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由導演蔡繼渭執導的《女刺客》這部電影,講的是名將許松平被敵軍司令陳全光殘忍殺害之後,許女許越男為父報仇的故事。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越男得知父親被殺害之後,立志為父報仇,變賣家產,先是求助於土匪,後又寄希望於堂兄,最後以身相許求助王慶紅,均告失敗。

一晃十年過去了,最後越男覺得求人不如求己,而此時的陳全光已經皈依佛門,老態龍鍾,越男堅決的打死了陳全光,報了殺父之仇。

在輿論的聲援下,越男獲得了特赦,帶著女兒開始新生活。

這個電影不是根據哪個小說改編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民國真實歷史。

這個越男的原型叫施劍翹,你可能沒什麼印象,但是這個陳全光的原型,你一定知道,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東南王,直係軍閥的首領孫傳芳。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就如電影裡面說的那樣,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一.施父慘死

事情要從1925年的一場戰役說起,奉系軍閥張宗昌和直係軍閥孫傳芳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大打出手,作為奉系的敵前總指揮的施從濱不幸被俘。

按照慣例打內戰是不會殺俘虜的,於是施從濱就好漢不吃眼前虧,60高齡的他對兒子輩的孫傳芳恭恭敬敬的敬了一個軍禮。

誰曾想,這個笑面老虎孫傳芳如此狠毒,不顧眾人勸阻,硬是殺了施從濱。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為了起到威懾奉軍的作用,孫傳芳選擇了一種十分殘忍的方式來殺施從濱,用古代的刑罰砍頭,暴屍三天,然後把施從濱的頭顱掛在蚌埠火車站示眾。

戰死沙場對軍人來說是一種有尊嚴的死法,雖然親屬一時間難以接受,但是終究會釋懷。

然而孫傳芳破壞規矩,還對一個60高齡的戰俘如此殘忍,不顧死者為大的道德底線,暴屍懸頭,人神共憤。

孫傳芳的殘忍徹底激怒了施從濱的女兒施劍翹,從此在心裡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並且作詩明志:“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

從此,施劍翹開啟了她顛沛流離的復仇之路。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二.尋仇歷程

在那個政治動盪、軍閥混戰的年代,一個弱女子生存尚且困難,更別提為父報仇了,更何況復仇的對象還是一個手握重兵的軍閥,所以她只能借力。

在亂世,槍桿子才是硬道理,誰的槍桿子硬,誰就能主宰別人的命運。

施劍翹自然也清楚這個道理,畢竟父親就是這麼死的嘛,於是她只能選擇藉助另一方軍隊去打敗孫傳芳,以此達到報仇雪恨的目的。

人在處於困境,需要求助的時候,首選自然是親朋好友了。

作為大家閨秀的施劍翹,從小深居閨閣,自然沒有什麼朋友,更別提有什麼軍隊勢力的朋友,所有她只能求助於親戚。

此時,施劍翹的眼光投向了時任煙臺警備司令的堂兄施中誠身上,要知道施從濱在世時是張宗昌的得力干將,若非看在施從濱的面子上,這個煙臺警備司令的烏紗帽估計怎麼也落不到施中誠頭上。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然而軍閥間的針尖對麥芒無外乎利益和地盤,軍閥的本質更像一個奸商,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當利益一致的時候,昨天再大的反目,亦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當孫傳芳被北伐軍打的節節敗退的時候,奉系也感到了唇亡齒寒的壓力,孫傳芳道個歉、服個軟、送點錢,直奉兩大軍閥捐嫌修好,又成了好朋友。

作為下屬的施中誠怎麼能去跟老大的好朋友孫傳芳過不去呢,前程還要不要了,於是施中誠打消了為施從濱報仇的念頭,同時還勸施劍翹不要去復仇了。

到底不是親生的,親生的兒女誰能忍受得了父親暴屍懸頭慘死街頭的剜心之痛,怒火中燒的施劍翹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老死不相往來。

奉系的將領可能已經忘記了這位老將軍了,但是施劍翹永遠不能忘,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不可能因為張作霖的一句“過去的事別提了”就真的不提了。

後來施劍翹的事情感動了時任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施靖公,施靖公表示願意幫施劍翹報仇雪恨,施劍翹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然而,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施靖公的官也一級級的往上升,報仇的事情卻隻字未提。

1935年,當施劍翹向身為旅長的施靖公再次提起報仇之事,遭到了施靖公斷然拒絕,施劍翹感覺受到了欺騙,一氣之下與施靖公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回到孃家。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然而十年過去了,仇人仍然逍遙法外,而自己卻白忙活一場。

三.手刃孫傳芳

男人是理性的,總在權衡利弊,感受到了男人的自私,施劍翹決定不再依靠男人,自己的仇自己報,並且再次作詩明志:“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痴心願望求人助,結果仍須自出頭”。

而此時,國民黨在多次勸降孫傳芳失敗之後,決定除掉孫傳芳,利用施劍翹為父報仇的心態,通過各種渠道使施劍翹得到了一支勃郎寧手槍,同時讓她瞭解到孫傳芳兵敗寓居天津的消息。

施劍翹看到了復仇的希望,克服種種困難,苦練槍法,感覺每個靶都是孫傳芳罪惡的嘴臉,很快,槍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施劍翹安排好身後事,抱著必死的決心直奔天津,化名董慧,委託一位女居士介紹加入了天津佛教居士林,這個佛堂正是孫傳芳出資成立的。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潛伏在居士林一段時間之後,施劍翹對孫傳芳的口音、身形、活動規律瞭如指掌,隨即定好了刺殺計劃,並把1935年11月13號作為為父報仇的日子。

按照往常的活動規律,11月13日這天正是孫傳芳聽講經的日子,這天孫傳芳端坐在佛堂中央,和其他居士林一樣閉目誦經,施劍翹悄悄移動到孫傳芳後面,掏出勃郎寧手槍對著孫傳芳連開數槍,其中一槍射穿孫傳芳的頭顱,當場死亡。

槍聲劃破了佛堂的寧靜,頓時大亂,施劍翹將事前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穿著軍裝的父親的照片灑向天空,同時大聲宣佈殺孫大師的原因,很快,施劍翹就被前來的警察抓走。

自此,曾經威名赫赫的東南王孫傳芳,就這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四.得到特赦

孫傳芳魂斷佛堂,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為報父仇,手刃孫傳芳,民國奇女子詮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審訊中,施劍翹直述殺人原因和經過,了卻多年心願的施劍翹從容赴死。

民意總是傾向於弱者,她的事蹟,各大報社爭相報道,人們稱讚她為“巾幗英雄”,加上孫傳芳曾南拒革命之師,又北窺齊魯之境,於是輿論一邊倒的站在了這位“女中豪傑”這邊,社會各界強烈要求政府特赦施劍翹。

終於,群眾的呼聲得到了回應,1936年10月14日,施劍翹被釋放,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自古的規矩,孫傳芳手上沾了太多的血債,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死在施劍翹手裡也算是還了。

然而有人說,施劍翹的所作所為屬於愚孝 ,不提倡以孝為基礎的私人復仇,人情是一回事,法律是另外一回事。

各位看官,您覺得施劍翹做的對嗎?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