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物被後世誤解?

寶阿寶呀


1、紂王;

紂王可以說是被後世誤解最深的一位先秦君王,由於受周朝的抹黑以及後世類似《封神演義》等野史小說的影響,紂王給後世留下了一副暴戾無道的暴君形象。

然而,實際上紂王並不殘暴,相反他還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君王。他在位期間,大膽在商朝內部推行改革。一方面,任用能臣費仲,鼓勵農桑,興修水利,農業上推廣牛耕與灌溉,使商朝社會生產力得到提高,民生得到改善;與此同時,紂王又以王女嫁與姬昌,穩住身後的周,然後集中力量,全力東進,征討東夷。

在紂王的努力下,商軍先是擊敗了西北的黎。再而向東,接連擊敗盂方、夷方、人方等東夷部族,讓商朝疆域拓展到今天的山東、江蘇等地。但悲劇的是,正當紂王全力東進之際,周卻伺機而動,聯合諸侯從背後攻擊商朝,在牧野大戰中擊敗商軍,進而攻下朝歌,紂王身死國滅......

2、蘇定方;

蘇定方也算是歷史的悲劇人物,本來是唐朝的忠臣名將,為大唐開疆拓土,戰功赫赫,結果卻被野史小說黑得體無完膚。在廣為人知的《隋唐演義》裡,蘇定方被刻畫成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害死羅藝羅成父子。

但事實上,蘇定方的戰功不亞於李靖、李勣等唐初名將。他率軍北擊頡利可汗,破滅東西突厥、西平蔥嶺之亂;之後又率軍東征,伐高句麗、平百濟。經過蘇定方的東征西討,唐朝的疆域向西拓展至中亞的鹹海,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幅員萬里。

所以說,蘇定方為唐初對外戰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為大唐開疆拓土!

3、潘美;

這個歷史人物,恐怕大家還比較陌生,其實他就是《楊家將》潘仁美的原型。潘仁美在小說中,是一個讓人恨之入骨的奸臣。他公報私仇,在楊繼業身陷重圍之際,不予以接應,致使楊繼業撞死於李陵碑前。不僅如此,他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

然而,潘仁美的歷史原型潘美其實是北宋初年的名將。他與宋太祖趙匡胤的關係很好,深受重用。為大宋南征南漢,討伐南唐,攻滅北漢,北上抗遼,為北宋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就因為逼迫楊業(楊繼業的原型)冒險迎敵,但最終又見死不救,致使楊業全軍覆沒,為國捐軀。因此,就被後世的《楊家將》等小說演義抹黑。時至今天,但凡在楊家將的影視作品中,潘仁美都是一副艱險小人的形象,而且這副醜惡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4、雍正;

素有“冷麵王”之稱的雍正,也是一個後世文人黑得體無完膚的一位歷史人物。由於他在位期間的鐵腕改革,直接觸動了官紳階級的既得利益。因此,就遭至大量文人士子的抹黑和中傷,甚至妖魔化雍正。諸如篡改聖旨奪位、冷血殘酷的文字獄、血滴子、呂四娘刺雍正等等,其實大多數都是子虛烏有的,或是添鹽加醋而成的。然而,這些負面的形象,卻伴隨著大量的野史小說而在民間廣為流傳。

但隨著人們對雍正的進一步瞭解,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他在位之初,面臨康熙末年以來積累的吏治問題和社會危機,頂著保守勢力和反對勢力的強大政治壓力,以鐵腕手段推行改革。

雍正年間的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開豁賤籍等一系列改革,進一步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了公平,釋放了清朝的社會生產力。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到雍正末年,清朝的國庫已經積攢起多達6600多萬兩的庫銀,這可是康熙末年的二十多倍之多。

因此,雍正對於康乾盛世的延續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是一位好皇帝!



這些歷史要讀


呂布,人們印象中只有那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是你再仔細想想,呂布打過什麼勝仗?仔細想。除了打敗過劉備佔了徐州,他還打敗過誰?

