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新華社點贊上杭一好做法,這在過去可是個大難題!

聚焦丨新华社点赞上杭一好做法,这在过去可是个大难题!

閩西山區殯葬新風:“生命陵園”取代滿山建墳

新華社客戶端福州4月4日電(記者陳弘毅)清明節前夕,福建省上杭縣茶地鎮千龍村村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是本村新落成的“龍棟陵園”:“這新建的骨灰堂怎麼看都不像傳統的大墓,好像一個公園。”

“龍棟陵園”佔地600多平方米,位於陵園核心位置的安息堂是一棟小樓,可以安放上千例骨灰。陵園周圍蒼松翠柏挺立,綠草如茵,鮮花綻放,門前一汪碧水,與四周的青山綠水十分協調。

“許多村民看後說,這裡一點都沒有傳統墓地陰森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小公園,清明踏青祭掃時,可以在這附近休憩散步,追念先人,感悟人生。”千龍村黨支部書記溫敏祥說,陵園落成後,村民們開始選擇將先人的骨灰安放於此。

就在2年前,茶地鎮的幹部還在為漫山遍野新增的墳墓甚至“活人墓”而頭疼。“前些年雖然推廣了火葬,但由於農村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根深蒂固,不少村民依然想方設法地在山上圈地興建大墓,舉辦‘二次葬禮’入土埋葬。這樣一來,不僅浪費土地資源,還破壞生態環境。在一些山頭望去,原本鬱鬱蔥蔥的山林變成了‘癩頭’,密密麻麻的墳墓宛如一塊塊傷疤。”上杭縣民政局局長傅紹武說。

建設集中安葬的公墓和骨灰堂,已是迫在眉睫。然而,當縣裡去年初開始籌劃殯葬改革時,不少村民聽到了風聲,議論紛紛:“這能辦成嗎?”村民的擔心不是沒有緣由。十幾年來,上杭縣一直想解決亂建墳墓的問題,但光靠幹部上門勸說、甚至政府部門發令禁止的效果事與願違,群眾不理解政府“為何要干涉我們安葬先人的自由”。

千龍村的群眾這次沒等到往常的建墳禁令,卻等來了一場村民大會。“大家也看到了,過去漫山遍野的墓確實很不環保。村裡打算選擇一塊好地方,建集中安置的陵園,也方便以後祭掃,請大家一起來商量下怎麼把這個事情做好。”村幹部話音一落,不少村民建言獻策。

“大家說,骨灰堂一旦建好,就要使用至少一百年時間,馬虎不得。村裡也充分尊重村民的選擇,在選址上反覆比選,直到絕大多數村民同意;還派人外出考察了周邊縣市多個公墓,給村民們提供了十幾種設計方案。經過討論,大家認為把公墓和生態公園結合在一起的方案最符合實際。”溫敏祥說。

“‘龍棟陵園’的工程量看似不大,但每一個細節都是大家反覆推敲的,”茶地鎮民政辦主任餘永榮說,南方農村宗族勢力影響大,千龍村又有溫、黃、梁三大姓,為了照顧不同姓氏村民的感受,陵園門口的對聯還專門請人撰寫,“陵伴蒼松靈骨眠吉地;園鋪芳草忠魂庇後人”,凸顯出對先人的追思,獲得村民們的好評。

茶地鎮黨委書記黃通明告訴記者:“殯葬改革是民生大事,要‘疏’‘堵’結合,引導群眾逐步轉變思想觀念,接受更加生態、環保的安葬方式。”

2018年以來,上杭縣開始全力推進殯葬改革。僅去年一年,全縣共規劃建設鄉鎮公益性公墓11座,農村公益性骨灰堂219座。截至目前,有91座農村公益性骨灰堂和1座鄉鎮公益性公墓已竣工並投入使用。

編輯:鍾毅康 編審:楊其先 監製:張鋒育

聚焦丨新华社点赞上杭一好做法,这在过去可是个大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