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近年來,隨著

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社會老齡化的加劇

農村養老問題

日益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另一方面

進城鎮購房的農民越來越多

大量宅基地閒置

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為此

國家不斷深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進行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

四川瀘縣就是試點縣之一

作為全國33個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自2015年以來,瀘縣嘉明鎮政府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針對鰥寡孤獨殘老人和無兒女、無經濟來源、無安全住房的“三無老人”等困難群體,在結合精準扶貧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闢了“宅基地換房”養老的新路徑。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宅基地換房”走出農村養老新路徑

自然妹兒就帶大家看看

瀘縣嘉明鎮的“宅基地換房養老”

關鍵詞:拆舊復墾、指標收儲、縣域流轉

嘉明鎮在建立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的基礎上,通過顯化土地的價值,人性化的設計了以合法的宅基地使用權換居住,以“拆舊復墾”、“指標收儲”和“縣域流轉”的方式,解決了農民安康公寓的土地和建設資金問題,並配套建設較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具體做法

一:組織有序,自願參與

嘉明鎮是2015年10月,在全鎮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只對74戶鰥寡孤獨殘和“三無老人”開展先行試點。最終有37戶自願退出宅基地,簽署了《自願拆除舊房申請書》《房屋拆遷復墾協議》和《公寓安置承諾書》。

嘉明鎮政府組建了專門的業務班子,配合土地制度改革辦公室,專項實施試點,縣改革辦派專人負責跟蹤調查,以保證改革的正確方向。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二:規劃選址,人性化安排

1.規劃先行,農民主體。根據農民自願申請的戶數和人數,規劃設計安康公寓,對設計方案廣泛徵求37戶的意見,並根據他們的要求進行反覆修改,直到他們的意見基本統一為止。

建設地點的選擇:通過大家的討論,一致同意選址在獅子村新農村聚居點。土地補償由指標交易的錢,按3.4萬元/畝的價格補償給獅子村第3村民小組。

2.有償退出,指標收儲。37戶農民按照宅基地有償退出。

補償主要有兩方面的:一是房屋的拆除殘值補償。按照不同的房屋類型給予不同級別補償,具體標準是:磚混及以上結構450元/平方米,磚瓦結構380元/平方米,土瓦及以下結構

300元/平方米。

二是房屋佔地面積及園地補償。具體按照20元/平方米的標準予以補償。據統計,戶均增加財產性收入32145.95元

3.產權靈活,自願選擇。一種是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屬獅子村集體。農民免費入住,保留其宅基地的資格權。另一種是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屬農民,農民不再享有宅基地的資格權,不能再審請使用宅基地。保留資格權的農民可以隨時申請退出安康公寓,回原籍地重新免費分配,或跨區有償配置宅基地自行建房。

4.身份轉變,帶地進城。37戶農民搬遷入住農民安康公寓後,符合條件的可以自願申請轉變為城鎮戶口。戶口轉變後,符合條件的享受城鎮低保,農戶在原集體經濟組織的耕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的使用權不發生變化。

5.菜園分配,勞動增收。為了保證37戶搬遷入駐安康公寓後的生計和增收問題,在安康公寓旁,每戶配置了0.3畝菜園地,供他們種菜自食。並對農民免費就業技能培訓,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對接,優先解決37戶的就業問題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三:完善基礎,功能配套

籌集資金,監督建設。嘉明鎮政府集中指標交易資金和危房改造資金,建設3幢3層建築佔地面積601㎡、建築面積1803㎡的“農民安康公寓”,以及醫療、文化活動、日間照料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400㎡。

按照嘉明鎮宅基地有償退出與安居搬遷的實施方案,需要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對自願退出宅基地農戶進行房屋拆除補償和房屋佔地及園地的補助,需要資金118.94萬元。

對宅基地進行復墾的費用,經測算每戶大約6000元,37戶一共需要22.2萬元。

規劃、設計、勘踏、建設費用。共需要資金約372.4萬元。

四川這裡的農民有福了!用宅基地換房來養老!

這樣一來

不僅挖掘了宅基地使用權的價值

還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收入

解決了農村的養老和貧困戶的安居問題

他們的做法確實值得學習借鑑

連中央級媒體都進行了報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