雖說《三國演義》有“三英戰呂布”的情節,但羅貫中也是為了襯托劉關張的勇猛,就好比你誇讚自己的時候也會將對手捧高來襯托。


無論演義還是正史,呂布都是有勇無謀、反覆無常、惶惶如喪家之犬的代表人物。《漢末英雄記》《三國志》和《裴松之注》對其評價都很低。

呂布,五原郡九原人(今包頭市九原區),先是跟隨丁原,隨後殺丁原投靠董卓,後又殺董卓。被董卓舊部戰敗之後,想要投靠其他人,但是鑑於他的黑歷史,無人接納,機緣巧合下打敗了假仁假義的劉備,有了立足之處。

呂布殺董卓之後佔據長安,可轉頭就被逃跑的西涼兵大敗,轉而向東尋求保護。按說呂布戰鬥值這麼高,應該有大把的人接納,可當初十八路諸侯連袁術袁紹這樣的人都將其拒之門外。


呂布雖然有些武藝,但是在名將如雲的三國時期實在算不上頂級。論近戰,比不過典韋許褚;論謀略,算了,還是不論了;論御兵之道,跟不上……算了也不論了,手下就沒有過多少兵;論調兵譴將,決勝千里之外,他的地盤就沒大過千里,也不論了。

從哪方面看,呂布都是三國時期的下限,只有坑爹、長相、戰馬、媳婦在三國裡屬於上流。

呂布被曹操斬首之後,手下兵將除了高順都投降了曹操。可惜了高順,也算是一號人物,手下陷陣營也在諸侯亂戰中光輝過一把,可惜為了呂布殉道了。


別酒怯流年


我覺得秦始皇與隋煬帝最冤枉。

秦始皇

首先,秦始皇的功勞無人可比:掃滅六國,統一海內,廢分封,立郡縣,創立皇帝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卻匈奴,修建萬里長城,修建水利和馳道,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一是前無古人的歷史壯舉,從而將中國的制度、思想,文化,發展,建設等推向了大一統時代。

其次,秦始皇相對比較仁慈:他沒有殺六國王室,沒有屠城殺降。(看看後來的項羽,坑殺多少降兵?阿房宮燒了幾天幾夜?)

他從不殘害有功之臣。(看看後來的劉邦、朱元璋等帝王的所作所為,多麼的令人髮指?)

對待戰敗的李信,不但沒有處罰,反而在平定齊國的戰役中讓其帶兵立功,重樹威名;

從未妄殺過將軍和大臣;秦始皇從未對直言的大臣加以處罰;

呂不韋與秦始皇的母親私通,又是“嫪毐之亂”的禍首,秦始皇都沒有殺他,只是遭到流放,後面呂不韋自殺。

最後,再糾正一下,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天下並沒有發生暴動,而是萬眾一心搞建設。至於秦末農民起義,那是在趙高、李斯合謀篡立胡亥之後。

隋煬帝

他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這些卻被他殘暴的名氣給掩蓋了,可以說是歷史中最被低估的皇帝。

1.統一南北。楊廣二十歲統兵滅了南陳,實現南北統一,結束了中國長達四百年的長期分裂。(雖說這時候是他老子在位,但楊廣卻是南征的倡導者,同時又是三軍統帥,自然功不可沒。)

2.繼續推行三省六部制,對官制進行了改革,增設殿內省,形成相互制約的局面,同時,還重新修訂了法律,把隋文帝末年的一些殘酷刑罰進行了改革,頒佈了《大業律》。

3.開創科舉制度。隋煬帝恢復了被隋文帝廢除的國子監,州縣學以及太學,更是命人全國各地的巡查可造之材,讓本來沒有機會的寒門子弟也可以到朝中某個一官半職。同時,楊廣也建立了進士科,奠定科舉制度。楊廣還大肆的收藏書籍,非常尊重儒教的發展,可以說楊廣的文化水平非常的高,在《全隋詩》裡面他的詩歌就有著四十多首。

4.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了讓南北之間的水路能夠溝通,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把京城和江南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為隋朝的文化發展和南北經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起到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作用。

5.隨著國家的發展,漢魏都城洛陽已經不太適合作為帝都了,因此,楊廣決定遷都,重新修建洛陽,這也是為後世子孫後代造福的工程。

6.楊廣西征消滅了吐谷渾,擴大了隋朝的領土面積,同時征討契丹、討占城、征討琉球,令突厥稱臣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從以上可以看出,如果楊廣沒有一個發展國家的心,是不可能去做這麼多開天闢地的事情的。而他最大的問題則是好大喜功,急於求成。本來需要幾代皇帝才能做到的事情,他偏要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雖說是完成了,而這些卻是最為消耗財力、物力、人力的,最終才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很明顯,隋煬帝的一生是功遠遠大於過的。最大的錯誤莫過於三徵高句麗,儘管出發點是好的。


時光Read


來看看北魏宰相徐紇的故事!他攀附權貴,流放兩次,被史書歸為佞幸小人。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我最後一次瞅洛陽了,我剛用矯詔搞了十幾匹御馬,載家人箱籠,摸黑逃出了洛陽。出城十幾裡還能聽見城裡浮屠寶塔鈴音清響,還能聞到名剎草木芬芳。

