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鎮“河暢行動”拆除大量沿河違建

长安镇“河畅行动”拆除大量沿河违建

■“河暢行動”後的東引河烏沙社區陳屋段 長安供圖

“河岸上拆出了足足有6米寬。”這是記者4月3日在長安鎮東引河烏沙社區陳屋段岸邊看到的情況。去年以來,長安鎮開展“河暢行動”,將河岸邊大量沿河臨時建築物拆除,讓多條內河涌堤岸重現。

從“寸步難行”到拆除違建

按照我市河道管理範圍內違章建築清理專項行動的要求,長安鎮去年以來依法組織實施河涌管理範圍內違章建築的清理工作。

4月3日,在長安鎮農林水務局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該鎮東引河烏沙社區陳屋段,看到河岸安裝了網狀的護欄。烏沙社區黨工委委員李傑文指著記者腳下的地面說:“以前這兒根本沒地方站人,可以說是‘寸步難行’,違章建築物很多都已經搭建到了河邊上,不但影響河道景觀,也讓行人無法通過。”

再看眼下的河岸,在清拆完畢後, 足足有6米的距離。李傑文表示,整個陳屋村段拆除範圍約500米,未來河岸還將開展景觀美化工程。

記者獲悉,烏沙社區從去年5月開始全面鋪開“河暢行動”。由於烏沙社區是整個長安鎮內河涌數量最多的社區,所以拆除違章建築物任務也最重。整個社區河道流域總共有333宗佔堤建築物,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自開展“河暢行動”以來,烏沙社區已拆除大量的違章建築物,對於剩餘的部分,烏沙社區將加大力度繼續推進拆除工作。

拆除村民搭建的建築物,有沒有阻力?李傑文坦言:“一開始有壓力,但是社區先對自己物業‘動刀’,先拆社區租戶搭建的違章建築物,然後是下屬小組再拆村民搭建的違章建築物,使拆除工作順利開展。”

李傑文介紹,在鎮政府的部署下,社區將任務分配到小組,將責任落實到人。“事實上居民對拆除違章建築物是理解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也希望河涌環境能夠得到提升,清除家門口的髒亂差。”

對內河涌沿河違章建築開展清理

據介紹,長安鎮河長制領導小組同時作為長安鎮推行“河暢行動”的協調機構,負責全鎮河涌拆違工作的指導、統籌和協調,由鎮、村級河長作為“河暢行動”的工作主體,其工作主體成員由鎮級河長助理單位、各社區、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人組成。

長安鎮農林水務局工作人員許用林介紹, 對於少數拆除阻力較大的,社區工作人員做了大量溝通工作。社區還拿出資金作為拆除和清運費用,保障了整個工作順利進行。

許用林認為,“河暢行動”最花精力的是調查違章建築物的情況。“社區工作人員要每家每戶調查,每個建築物都要摸清楚,然後制定臺賬,標明門牌號、地址、業主,光是調查摸排就花了一個多月時間。”

在調查清楚違章建築物的基礎上,長安鎮製作了“河暢行動”作戰圖,將要拆除的建築都標在了圖上,全鎮掛圖作戰。長安還製作進度表,要求社區半個月上報一次進度,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採取先易後難原則,“河暢行動”有序穩步推進。根據調查統計,長安鎮各河涌管理範圍內違章建築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截至目前,該鎮已經拆除了大量的河涌管理範圍內違章建築。對於剩餘的未拆部分長安將在近期加大力度繼續推進,務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

(記者 範德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