逆行。

龍搖左右護百姓, 神奇龍王判死生。

一里之內橋三道,陰陽兩池太極明。

說的是與嚴陵河二龍降蛇妖類似的傳說,其下游亦建有黃龍廟。

鄧州市區西去六十多里的彭橋鎮河南坡,西與湖北省紅金村接壤,張李二姓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居冢子河南崗坡上得名。

鄧州市區南六十里的孟樓外人河南胡,清中期胡姓由陶營鄉胡營(明洪武二年山西洪洞縣花街口遷居)遷此,處小河南故名。

而鄧州市區東北向四五十里穰東鎮的大河南、小河南更有應題之義。據碑載,清末李姓由南陽市臥龍區潦河鎮清涼寺遷此,居淇河北岸而名(今僅存古道),後世子孫又分出小村落,故名大河南、小河南。

先民臨河而居,土地肥沃,鄉村美麗,飲水灌溉多便多利。數千年世代繁衍,一草一木,一溝一橋,一村一寨皆有淵源,都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