我突然意識到這次是真回不去了。

我叫徐紇,是北魏樂安博昌(壽光)人。

家窮,荒年餓死了大姐,父母勒緊腰帶供我讀書。我二十幾歲就被縣裡推薦為孝廉,中了孝廉就可以去京城洛陽待選了。自此魚躍龍門,錦繡前途向我招手。來洛陽後才明白,北魏朝廷延續了門閥大族執政的傳統。只要是鮮卑貴族和漢族大姓出身,一律授予正員外郎以上的“清官”。像我這樣,只能做下品“濁官”。按慣例我通常會被外放,擔任微末小吏。能來這崤函帝宅,富貴洛邑,就像到了天堂,我捨得不走。 老鄉賈思伯在朝為官,我求助他,經他提攜,得以認識宣武帝的哥們兒趙修。趙修自小在東宮服役,與當時的太子,現在的宣武帝是發小。有了趙修的這層關係,我很快得到了通直散騎侍郎的散職。璀璨的人生在向我招手。

 2、後臺倒塌,連累充軍

正當得以留京之時,噩運來了。趙修因“不通書閒”,沒文化,宴席上強灌親王酒,葬禮上“奸掠婦女裸觀”。仗著皇帝寵幸,對人侮辱欺凌,犯了眾怒,被髮配到敦煌,剛上路就被仇家弄死了。我被歸為趙修一黨,發配到甘肅枹罕去服苦役。從洛陽到枹罕,一千多公里地,同行者死了十分之七。我想著洛陽“誦室禪堂,周流重疊”的美景,憶著“高風永夜,寶鐸和鳴”的寶剎。咬牙忍著,走到了流放地。

3、後臺又倒,重新外放

北魏法律規定,抓到五個逃兵可以抵消罪過,我可以重回洛陽了。回去時,宣武帝去世,老鄉賈思伯正擔任新皇老師。他見我落魄,薦我去當朝太傅清河王手下任職。清河王是個美男子。京裡傳言清河王與新寡的胡太后私通。清河王是識才之人,他提拔我為黃門侍郎。胡太后的妹夫元叉因為違法亂紀被清河王修理,元叉怨恨在心,勾結太監政變,禁錮太后,殺死了清河王。我又一次受到牽連,被打發到了六百里外的雁門關任太守。剛開始被洛陽接納,又被迫遠離。我自認倒黴,暗暗發誓,若能重回洛陽,再不能讓人決定我的去留。

     4、後臺再倒,我卻安然無恙

 當時朝廷與六鎮叛軍打的昏天黑地。我又偷偷溜回了洛陽,求思伯把我引薦給當權的元叉。賈思伯與元叉心腹交好,引薦我為元叉的長史。此後,我曲意逢迎,頗得元叉歡心。與元叉一起發動政變的大太監死後,元叉仍舊在外胡天胡地。胡太后趁機擺脫了宮裡的禁錮,解除了元叉軍權。朝廷開始清理元叉黨羽,黨羽們大都被賜死或流放。你們覺得我又要倒黴了是吧!這次卻沒有!

5、因禍得福 進入朝廷中樞

胡太后思念情人清河王,憐他枉死,對我們這些當年的清河王下屬頗為關照。胡太后不僅免我流放,她還提拔我進了中樞,開始參與朝政。我因禍得福,人生黃金期終於來了。不幸的是賈思伯,被胡太后打發到涼州任太守。我藉著太后情夫鄭儼的關係,使得賈思伯得以留京,但思伯不久就去世了。

6、攀附太后情夫,掌朝政大權。“容貌壯麗”的鄭儼是太后新情人。我為他出謀劃策。他讓太后提拔我總理朝政機要。北魏熙平年間幾乎所有軍國詔書都是出自我手。在朝臣眼裡,我和鄭儼是弄權小人,他們被迫在我們手下做事,罵我“外似謇正,內實諂諛”。只要能熱氣騰騰地活下去,能夠長留洛陽,這些人的謾罵又算什麼?我唯一懼怕的是小皇帝。

 7、皇帝勾結爾朱榮,欲除掉我們

    胡太后遲遲不許皇帝親政,她提拔外戚,捕殺皇帝心腹。小皇帝看見我和鄭儼時,那陰鬱的眼神讓人不寒而慄。小皇帝命令民酋首領爾朱榮進京鋤奸。我攛掇著胡太后用免死鐵劵,發給爾朱榮手下,想要離間爾朱榮和手下關係,讓他們自相殘殺。此計未成,爾朱榮恨我入骨。爾朱榮在詔令上寫明瞭要殺我和鄭儼。得知契胡人發兵,我們嚇壞了。鄭儼進宮哭訴,胡太后被他哭的心煩意亂,毒殺了小皇帝。又立新出生的小公主為帝。三天後宣佈弄錯了,手法太過拙劣了,一下捅了馬蜂窩,滿朝大臣新仇舊恨一起爆發。以至於爾朱榮攻破河洛,逼近洛陽時,大臣們袖手旁觀。只有我寬慰太后說,爾朱榮是區區胡人,只要我們出動禁軍就可以消滅,

這女人居然信了。

8、逃離洛陽,投奔南梁

撫慰完太后,我轉頭帶家人跑路了。早在半月前,我就通知青州、北海的兄弟們南逃。爾朱榮用兵如神,契胡人身經百戰,豈是這些慵懶多年的鮮卑人能對付的。再說爾朱榮麾下侯景、高歡等皆是當世一等人才,長樂王又投奔爾朱榮,被立為新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再不走就是等死了。

9、河陰之難 我僥倖逃脫。 後來爾朱榮佔領洛陽,把太后關進竹籠沉底黃河。2000多位大臣被全部屠殺殆盡,洛陽城裡富戶紛紛逃命去了。鄭儼還算有良心,他回鄉調兵,想去救太后,卻命喪叛變者手中。我去泰山郡發動太守羊侃出兵,為北魏盡了最後一點心力,然後南逃,奔梁武帝去了。自此史書再沒有我的記載,洛陽也沒有了我的故事。但不管怎樣,在亂世裡能活下去我已經很滿足了!

 


折耳貓8383


由於民間戲說、小說渲染,加之歷史上“成王敗寇”的政治宣傳鼓動效應,很多歷史人物被人曲解,這是正常現象,可謂數不勝數。

因篇幅時間所限,本人僅舉幾例,可供參考。

商紂王帝辛。受“湯武革命”之說的影響,《封神演義》小說對商紂王“暴君”形象的誇張描述,加之歷代統治集團出於鞏固政權、教化民眾的考慮,對商紂王持續貶損,成功將其黑化成“暴君之王”。其實商紂王執政於商王朝末期,當時階級矛盾尖銳,他充其量是政治階級鬥爭的犧牲品。大家可參看《史記》中,司馬遷對商紂王的描述,也可參看毛澤東和郭沫若對其客觀的評價。

周瑜,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之心胸狹窄也只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為襯托出諸葛亮形象,為文學創作需要而服務,造成大家對周瑜的誤解。這裡的例子很多,如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諸葛亮(空城計、死諸葛嚇跑活仲達)、魏延(腦後有反骨)……

潘美,宋太祖、太宗時期的大將,被《說岳全傳》和關於楊家將的電視劇黑化成陰險狡詐、公報私仇的奸臣形象,這完全是文學創作的需要,但卻很難被洗白。

王安石,歷史上長期被黑化成“奸相”,直到“文革”後才被正名。《三言二拍》中對王安石的刻畫便不是很友好。

陳友諒,史稱英武勇略,剽性狡悍,是元末英雄豪傑人物,無奈鄱陽湖一戰敗於朱元璋,從此走向“敗寇”的行列中,屬於項羽式的悲劇人物。


穆鐸


一、三國周郎周公瑾。羅貫中先生為了襯托那位多智近妖的諸葛兄,只好委屈咱們的周郎了,結果一個雄姿英發、氣度恢宏、雅量高致的儒將變成了氣量狹小、睚眥必報、最後活活氣死的無用之人。

二、北宋潘美,開國名將,滅南漢、平江南,徵北漢,戰功卓著。因楊家將小說而身後無端之毀。


風信花花不誤


曹操,三國演義裡把曹操描寫的陰險狡詐,在戲劇裡也是白臉的形象,實質上的曹操心胸寬廣,英雄壯志。


崇洋媚外的愛國份子


冉閔,挽救漢族於危難之際,卻因為殺胡令而被歷史描寫為殺人狂魔,但是不想想五胡亂華對漢族造成的災難。對婦女姦淫後殺而食之,中原漢族人口不足二十萬,也就是說他們殺了幾百上千萬的人。如果沒有冉閔,估計真的滅種了吧,而且最後冉閔失敗,他的殺胡令也讓後面的人不敢再胡作非為了。這樣拯救民族於危難之際的人,在歷史課本上沒有提及過。這甚至有些悲哀。


勇往只茜


曹操是東漢未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但他兒子謀漢建魏,為正統史學家所不齒。至於殺楊修,誅華倫,氣量狹小,不足為萬世道也。但他用人不拘一格,拔將於行伍,用謀於私士,使得魏國人才濟濟,代不泛人。


旭日初昇無極


秦始皇 百代都行贏政事 。 是毛澤東主席為被儒家誣陷兩千多年曾經為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始皇帝翻案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